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開局7.3,現在已經掉到6.5。

網上各路評價兩級分化,褒貶不一。

比起隔壁《流浪地球》的8.0高分,由甯浩執導的荒誕喜劇《瘋狂的外星人》成績確實算不上好看。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甚至還有不少人表示,這次的《外星人》不夠“甯浩”了。

隨即,網上一堆“甯浩變了?”的言論就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

回想起當年,在眾多類似於《無極》的大投資電影中,《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卻四兩撥千斤:

在包攬各種獎項的同時,收穫超高人氣和票房,為大眾證明了小成本也能製作出精彩優秀的影片。

作為瘋狂系列的第三部,本就惹人期待。

再加上《外星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時下最火喜劇演員的加持,本以為輕輕鬆鬆便可穩居票房第一的寶座。

讓人意外的卻是,電影一上映評分就一降再降,觀眾也越來越不買賬,甚至有人開始批評起了甯浩導演。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甯浩。

就在幾年前,這個名字才剛剛成為人們眼中好電影的保證。

《石頭》、《賽車》、《心花路放》等電影的熱映,也使得多線敘事、黑色喜劇、荒誕似乎成為了甯浩的標籤。

在新出的《外星人》裡,甯浩保留了自己的這些特色:依然黑色、依然幽默、依然荒誕。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但不同的是,這次甯浩給電影做了減法,只保留了兩條主線。

一個是耿浩、大飛和外星人來回虐,另一個是C國想獨霸與外星人的建交權,甚至這兩條線到最後還交織在一起了。

對於觀眾來說這不算突破,所以很多觀眾覺得失望。

但對於甯浩導演來說,如今的他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商業導演之一,他不再需要通過代表性的“多線敘事”來彰顯功力。

相比“瘋狂系列”前兩部,這一部少了很多當初作為新導演想要被看見的迫切。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他不再炫技,畢竟他即使用最簡單的方式也能講好一個故事。

作為中國最好的底層講述者,甯浩的骨子裡仍然保留著對於市井文化、現實主義的偏執。

他永遠可以抓住中國社會里最市井的華彩,反覆解構後傳遞給觀眾,並展現一個真實而荒誕的浮世繪。

01、瘋狂甯浩


從早期的《香火》、《綠草地》,到廣為人知的“瘋狂”系列等作品,甯浩的目光始終聚焦於被社會忽略的底層群體。

在處女作《香火》裡,甯浩講述了一個小廟的和尚因為佛像坍塌,四處籌款修佛像的故事。他執著,甚至頑固。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大師兄勸他到大廟中打理事務並答應給他分紅,二師兄勸他還俗,卻沒有一個能說服他。

他帶著痴狂的勁頭跑到文物處去申請,又在鎮上走家串戶化緣。

在警察局被沒收了錢款,幾個“小姐”打算積點陰德的錢給他,他又堅決不要。

最後卻機緣跑到一戶人家裡,當了驅除陰宅邪氣的風水和尚,撈了一筆,每處情節的展開無不直逼我們這個時代的癥結:

選擇信仰還是世俗?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好不容易想盡一切善的、惡的方法修成的佛像,最終卻被告知,村裡要開路,廟要被拆。

結局夠黑色,也夠荒誕,可這就是小人物逃不掉的命運。

甯浩導演之前說過,自己是個有落伍焦慮的人,而他塑造的人物裡,很多都有自己的影子。

小和尚是被這個時代拋棄的人,但他堅守著“一定要修一座廟”的傳統,儘管最後也沒成功。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焦慮。

似乎,你稍微停下來一會兒,就會被這個時代遠遠甩到身後。

而那些被甩下來的人,甯浩在作品裡,為他們留了一席之地:

塑造了一系列被時代落下的小人物。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石頭》裡是,《賽車》還是,《外星人》中仍然是。

在他的鏡頭下,這些掙扎的小人物有喜有悲,有醜陋之處,也有閃光之點。

通過描繪時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人生百態,甯浩在中國電影史上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符號。

02、擰巴甯浩


黃渤和甯浩都是處女座。

黃渤說:“我遇到甯浩才知道,他才叫處女座,他才叫完美主義。”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沈騰坦言:這部戲拍下來確實是苦,一開始只是聽說過處女座,經過四個多月的磨鍊,真正瞭解處女座了。


《瘋狂的外星人》早從《心花路放》之前就已經開始醞釀,於2012年底正式啟動,可謂“六年磨一劍”。

這個過程中,甯浩的劇本至少調整了三、四個方向,甚至寫到小說版權過期,劇本還沒完成,他又重新買了一遍版權。

在《外星人》的拍攝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少困難。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他們(外國特效公司)不理解你的表演情緒,尤其中國式的表演,這裡頭有無數肌肉群的組合,必須做到很微小的,包括眼神得虛,焦點放在遠處,你這麼看他的時候才有這個(情緒表達)的意思。


甯浩多次親身示範,組織臉部肌肉。

而且我就是這麼給他演的,給他做了,他仍然體驗不到,因為他們的文化裡沒有這個表情庫。

根本原因還在於雙方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對同一個概念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偏差。

《瘋狂的外星人》剛殺青那會兒,甯浩說早知道拍起來這麼辛苦,可能就放棄了。

明明是對自己要求高,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但甯浩卻樂於用俏皮話掩蓋別人對自己的恭維。

在《無人區》歷經折騰的四年裡,該片的配樂之一姜勇軍也沒少被折磨。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甯浩甚至把音樂進的時間要求到某一幀。

一秒鐘有24幀,沒人能感受出一幀的差別,但是甯浩不行。

這種自己與自己較勁的狀態,借黃渤的嘴說出來就是“擰巴”。

《瘋狂的外星人》劇本打磨用了5年,置景設計、搭建用了近一年。

甯浩梳理道:

我在北京就已經籌備了半年多,年後2月份去的青島又幹了半年,之前美術組早就過去了,然後到8月份開機,在青島拍攝用了5個月,整個後期又用了14個月。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李修文調侃稱,這是一場10年的戰爭。

從萌發念頭到今天,到此刻就10年了。


十年一覺外星夢,甯浩夢圓了。

花這麼長的時間準備一套戲,在如今高速運轉的電影行業幾乎是很難的。

但甯浩不想湊熱鬧,從第一部長片《瘋狂的石頭》至今僅六部作品。

他說人到中年之後,更知道時間的寶貴,不想去做違背自己的事情。

03、俗人甯浩


甯浩這人,長得有些狡黠,笑起來肌肉習慣性堆在一起,穿上西裝像香港黑幫。

還有個奇葩的愛好:戴大金鍊子。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03年,甯浩首部長片《香火》獲獎,他拿著獎金,像個倒煤的暴發戶,一頭鑽到金店,對櫃員說:“給我拿最粗的那條。”

之後,他每拍完一部電影,都要買一條最粗的金鍊。

畫家嶽敏君有一次見他,問他:你怎麼戴這個?

大概意思是說全中國搞藝術的,就沒見幾個人這麼高調。

甯浩說:我這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個粗俗的人。

甯浩老家山西,盛產煤和煤老闆。

在甯浩眼裡,拍電影和當煤老闆一樣,誰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都別說自己高雅,大家都是俗人。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所以甯浩說自己的電影像驢肉火燒——接地氣,夠硬實,不水不虛不花哨。

《外星人》原本的樣片中黃渤飾演的角色與女兒實際上有一條敘事線索,而這條線索則代表了親情與閤家歡的元素。

甯浩最後卻刪掉了這部分。

甯浩覺得,電影應該讓觀眾看完後有多種感受和思考,而非單一、刻意煽情的情緒,只有這樣的電影市場才是真正繁榮的。

他認為電影的第一要務是要足夠麻辣和火爆,這是他對自己電影的要求。

04、好人甯浩


可就是這麼粗俗的甯浩,也有細膩的一面。

曾有這樣一份青年導演調查,問:中國電影產業最缺什麼專業人才?

58%的人選了專業製片人,12%選了專業投資人,8%認為是編劇。

甯浩沒有勾選,自行填寫了答案:好人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發佈會上,主持人朗讀到這個選擇時,許多人都鼓掌了。

當今中國電影市場,想賺快錢的人多,想給別人鋪橋的好人太少。

可這個行業不能都摘桃,卻沒人種樹。

甯浩想做這樣一個好人,在電影這個行業,承上啟下。

所以在十年後,甯浩啟動“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像當年劉德華扶持他一樣,扶持新導演拍電影。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其中的新人導演文牧野,在2018年拍出《我不是藥神》,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國家還因此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措施。


這樣的成績,甯浩功不可沒。

在給青年導演機會的同時,甯浩也在教他們怎麼做導演。

一個電影2個小時,如果有一億人看,就是2億個小時。如果拍得不好,大家掏出手機罵你又是多少時間?要對得起大家時間吧。


他會教導這些青年導演,導演好比房屋設計師,只想怎麼安全怎麼美觀就行了,至於怎麼利潤最大化,這不是導演應該思考的事。

瘋狂甯浩:我就是一個混飯吃的

對於像甯浩這些真正的電影人來說,也許票房並沒有旁人想的那麼重要。

銀幕後對電影和世界的探索,或許才是他真正的戰場。

從《石頭》到《外星人》,升級好幾個維度的甯浩依舊瘋狂,但又不止於瘋狂。

可無論甯浩再百變,甯浩依舊是甯浩。

他依然熱烈地愛著“不同中又帶著相似”的小人物,依然在認真“蓋好自己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