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开局7.3,现在已经掉到6.5。

网上各路评价两级分化,褒贬不一。

比起隔壁《流浪地球》的8.0高分,由宁浩执导的荒诞喜剧《疯狂的外星人》成绩确实算不上好看。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甚至还有不少人表示,这次的《外星人》不够“宁浩”了。

随即,网上一堆“宁浩变了?”的言论就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回想起当年,在众多类似于《无极》的大投资电影中,《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却四两拨千斤:

在包揽各种奖项的同时,收获超高人气和票房,为大众证明了小成本也能制作出精彩优秀的影片。

作为疯狂系列的第三部,本就惹人期待。

再加上《外星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时下最火喜剧演员的加持,本以为轻轻松松便可稳居票房第一的宝座。

让人意外的却是,电影一上映评分就一降再降,观众也越来越不买账,甚至有人开始批评起了宁浩导演。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宁浩。

就在几年前,这个名字才刚刚成为人们眼中好电影的保证。

《石头》、《赛车》、《心花路放》等电影的热映,也使得多线叙事、黑色喜剧、荒诞似乎成为了宁浩的标签。

在新出的《外星人》里,宁浩保留了自己的这些特色:依然黑色、依然幽默、依然荒诞。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但不同的是,这次宁浩给电影做了减法,只保留了两条主线。

一个是耿浩、大飞和外星人来回虐,另一个是C国想独霸与外星人的建交权,甚至这两条线到最后还交织在一起了。

对于观众来说这不算突破,所以很多观众觉得失望。

但对于宁浩导演来说,如今的他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商业导演之一,他不再需要通过代表性的“多线叙事”来彰显功力。

相比“疯狂系列”前两部,这一部少了很多当初作为新导演想要被看见的迫切。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他不再炫技,毕竟他即使用最简单的方式也能讲好一个故事。

作为中国最好的底层讲述者,宁浩的骨子里仍然保留着对于市井文化、现实主义的偏执。

他永远可以抓住中国社会里最市井的华彩,反复解构后传递给观众,并展现一个真实而荒诞的浮世绘。

01、疯狂宁浩


从早期的《香火》、《绿草地》,到广为人知的“疯狂”系列等作品,宁浩的目光始终聚焦于被社会忽略的底层群体。

在处女作《香火》里,宁浩讲述了一个小庙的和尚因为佛像坍塌,四处筹款修佛像的故事。他执着,甚至顽固。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大师兄劝他到大庙中打理事务并答应给他分红,二师兄劝他还俗,却没有一个能说服他。

他带着痴狂的劲头跑到文物处去申请,又在镇上走家串户化缘。

在警察局被没收了钱款,几个“小姐”打算积点阴德的钱给他,他又坚决不要。

最后却机缘跑到一户人家里,当了驱除阴宅邪气的风水和尚,捞了一笔,每处情节的展开无不直逼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结:

选择信仰还是世俗?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好不容易想尽一切善的、恶的方法修成的佛像,最终却被告知,村里要开路,庙要被拆。

结局够黑色,也够荒诞,可这就是小人物逃不掉的命运。

宁浩导演之前说过,自己是个有落伍焦虑的人,而他塑造的人物里,很多都有自己的影子。

小和尚是被这个时代抛弃的人,但他坚守着“一定要修一座庙”的传统,尽管最后也没成功。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焦虑。

似乎,你稍微停下来一会儿,就会被这个时代远远甩到身后。

而那些被甩下来的人,宁浩在作品里,为他们留了一席之地:

塑造了一系列被时代落下的小人物。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石头》里是,《赛车》还是,《外星人》中仍然是。

在他的镜头下,这些挣扎的小人物有喜有悲,有丑陋之处,也有闪光之点。

通过描绘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人生百态,宁浩在中国电影史上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符号。

02、拧巴宁浩


黄渤和宁浩都是处女座。

黄渤说:“我遇到宁浩才知道,他才叫处女座,他才叫完美主义。”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沈腾坦言:这部戏拍下来确实是苦,一开始只是听说过处女座,经过四个多月的磨炼,真正了解处女座了。


《疯狂的外星人》早从《心花路放》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于2012年底正式启动,可谓“六年磨一剑”。

这个过程中,宁浩的剧本至少调整了三、四个方向,甚至写到小说版权过期,剧本还没完成,他又重新买了一遍版权。

在《外星人》的拍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困难。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他们(外国特效公司)不理解你的表演情绪,尤其中国式的表演,这里头有无数肌肉群的组合,必须做到很微小的,包括眼神得虚,焦点放在远处,你这么看他的时候才有这个(情绪表达)的意思。


宁浩多次亲身示范,组织脸部肌肉。

而且我就是这么给他演的,给他做了,他仍然体验不到,因为他们的文化里没有这个表情库。

根本原因还在于双方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偏差。

《疯狂的外星人》刚杀青那会儿,宁浩说早知道拍起来这么辛苦,可能就放弃了。

明明是对自己要求高,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但宁浩却乐于用俏皮话掩盖别人对自己的恭维。

在《无人区》历经折腾的四年里,该片的配乐之一姜勇军也没少被折磨。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宁浩甚至把音乐进的时间要求到某一帧。

一秒钟有24帧,没人能感受出一帧的差别,但是宁浩不行。

这种自己与自己较劲的状态,借黄渤的嘴说出来就是“拧巴”。

《疯狂的外星人》剧本打磨用了5年,置景设计、搭建用了近一年。

宁浩梳理道:

我在北京就已经筹备了半年多,年后2月份去的青岛又干了半年,之前美术组早就过去了,然后到8月份开机,在青岛拍摄用了5个月,整个后期又用了14个月。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李修文调侃称,这是一场10年的战争。

从萌发念头到今天,到此刻就10年了。


十年一觉外星梦,宁浩梦圆了。

花这么长的时间准备一套戏,在如今高速运转的电影行业几乎是很难的。

但宁浩不想凑热闹,从第一部长片《疯狂的石头》至今仅六部作品。

他说人到中年之后,更知道时间的宝贵,不想去做违背自己的事情。

03、俗人宁浩


宁浩这人,长得有些狡黠,笑起来肌肉习惯性堆在一起,穿上西装像香港黑帮。

还有个奇葩的爱好:戴大金链子。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03年,宁浩首部长片《香火》获奖,他拿着奖金,像个倒煤的暴发户,一头钻到金店,对柜员说:“给我拿最粗的那条。”

之后,他每拍完一部电影,都要买一条最粗的金链。

画家岳敏君有一次见他,问他:你怎么戴这个?

大概意思是说全中国搞艺术的,就没见几个人这么高调。

宁浩说:我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个粗俗的人。

宁浩老家山西,盛产煤和煤老板。

在宁浩眼里,拍电影和当煤老板一样,谁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都别说自己高雅,大家都是俗人。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所以宁浩说自己的电影像驴肉火烧——接地气,够硬实,不水不虚不花哨。

《外星人》原本的样片中黄渤饰演的角色与女儿实际上有一条叙事线索,而这条线索则代表了亲情与合家欢的元素。

宁浩最后却删掉了这部分。

宁浩觉得,电影应该让观众看完后有多种感受和思考,而非单一、刻意煽情的情绪,只有这样的电影市场才是真正繁荣的。

他认为电影的第一要务是要足够麻辣和火爆,这是他对自己电影的要求。

04、好人宁浩


可就是这么粗俗的宁浩,也有细腻的一面。

曾有这样一份青年导演调查,问:中国电影产业最缺什么专业人才?

58%的人选了专业制片人,12%选了专业投资人,8%认为是编剧。

宁浩没有勾选,自行填写了答案:好人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发布会上,主持人朗读到这个选择时,许多人都鼓掌了。

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想赚快钱的人多,想给别人铺桥的好人太少。

可这个行业不能都摘桃,却没人种树。

宁浩想做这样一个好人,在电影这个行业,承上启下。

所以在十年后,宁浩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像当年刘德华扶持他一样,扶持新导演拍电影。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其中的新人导演文牧野,在2018年拍出《我不是药神》,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国家还因此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措施。


这样的成绩,宁浩功不可没。

在给青年导演机会的同时,宁浩也在教他们怎么做导演。

一个电影2个小时,如果有一亿人看,就是2亿个小时。如果拍得不好,大家掏出手机骂你又是多少时间?要对得起大家时间吧。


他会教导这些青年导演,导演好比房屋设计师,只想怎么安全怎么美观就行了,至于怎么利润最大化,这不是导演应该思考的事。

疯狂宁浩: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

对于像宁浩这些真正的电影人来说,也许票房并没有旁人想的那么重要。

银幕后对电影和世界的探索,或许才是他真正的战场。

从《石头》到《外星人》,升级好几个维度的宁浩依旧疯狂,但又不止于疯狂。

可无论宁浩再百变,宁浩依旧是宁浩。

他依然热烈地爱着“不同中又带着相似”的小人物,依然在认真“盖好自己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