《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凶

電影《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第三部電影,被譽為十年來國產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先後斬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成片於2013年,塵封5年後,於2018年12月7日終於公映。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狗十三》是個乍看感覺很荒誕的名字,有些人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片名裡的“狗”是電影的引子,電影主線就是兩次丟狗找狗的過程。而十三,指代片中主角少女李玩的年紀。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3的電影,呈現的是一部中國孩子的成長史。更準確的說,這是一部聽話孩子的馴化史。電影主人公李玩和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滿頭的青春痘,瘦小,長相普通,足夠平凡。


電影主要講述了,初中女孩李玩父母離異,住在爺爺奶奶家。為了緩解女兒和自己的矛盾,父親送給她一隻狗,酷愛物理的李玩為它取名愛因斯坦,形影不離。

但因為爺爺的一時疏忽,狗丟了。為了擺平李玩,後媽送來了一隻長得一樣的狗,全家人一口咬定:“這就是愛因斯坦。”可李玩清楚,那並不是原來的愛因斯坦。


後來李玩好不容易接受了新狗,卻因為新狗咬傷了弟弟,後媽便讓李玩爸爸將它送去狗肉館。儘管李玩怎麼哭鬧懇求爸爸不要那樣做,爸爸依然送走了它。

而這一次,少女李玩沒有再像第一次丟狗那樣鬧,她替那隻像自己一樣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狗感到難過,也深知自己的反抗都是徒勞……到最後,李玩和堂姐在街上遇到了真的愛因斯坦,卻慶幸還好它沒有認出自己,因為她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能力保護它。


導演曹保平說過:“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豆瓣熱評


家長們,你們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長大的呢?

其實,可能會有一部分看過電影的爸媽開始思考,在對待孩子上,我們是不是也會有什麼地方做得欠妥?如何避免孩子以影片中這種悲痛的方式成長呢?


01

尊重孩子的自我和尊嚴

電影開頭,李玩的爸爸被請到學校,老師告知他李玩的英語成績不好,於是李玩爸爸當著學校老師的面罵李玩,還強迫李玩換掉了她最喜歡的物理興趣班,改成了英語興趣班。被強行改掉興趣班的李玩很生氣,於是,李玩的爸爸塞給她一疊現金哄她開心。

類似的事情還有,李玩考到了第一名,李玩的爸爸知道李玩喜歡物理,承諾帶她去天文館看宇宙展覽。看展覽的那天,本是興致勃勃,但接到一個電話後,他還是拉著李玩去赴一個教授的飯局,最後錯過了展覽的時間。最後,展覽沒看成,還突然被告知自己多了一個弟弟。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塞錢這種哄人方式顯然不該是哄女兒的方式,一個13歲的孩子要的從來都不是金錢。有一句話是:“有多少父母在用物質上的勤奮,掩蓋精神上的懶惰。”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很多父親就是這樣把孩子當成一個沒有自我、沒有尊嚴的物品,從不正視孩子的感受。


02

孩子要的是“無論怎樣我都愛你”

有時候,父母給孩子的愛,常常是附帶條件的,就像電影裡:

為了彌補自己強行修改興趣小組的行為,父親掏出百元大鈔遞給李玩。為了安撫李玩,以便告知她小弟弟的存在,於是父親給她送了一隻小狗。為了帶她去冰場見弟弟第一面,於是先帶著她去看展覽。因為李玩聽話敬酒,父親對她讚許肯定。因為李玩物理獲獎,父親對她溫暖微笑。


生活中,相信也有不少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你考了一百分,媽媽好愛你。你今天真聽話,爸爸好開心。”幾乎所有的關愛前面,都需要加上一個前置條件才能成立。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無形之中,我們在用愛在和孩子做交易,只有孩子提供給我們一點什麼,我們才會“施捨”給他一些愛,如果讓我們不滿意,我們還會從他手裡把這愛奪回來。

有條件的愛會讓我們的孩子無所適從,他最愛和最信任的父母都給不了他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壓抑自己的天性,學會討好家長。


03

不要以愛之名

用恐懼和權威要求孩子懂事

13歲的少女李玩,父母離異,親生母親遠走高飛,父親早已重組家庭。愛因斯坦是自己唯一的慰藉。可是全家沒有一個人理解當它丟了之後,李玩的“過激”反應。

等不到家人的道歉,也沒有一個人陪伴她度過傷心的日子。大人們只會覺得,為什麼要因為一隻狗這麼任性呢。於是他們買了一隻新狗,睜眼說瞎話告訴李玩愛因斯坦找到了,逼著她接受。

沒人願意問一句“你想要什麼”,只是認為給了個臺階,你就該順著臺階下。不接受,那就打一頓。少女李玩在抗爭後等來的是父親在暴怒下用拳頭解決整件事。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李玩的父親是典型的父權觀念下的家長,口頭上說著為人父母,可在實際的成長中卻是缺席的。在暴打女兒後,他嘗試與她和解,把女兒摟在腿上,笑著說:“打你,是因為愛你。”你還小,所以你不懂。

大人的世界裡對孩子的要求最多的就是兩個詞:“聽話”和“懂事”。聽話就是,你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懂事是,你該懂得察言觀色,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最為典型的是整部電影最殘忍的一個片段,在李玩自己的考後慶功宴上,有一個叔叔給她夾了一筷子紅燒狗肉,全家人盯著她擔心她甩臉色,但意外的是,她非常平靜得道謝並且嚥下了那塊狗肉。

為什麼大人需要聽話懂事的孩子。因為他們常常無視孩子的獨立人格,只是不斷地用自己的觀念把孩子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狀,讓孩子遵循大人的意志去成長。


《狗十三》警示家長:不要成為“扼殺”孩子青春的幫兇


周國平曾說:“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真正成熟的人,他們懂得為自己保留這世間最美好的那一份天真,以勇敢無畏的姿態,守護靈魂裡的溫柔與單純。

作為父母,願我們能真正地尊重一個孩子,而不是馴化一個孩子。願我們用心守護他們的天真與溫柔,實現真實的自我,擁有獨立勇敢與完整的自尊。

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僧(zxsedu100)

中學資源分享、學習交流、成長煩惱、心理健康、時下熱點等信息共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