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电影《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的第三部电影,被誉为十年来国产电影里最好的青春片,先后斩获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成片于2013年,尘封5年后,于2018年12月7日终于公映。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狗十三》是个乍看感觉很荒诞的名字,有些人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片名里的“狗”是电影的引子,电影主线就是两次丢狗找狗的过程。而十三,指代片中主角少女李玩的年纪。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3的电影,呈现的是一部中国孩子的成长史。更准确的说,这是一部听话孩子的驯化史。电影主人公李玩和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满头的青春痘,瘦小,长相普通,足够平凡。


电影主要讲述了,初中女孩李玩父母离异,住在爷爷奶奶家。为了缓解女儿和自己的矛盾,父亲送给她一只狗,酷爱物理的李玩为它取名爱因斯坦,形影不离。

但因为爷爷的一时疏忽,狗丢了。为了摆平李玩,后妈送来了一只长得一样的狗,全家人一口咬定:“这就是爱因斯坦。”可李玩清楚,那并不是原来的爱因斯坦。


后来李玩好不容易接受了新狗,却因为新狗咬伤了弟弟,后妈便让李玩爸爸将它送去狗肉馆。尽管李玩怎么哭闹恳求爸爸不要那样做,爸爸依然送走了它。

而这一次,少女李玩没有再像第一次丢狗那样闹,她替那只像自己一样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狗感到难过,也深知自己的反抗都是徒劳……到最后,李玩和堂姐在街上遇到了真的爱因斯坦,却庆幸还好它没有认出自己,因为她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保护它。


导演曹保平说过:“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豆瓣热评


家长们,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

其实,可能会有一部分看过电影的爸妈开始思考,在对待孩子上,我们是不是也会有什么地方做得欠妥?如何避免孩子以影片中这种悲痛的方式成长呢?


01

尊重孩子的自我和尊严

电影开头,李玩的爸爸被请到学校,老师告知他李玩的英语成绩不好,于是李玩爸爸当着学校老师的面骂李玩,还强迫李玩换掉了她最喜欢的物理兴趣班,改成了英语兴趣班。被强行改掉兴趣班的李玩很生气,于是,李玩的爸爸塞给她一叠现金哄她开心。

类似的事情还有,李玩考到了第一名,李玩的爸爸知道李玩喜欢物理,承诺带她去天文馆看宇宙展览。看展览的那天,本是兴致勃勃,但接到一个电话后,他还是拉着李玩去赴一个教授的饭局,最后错过了展览的时间。最后,展览没看成,还突然被告知自己多了一个弟弟。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塞钱这种哄人方式显然不该是哄女儿的方式,一个13岁的孩子要的从来都不是金钱。有一句话是:“有多少父母在用物质上的勤奋,掩盖精神上的懒惰。”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父亲就是这样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自我、没有尊严的物品,从不正视孩子的感受。


02

孩子要的是“无论怎样我都爱你”

有时候,父母给孩子的爱,常常是附带条件的,就像电影里:

为了弥补自己强行修改兴趣小组的行为,父亲掏出百元大钞递给李玩。为了安抚李玩,以便告知她小弟弟的存在,于是父亲给她送了一只小狗。为了带她去冰场见弟弟第一面,于是先带着她去看展览。因为李玩听话敬酒,父亲对她赞许肯定。因为李玩物理获奖,父亲对她温暖微笑。


生活中,相信也有不少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考了一百分,妈妈好爱你。你今天真听话,爸爸好开心。”几乎所有的关爱前面,都需要加上一个前置条件才能成立。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无形之中,我们在用爱在和孩子做交易,只有孩子提供给我们一点什么,我们才会“施舍”给他一些爱,如果让我们不满意,我们还会从他手里把这爱夺回来。

有条件的爱会让我们的孩子无所适从,他最爱和最信任的父母都给不了他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压抑自己的天性,学会讨好家长。


03

不要以爱之名

用恐惧和权威要求孩子懂事

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亲生母亲远走高飞,父亲早已重组家庭。爱因斯坦是自己唯一的慰藉。可是全家没有一个人理解当它丢了之后,李玩的“过激”反应。

等不到家人的道歉,也没有一个人陪伴她度过伤心的日子。大人们只会觉得,为什么要因为一只狗这么任性呢。于是他们买了一只新狗,睁眼说瞎话告诉李玩爱因斯坦找到了,逼着她接受。

没人愿意问一句“你想要什么”,只是认为给了个台阶,你就该顺着台阶下。不接受,那就打一顿。少女李玩在抗争后等来的是父亲在暴怒下用拳头解决整件事。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李玩的父亲是典型的父权观念下的家长,口头上说着为人父母,可在实际的成长中却是缺席的。在暴打女儿后,他尝试与她和解,把女儿搂在腿上,笑着说:“打你,是因为爱你。”你还小,所以你不懂。

大人的世界里对孩子的要求最多的就是两个词:“听话”和“懂事”。听话就是,你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懂事是,你该懂得察言观色,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为典型的是整部电影最残忍的一个片段,在李玩自己的考后庆功宴上,有一个叔叔给她夹了一筷子红烧狗肉,全家人盯着她担心她甩脸色,但意外的是,她非常平静得道谢并且咽下了那块狗肉。

为什么大人需要听话懂事的孩子。因为他们常常无视孩子的独立人格,只是不断地用自己的观念把孩子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让孩子遵循大人的意志去成长。


《狗十三》警示家长:不要成为“扼杀”孩子青春的帮凶


周国平曾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真正成熟的人,他们懂得为自己保留这世间最美好的那一份天真,以勇敢无畏的姿态,守护灵魂里的温柔与单纯。

作为父母,愿我们能真正地尊重一个孩子,而不是驯化一个孩子。愿我们用心守护他们的天真与温柔,实现真实的自我,拥有独立勇敢与完整的自尊。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僧(zxsedu100)

中学资源分享、学习交流、成长烦恼、心理健康、时下热点等信息共享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