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很多人对广东的印象也许就是讲粤语、会做生意、什么都敢吃。如果放在广州这个省会的话,也许差不了多少。说上两句“食饭”,“扣女”,“去边度玩啊”可能很快就能拉近距离。但是来自广东不同地区的两个人,全程沟通往往讲的是普通话,因为他们很大可能互相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1:语种来历

目前中国汉语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官话、客语、粤语、赣语、湘语、吴语、闽语),广东就占了三个(粤语、客语、闽语),分别是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在使用,这三个语种区分是相当大的。所以不要说外地人听不明白广东人说什么,广东人不同语种的也很难听得明白对方说什么。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绿色为客家话,橙色为粤语,红色为潮汕话

从广东方言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大部是粤语的天下,粤东北山区则以客家为主,粤东临海是潮州话大本营。那么到底谁才是最正宗的广东话,谁的历史最悠久呢?

三种方言进入广东的历史时间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算起来三种语言都是外来的语种,最早的广东居民其实是百越人,百越目前的记载没有非常清晰的说明,当时不只广东,整个南方都是百越的天下。

粤语

粤语不是简单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语音的,而是中原历史上多次人口南迁,慢慢融合改善形成的。

秦朝以前,岭南地区多个原始部族被中原地区称呼了百越和南蛮。生活原始没有统一的政权。秦始皇击败六国后,南下攻取“百越”,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蛮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当时的华夏族语言开始传入岭南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短暂的南越国。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后来在北方陷入混乱,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如魏晋南北朝,南宋时期,汉族继续迁入后,粤语开始定型了。元朝蒙古人蒙古人迁都至位于燕云十六州内的大都(前称燕京,后改称北京),并以当地话作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与中古汉语和粤语的差别在此后不停变大,已经定型的粤语则不受元朝影响而独立发展。

到了明清之后,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在清朝末期,广州作为唯一一个与外国通商的口岸,外国人学会的都是粤语,京官根本听不懂粤语,还需要广东商人跟着翻译。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潮汕话

潮州人有句俗话叫“潮州人福建祖”,正说明了自己祖先的来源。

潮汕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会做生意也分布极广。福建山多,人口增加,生存压力就大。就开始不断迁徙,所以不只广东,海外很多地方都有福建人移民。

跟福建相邻的潮汕地区拥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成为福建移民的优选居住地。于是,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话发展为广东的另外一个方言——潮汕话。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客家话

两宋时期,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因为这时就有了户口,有“主”、“客”之分,新移民过来的编为“客籍”。久而久之,就自称为“客家人”。

后来客家人人口增加,就开始往环境更好的珠江三角洲迁徙,由于这时广府人已经站稳这块土地,在根本上市为抢占土地资源的环境下,清朝末年发生大规模土客械斗,客家人战败,返回粤东粤北山区,形成目前格局。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2:土客械斗

目前形成的广东三大语言派系地区分布,不得不提到清朝末年大规模的土客械斗。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清朝时期,客家人口逐渐增加,山地已经难于承受人口的压力。于是客家人开始往珠江三角洲迁移。例如明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尚且记载“若夫博罗、河源近于(惠州)府,则语音相同”,就说明博罗、河源这两个地方,以前是不说客家话的,现在已经是说客家话为主了。

客家人的迁入,跟广府人土地的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大。粤客之间的矛盾也就严重了,但是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都不会说自己是本地人,都是以来自中原迁移过来的世家大族为傲。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随着广东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客之间因生存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也不断滋生,1854年,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动了一次反清起义。起义军的军队以土著广府人为主,起义军开始围攻广州城,这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招募客家人为主的团勇镇压起义兵,客勇乘机公报私仇,打击报复,烧杀抢夺了不少广府人,广府的地主豪绅觉得安全不保,赶紧也联合起来组织乡勇应对,说客家人要杀尽广府人,广府人一听就火了。于是周边开平、恩平、鹤山、高明也跟着举旗而起,开始跟客家人厮杀。客家人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组织对干,至此民间最大最惨烈的土客持械私斗正式爆发。至此广府人和客家人矛盾激化,开始激烈厮杀。

这场斗祸起于五邑地区,蔓延至云浮、肇庆、阳江、茂名等地,这一斗就是血雨腥风的13年,斗祸导致双方死亡人数达到数十万之多。

最终由于广府人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客家人,绅士和官宦者多,不停上诉京师,历数客匪凶残等等。政府受到广府豪强的压力或贿力,围剿安抚并用,主要去围剿客家人,才基本平息了这场蔓延13年的械斗案。

今天赣南地区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斗以后从广东迁入江西的。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尘埃落定后只为百分之三。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势力大大缩减,客家话因此也失去了在珠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自从土客械斗尘埃落定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在和客家话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但在客家大本营梅州、惠阳等地,客家话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粤语对此无计可施。粤东的潮汕话则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这样,广东三大方言终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各占一方的格局正式形成。

3:广东三大菜系

客家菜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

客家菜每一种味道都极富历史渊源,不仅古法技艺,听其菜名都令人食欲大开。在广东菜的三大流派中,客家菜可谓是最原始的广东“土”菜。

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客家盆菜、猪肚鸡、酿苦瓜、梅菜扣肉、白斩河田鸡、兜汤、汀州泡猪腰、仙人冻、麒麟脱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三杯鸭等与潮州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

潮州菜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潮汕日常饮食以“海味”为主,多数著名的潮州菜以“腌制”“潮州打冷”闻名。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粤菜

作为广东三大民系的“大哥”广府人,一向生活得讲究。“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但是到了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不要以为了解广东,解密广东语言风俗体系,不要再打错交道了

叹早茶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秉承现代化“少吃多餐”的经典法则,广府菜式数不数胜,且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可以“叹早茶,叹到下昼”。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相比于潮汕的喝茶,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东北有三省,广东看起来也有三个省,风俗饮食各不相同。跟广东人打交道的朋友,首先要了解是来自哪个语种的人哦,沟通起来就更顺畅啦。

本文内容参考来源于:学信网资讯,《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