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两套实验仪器,几间实验室,是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正猷教授团队

的科研"战场";三名老师,不到十名博士生,组成了一个不大但却精干的科研团队,他们从零开始,经近20年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Nature Physics(《自然物理学》)等多个顶级期刊陆续发表。本期推送,就带大家去看看刘正猷教授团队的科研故事。

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团队创立从零开始,营造良好氛围

2000年,刘正猷在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期间与合作者发表一篇Science(《科学》)论文,开辟了声学超材料的新领域,是声学人工结构领域的重要进展。2001年,他来到武汉大学任教,团队的成立也由此萌芽。最初,由于实验室场地限制,实验设备只能分散放在楼上楼下不同的房间,有时设备使用繁忙时,一些公用仪器需要搬上搬下,很不方便。实验室搬到新楼后,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

刘正猷一贯低调,不习惯宣传自己和团队,一般也很少主动去招揽学生。刘正猷的第一届博士生柯满竹提起,有一次她做好了团队的资料,想以展板形式适当地在院里宣传一下。刘正猷得知后,立马让她撤回了展板。在科学研究方面,刘正猷注重适时调整并给出团队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自由探索,随时为学生解疑答惑,在团队内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也注重组织集体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丰富大家的生活。科研上严谨求实、生活中团结向上,每个人都在团队中都有归属感。很多同学在毕业多年后,仍然说起在课题组的几年是他们最快乐和怀念的一段时光。

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领域前沿埋头苦干,收获丰硕成果

"我们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团队,也非常高效。"曾师从刘正猷的团队年轻教授邱春印笑着说。经过前几年的建设,加上师生们在领域前沿的苦干,刘正猷团队很快便产出令国际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2006年以武大为第一单位在PRL上发表1篇论文,2007年更是以武大为第一单位在PRL上连续发表2篇论文。该团队也成为声学人工结构研究领域国际领先的几个课题组之一。

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刘正猷团队长期研究人工结构中的声波传播特性,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去年8月,Nature (《自然》)在线发表刘正猷、邱春印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opological negative refraction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s in a Weyl phononic crystal"(《外尔声子晶体中的声表面波拓扑负折射》),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博士生何海龙为第一作者,邱春印、刘正猷为通讯作者。

截至目前,团队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Nature Physics(《自然物理学》)、Phys.Rev.Lett.(《物理评论快报》等顶级期刊17篇;Google scholar数据显示,论文总引用超过1万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2400次,同时多次被Nature Physics(《自然物理学》)、PhysicsWeb(物理网站)、Physics World(《物理学世界》)等权威学术期刊以及学术媒体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专题报道。

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重学生选择

"老师要为学生做榜样,努力工作,跟他们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科研过程,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一起往前走的过程。" 谈起师生关系,刘正猷如是说。博士生蔡翔曦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个性。为了引导他成为一位合格的研究工作者,刘正猷多次找他交谈,每次都是几个小时以上,手把手教他科研之道,肯定他的长处,并分析不足

。邱春印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的随和:"他不太在乎个人得失。同时他也很尊重学生的选择,如果课题组有学生想出去交流,他会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已毕业的学生们大多都在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并且和刘正猷保持着密切地联系。

霸气!武汉这个团队:只有10余名成员,却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发文17篇

"不论学生是否喜欢他们当前所就读的专业,也不论他们毕业后是否从事与当前所学相关的工作,至少就当前而言,他们还是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这叫脚踏实地,反映个人素质。"在刘正猷看来,具有这种素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做出成绩。相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三心二意都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而这种职业精神也贯穿于刘正猷的科研生涯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武汉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