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句詩,出自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初到黃州》,也表達出了了蘇軾對於對春筍美味的喜愛。

春筍,是這個季節大自然對人類最好的饋贈。從古至今,春筍都是被視為席上的珍品。踏青採筍,也是千百年來的習俗,更是一種體驗能夠體現付出與收穫的勞動。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湘中地區多丘陵,也不缺乏挺拔的山峰。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是這個地區的特點。一場春雨過後,經過一個寒冬蟄伏的樹木,彷彿在一夜中甦醒,綠葉掛滿指枝頭。蒼松和翠柏之間灌木成群,枝葉茂盛,交織成了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地勢稍低的山谷溪澗,則是成片成片的竹林和與其相互糾纏的藤蔓。一陣微風吹過,隨風擺動的竹葉肆意的地展現著生機的勃發。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1四月,一個多雨的季節。伴隨著幾聲雷鳴的幾場春雨過後,氣候越發溫潤。被雨水潮溼了的春泥,開始變得鬆弛。無需提醒,那鬱鬱蔥蔥的野竹林裡,一根根蟄伏已久的竹筍無需提醒,就自動破土而出。齊刷刷地鑽出地面的新筍,穿著厚厚的筍衣,就好像稚嫩的小生命一樣怯生生地觀察著這個世界。

記得兒時,家裡很窮。每年的三四月份都屬於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最先能吃到新鮮蔬菜基本上都是河邊挖的野菜和香椿。母親把摘下來的香椿加上河邊集的野蔥一起切碎,加入雞蛋拌勻煎成蛋餅。焦黃的蛋餅散發著油光,讓站在灶臺邊上的我直咽口水。

隨著天氣開始越來越暖和,香椿也開始老化,逐漸變得不堪食用,這個時候春筍就開始隆重登場。清明節前大概十天左右,這個時候是最適宜採摘春筍的時間。那時的我挎上竹籃,叫上小夥伴一起浩浩蕩蕩進山採竹筍。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採竹筍的那座山,名叫撮箕嶺。遠處看起來,就像一個倒扣的撮箕。山不高,坡也很平緩,竹林就生長在山坡上。走到山坡下,我們就一頭扎入延綿到山頂的竹林裡,開始行動起來。

看到竹筍了,在昏暗的林中,竹筍層出不窮。長有竹筍的竹林,由於被竹枝竹葉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和落葉覆蓋,所以變得遮天蔽日。採筍時,需要弓著身子在竹林搜尋。腰彎曲久了,變得痠疼,要想伸展一下都很困難。要先把蓋在頭頂上竹枝竹葉和荊棘藤蔓用手輕輕撩來開,才能直起身來舒展筋骨。站直了,抬頭看遠處,目光所及之處,除了竹葉和灌木藤蔓,依稀能看見高聳的大樹,就像衛兵一樣矗立在竹林中。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竹筍分佈在竹林中各處,需要細心搜尋。有的竹筍長在林間的空曠地方,很好尋找。可是有的從荊棘刺叢中冒出一截,採摘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還有的剛從地裡伸出一個帶著幾個葉片的頭來,頂上還帶著黃泥。也有正拼命地頂著石頭往外擠,整個身兒都七彎八拐,顯得生命格外的頑強和不屈。還有生長在枯樹洞和隱藏在落葉之下。彎腰低頭,緩緩前進搜索,看準目標後伸手握住用力拔出,然後放進竹籃,然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動作簡單利落,一氣呵成。到了竹林深處,手上的動作開始跟不上目光了。往往手還在和這根竹筍較勁,眼睛卻已經鎖定下一根。有時候恨不得多長兩隻手,使自己的採筍的速度更加快一些。我們一邊往前慢慢移動,一邊眼睛亂到處瞄。有時候還時不時地往後,生怕放過漏網之魚。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當然,竹林之中除了了我們這群不速之客,也有許多小動物的。也難免讓人擔驚受怕的時候。撥開遮蓋在頭頂的枝枝葉葉,想要伸一下懶腰,卻突然發現手邊的竹枝上蜷縮著一條小蛇。那是一條竹林中很常見的竹葉青蛇。小蛇是純綠色的,不到半尺長的身軀利用著周圍的環境的潛伏著,稍不注意就很難被發現。它顯然受到驚嚇了,慢吞吞地昂起頭,吐著細長的舌頭緩緩地順著竹子枝葉往前爬。沿著竹枝緩緩向前方溜去。

一根,兩根,三根…,隨著我的努力已經開始用竹筍把籃子慢慢裝滿。太陽西斜,我們鑽出竹林開始準備回家。汗水和落葉把一群小屁孩個個臉蛋都弄成了髒兮兮的小花貓,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一起哈哈大笑。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回到家,立刻開始下一步工作剝筍。春筍可食用的部分其實並不是很多,除去筍衣,能夠剩下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可以用來做菜吃。用水焯一下,然後切成薄片,加上平常捨不得吃的臘肉,放上幹辣椒一起炒,就是難得的美味了。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沒有臘肉的年景,母親會從罈子裡拿酸泡菜,和筍一起切碎,加上豬油一起炒。酸泡菜和爽脆竹筍的組合,加上豬油就變成了一道有滋味的小筍炒泡菜,是下飯的最佳菜餚。

童年的記憶之採竹筍

母親的手藝很不錯,炒出的竹筍我很愛吃,可惜多年未吃到了。今年有事在家,剛好又是趕上了春筍的季節,有幸再一次品嚐到了記憶中這久違的味道,感覺無比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