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杭州方言和河南很接近?

大聖大96


現在的杭州話跟河南話不相近,兩種話差別很大,河南話屬於北方方言,杭州話屬於典型的吳越方言。但兩者有一些歷史淵源。

要從南宋說起。

宋朝廷把首都從河南開封遷到杭州(臨安)之前,杭州是一個人口很少的小城市。為什麼人很少?因為北宋末年,朝廷滅了佔領方臘後(《水滸傳》裡說是宋梁山好漢們滅掉的,這是小說,不是史實),杭州包括浙江省內的人基本被屠.殺光了。開封被金兵攻陷後,宋朝廷南下逃亡,看到杭州這麼大塊地方沒人,遷來作為首都多好。南宋把杭州作為首都後,開封話作為“官話”帶到杭州,同時也遷移過來數百萬說這種話的官員、民眾。開封話成為了杭州的主要語言,同時經過南宋數百年的演變,與本地的語言融合,形成新的“官話”。

按這個發展脈絡,那麼現在的杭州話應該是一股河南腔,但實際情況並非這樣。主要原因在於戰爭。

大家都知道南宋是被元朝滅掉的。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他爺爺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爺孫倆都推崇“三光”政策,對於不投降的城池,攻下之後就是屠 城。杭州作為首都,被攻下時,也沒躲過被屠 ~城的命運,據說殺得只剩下十八戶人家。杭州有個地名叫“留下”,得以倖存的是留下的十八戶人家,也就是史書記載的“留下十八家”。為什麼不殺光?也許是他們躲起來了,也許是元兵故意放過,讓他們去傳播恐懼。

這是杭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城事件,嗯,還有小規模的,發生在清末太平天國時期,連廟裡的和尚都殺光了。不細說。

當時的首都人也不是等著被破城的,很多人也逃走了,逃到了浙江省內的溫州,溫州那時還是崇山峻嶺的落後地區,交通閉塞,這些人中的少部分人偏安一隅,形成幾個村落,不跟人交往,語言就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這幾個村的人,語言跟溫州話也區別很大,他們說的就是開封官話。這種方言,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大作用,因為從南宋到民國有一千多年時間,別的地方語言都融合變化了,他們確沒有變化,所以別人都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國民黨軍和美軍聯繫的電報密碼經常被日本人破譯,後來他們找到了這幾個村的人,用他們的語言明碼發電報,日本人找了中國各省的人想盡所有辦法也沒有破譯成功。

這就是南宋官話的一段趣聞。

那麼,現在的杭州話為什麼沒有半點河南話的影子了呢?

因為元朝屠城之後,從外地遷來的人不會說官話了。同時,河南話、開封話也在變遷,口音也在變化,兩者之間差異自然越來越大。

古時候有統一的文字,但沒有統一的口語,現在的“普通話”是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以北京話為基礎形成的。所以,開國的大佬們,包括現在很多高層,說的也都是各省方言,也不是普通話。普通話說得比較溜的,得到70後出生這一代人了。

雖然多災多難,但中國歷史綿延五千年未曾中斷,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完整保留到現代的。文字是其中最重要的傳承,幾千年前古人寫的文字我們都能看懂,都能瞭解他們的思想,這就是文化底蘊,歷史瑰寶。所以,我們要有文化自信。




大廚私房課


有親戚在杭州,曾去杭州小住杭,因為在江蘇的吳語區長大,杭州的吳語屬於典型的太湖南部吳語。與太湖吳語的差別並不大。這些年杭州為了顯示自己古老,總是說自己是南宋的國都。為了印證牽強附會,非要把自己的吳語說成是河南話。其實還是太牽強了,虛榮心作怪吧。😭嚴格的講,近30年來推行普通話,吳語區的語言已經被普通話逐漸同化。我記得70年代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的學校完全是用吳語教學。40年後同學聚會,我們的同學都是使用吳語。普通話至今講不好。但現場我們這些人的下一代全部都是說的普通話。能說的吳語,也加了大量的普通話的詞彙。今天年輕人口中的杭州話也具有這種特點。其實整個吳語區的年輕人都在說這種移植了大量普通話詞彙的吳國語。反而和河南話沒有任何關係。😍😍😍


樹165323956


杭州話與當年的開封話有傳承,比如兒化音,小牙兒(小孩),撒子兒(玩耍兒)橙兒(橙子),又如我們,你們,他們的稱謂近似普通話,與周邊的嘉興湖州紹興話有嚴格區別。七o年代社教在杭州郊縣農村見過不少農民家的稻蘿筐上黑色大字:河南籍陳氏,河南籍x氏等等。原杭州大學歷史系以研究宋史聞名。毛主席多年在杭州居住並常借閱宋史書籍,當年社教多次見到書寫河南籍Ⅹ氏的蘿筐一事,詢問過研究歷史的朋友,他認為:現在杭州話大多是繼承了南宋皇城的開封話。至於今日的河南話,則已不是真正的河南話了!原因是金兵的燒殺搶掠,滅了北宋後,河南及幵封已成了空城!


丁大立2


不過杭州方言也是浙江中比較雜的一個,河南個別地區聽杭州話也是不怎麼費力的。甚至有專家將杭州人與河南人的基因進行比對,發現一少部分杭州本地人與河南人基因極其相似,其實看看歷史就不難理解。北宋滅亡時,河南幾十萬軍民遷至今天的杭州一帶,所以說杭州與河南的淵源很大。

但是河南也是一個不斷融合的歷史,北宋滅亡後,蒙金統治現在的河南地區,造成了赤地千里、餓殍遍地的慘像。正因為如此,明朝建立後才有個長達五十年的大遷徙,主要就是為了補充河南地區人口、發展生產。

有一部分人覺得杭州話和河南話接近,我想其一是距離不是太遠,交流頻繁,其二確有歷史淵源,不只只是北宋時期。如今,在浙江境內長興縣的一部分方言是最接近於河南話的,一部分人便是近幾百年來遷去的河南人後裔。

所以河南和杭州、甚至於浙江都很有歷史淵源,但這已是過去,不說我們說的是什麼方言,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言--普通話,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兒女。

我是

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與你分享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之所以有人會這樣認為,主要是因為杭州話相對於其他吳語方言,更接近北方話。

在語言學上,杭州話雖然具有許多北方方言的特徵,但本質上仍屬於吳方言。

所以,杭州話是像北方話的吳語,以致於會讓人產生杭州話和北方話差不多的錯覺。

今天杭州話的形成,或者說杭州話之所以具有北方話的特徵,主要是語言交流融合所造成的。

在歷史上,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時期,對杭州話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是東晉時期的“衣冠南渡”。西晉滅亡後,北方大批士族、百姓南遷,促成了北方方言與南方方言的第一次大規模的交流融合。

二是宋室南渡。北宋滅亡,趙構南逃,幾經挫折,終於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權。由於北方戰亂,中原又有大批百姓南遷,加上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的進入,南北方言再次碰撞。

三是清朝八旗駐防。滿清統治者在全國各大城市均派八旗駐紮,杭州就是其中之一。八旗駐防(尤其是漢軍八旗)為杭州帶來了北方話。許多北方方言又大量進入杭州話。

當然,杭州話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並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比方說,和杭州情況類似的南方城市也有不少,為什麼只有杭州形成了如此獨特的方言呢?

所以,這個回答也只能說個大概。謝謝!


鄣南煮史


說杭州方言與河南方言很接近,那一定是搞錯了,只能說杭州方言相比於吳語方言區的其他縣市更接近北方話,畢竟杭州就處於吳語方言區,不會與被稱為中原官話的河南話完全相同。但從杭州城裡人的口音中,我們能明顯地聽出他們帶著與周邊縣市不同的味道,即使他們說方言,北方人細聽也能聽懂一些,而周邊縣市人說話,北方人則如聽鳥語。

在杭州話中,你、他,我們,他們,與北方話沒區別,而餘杭話則說爾,夷,那,倷,杭州話說的一滴滴就是普通話的一點兒,與河南、四川話幾乎相同,做啥、一道(一起)、拎起來(提起來)、半吊子(一知半解),都是典型的北方話,這就說明杭州話雖地處吳語片區,卻受到了官話的影響。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地處吳語方言片區的杭州話與周邊的吳語方言不同,略帶著北方口音呢?依筆者看來,影響杭州方言的北方話應該與北宋末年靖康之亂有關,因欽徽二帝被金兵擄走後,宋高宗趙構便帶領宋朝餘部渡過長江,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來自中原的人們影響了杭州的口音。但杭州畢竟是吳語方言區,雖然加入了北方話,即使是河南人要想一字不漏地聽懂杭州話,那也是很費勁的。因此,杭州話接近河南話的說法並不準確。


若愚趣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杭州方言和河南話一點也不接近,江浙話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河南話屬於中原官話,屬於大白話,更接近普通話,在發音上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一個河南人和杭州人見面說方言,溝通交流肯定會有障礙。

但是,杭州與河南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北宋時期的開封盛世太平,文化藝術達到頂峰。後來金兵南下,靖康之變使北宋宣告滅亡,很多中原人為了逃避戰亂南遷,宋高宗在商丘稱帝,繼續向南逃亡,在杭州建立了南宋,逐漸形成了社會穩定的局面。

所以,杭州的歷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而且杭州和開封兩個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杭州是江南水鄉,開封也被譽為北方水城,杭州有宋都御街,開封有清明上河園,都具有宋朝的古韻遺風,不過從語言上來講,杭州方言與河南並不相似。


老鄭州的吃喝玩


現在的杭州話和河南話並不相近。北宋末年北方中原地區人口大搬遷,人口大量南遷。由於南宋建都臨安,隨之而來的有幾十萬中原人口遷入。做為都城,杭州當時人口過百萬,官話的普及率應該很高。

杭州話經過近千年傳承應該是變化不大。原因一是杭州的人口基數較大,語言易於傳承,和同化外來人口。二是從南宋滅亡到太平天國造反之間,杭州沒有發生重大的戰亂,相對穩定的環境,易於原住人口數量的保持。清代滿人在杭州建旗營,但人數相對較少,而且滿漢分城而居,對語音的也影響不大。

杭州人口變化最大的時間段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杭州老人稱"長毛之亂"。杭州人口從八十萬人左右減少到只有十幾萬人,後期有大量的錢塘江南岸的人,特別是蕭紹平原的人遷入,杭州話帶有了一部份紹興腔,但主體語音未變。

河南則不同,做為四戰之地,宋代時的原住民大量南遷,隨之而來金國都城南移,河南的女真村大量建立。加之蒙元建立後,把女真、契丹、漢人等民族進行了大溶合統稱為漢人,河南話相對於宋代已經變調了。

再加之元未紅巾大起義,河南人口再次急劇下降,以至於明初不的不從其它地方遷入大量人口,所以現在的河南話是由南腔北調再混合而成的,和杭州話已不可能相同了!


人海之魚


簡單的說,有一個俗語叫做豫杭徽寧,就是說安徽和南京的歷史淵源太厚重,來往太頻繁,有人說南京就是徽京就是這個意思。至於豫杭,主要是北宋滅亡之後,南宋遷都到杭州,大批的北宋舊都開封的達官貴人,普通百姓跟著遷往杭州,於是形成了杭州的帶著河南的口音,也可以這樣說,北方語言衝擊了杭州的語言,形成了現在的杭州話。2018年4月,我和妻子去杭州,在居士路上,問了一個當地的中年婦女,她聽說我們是鄭州人的時候,非常熱情,並主動給我們說,她的爺爺的上祖就是來自開封地區的祥符區,家裡還有祖宗牌位,我感覺,杭州人真的很熱情,同時個人素養也不錯。


少室幽蘭


杭州話是解放後,五湖四海的中國人湊在一起發明的。以普通話為基礎,然後什麼蕭山餘杭富陽,紹興湖州嘉興金華,反正大家對著喊,能聽懂的就算成了。這個事情還是我問1898年生的爺爺告訴我的,他說他小時候搬到官巷口,哪裡有現在這樣說話的杭州人啊,梳子叫立兒,熱水瓶叫涅司壺,還有很多組合式的南腔北調我也聽不懂。現在的杭州話只能叫杭普話,杭州從來就沒有官方語言一說。所謂的留下十八家也就是傳說,一個留下都不止十八萬家,去哪裡找那十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