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學對後代文學的影響是什麼?

秋小喵miao


建安,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劉協(漢獻帝)的年號。起自196年,止於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代,比這二十四年要長,大致指漢末魏初約三十多年的時間。這一時期,社會矛盾極端尖銳,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亂的時期代。在文學上,這又是一個成就突出的嶄新時代,歷來受到文學史家的重視。



我國文學源遠流長,但建安以前,文學只是儒家經學的附庸,和哲學、史學並沒有嚴格分家,例如《詩三百》就是被當作“經”來看待的。到了建安時代,文學開始擺脫經學,走向獨立發展。

曹丕第一個把文學看作是“經(治)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強調了文學的價值,反映出當時社會各階級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地位的提高。這是前所未有的新現象,所以魯迅說,“漢末魏初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時代”,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建安時代,作家作品大量湧現,產生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蔡琰等一大批有成就的詩人。他們的很多作品不僅能夠正視現實,真實的反映出漢末動亂時代的實況,而且富於憂國之思和建功立業的雄心,形成了一種情辭慷慨、語言剛健的獨特風格,即後人所稱譽的“建安風骨”。風骨是以剛健有力為主要特徵的審美標準,據劉協解釋:風,就是情思;骨,就是辭意。“建安風骨”對改變兩漢以來辭賦獨盛的局面,開拓一代詩風,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時,建安時代又是五言詩的重要發展時期。五言詩的創作在這個時期非常興盛,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其他各種文體也都有明顯的變化和一定的成就。這些都說明建安時代是文學發展的新時期,在文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文子心語


若想知道題主所問建安文學對後世的影響,就必須先對建安文學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建安文學,又稱建安風骨。建安,是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但當時大權已被曹操控制,因此建安文學,實際是指曹氏統治下的文學。其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

建安文學代表,則以三曹居中。眾所周知的,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有曹丕的兩首《燕歌行》,更有其所寫《典論 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著作之一,曹植是三曹中在文學上最負盛名的,其著有《洛神賦》,曹植的《七步詩》,更是人盡皆知

最後說影響:

第一 建安文學使得漢樂府詩更加成熟,五言詩體得到發展,七言詩體由此開創。為後來盛唐時期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 建安文學摒棄了當時盛行的駢體文格式,轉而以通脫的文體寫文章。一代文風由此轉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第三 建安文學的出現,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並且其影響覆蓋了政治,經濟等各方面。

希望您能滿意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