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日前,上海一名17歲男生當著母親的面跳橋,讓不少人扼腕嘆息。在孩子跳橋之前,這位媽媽將車停在高速路上,站在車外,似乎還在大聲的責怪孩子。就在母親準備上車的一瞬間,孩子突然打開了後座車門,毫不猶豫地衝向橋欄。孩子心裡是有多決絕,對這個世界是多麼的不留念,連母親追過去挽救的機會都不給。

父母在教育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試圖用吼叫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話,卻不知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第一次親耳聽到一個孩子對父母說:“我恨死你了!”大約還是十幾年前。說這句話的小男孩就住在我家樓下,年紀不過八九歲。

當時我們一家人正吃著飯,就聽到樓下傳來一陣吼叫:你說這道題等於幾?……再說,等於幾?看清楚了,到底等於幾?我讓你等於8,等於8!緊接著,就是一陣孩子的哭聲,還有一陣扔東西的聲音,最後戛然而止是一聲巨響的關門聲。

老房子的隔音效果本身就不好,樓下這位媽媽的“河東獅吼”基本上都會天天上演,鄰居們一開始都會去勸勸,時間一長也就都習以為常了。

吃完飯,我和家人下樓出去,就看到樓下的小男孩,一個人坐在地上默默地留著眼淚,書包也被丟在地上,旁邊還散落著作業本、鉛筆……

估計是聽到有人下樓的聲音,這位媽媽打開了門。“哭什麼哭,還有臉哭!”這位媽媽一邊把小男孩從地上拉起來,一邊數落。

就在這時,小男孩看著他媽媽說了一句“我恨死你了!”

至今,我都能記得當時那個小男孩說這句話時的眼神。

也許有人會說,家長管你是為了你好,說恨死媽媽的孩子,沒有感恩心。

但我卻很是同情那個在吼叫聲中生活的小男孩,這是在內心掙扎了多久,積攢了多少悲傷與恐懼,才能對自己至親至愛的人,說出這樣一句狠心的話。

當孩子被吼之後,說恨你;你有多憤怒,孩子就有多悲傷;嘴上說恨,是因為內心得不到愛,缺乏安全感。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父母只是衝動一時,孩子卻內傷一生

可能很多父母覺得,言語上吼罵幾句不要緊,只要不打孩子,就沒事。但是實際上吼叫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更大。

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用很形象的方式講述了小企鵝被媽媽吼後所受到的傷害: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我的尾巴呢? 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謎。

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

兒童心理學博士託德對此的解讀是,孩子的身體分裂成了6份,代表著孩子的6種心理:

腦袋代表著注意力:飛到宇宙,因為被媽媽憤怒衝動對待的孩子,會變得不知所措,一點也記不住你說的內容,只記得你兇過他。

身體代表軀體感覺:掉進大海,象徵著孩子的腸胃翻江倒海,身體很難受。

雙臂代表安全感:飛到叢林中,意味著孩子的安全感已經被破壞,家裡如果沒有另一個人保護他,他會感到絕望,只想逃跑。

嘴巴代表語言:落到山頂上,孩子雖然有好多話想說,可是他的語言被禁錮,只能沉默。

尾巴代表自我評價:被扔在嘈雜的大街上,很多人指指點點,意味著孩子不斷被否定,最終變得懦弱和不自信。

雙腳代表情緒:孩子只想逃走,可是他只有腳,沒有方向,迷失在沙漠。

而且這種被吼之後帶來的內心傷害,並不會因為父母停止吼叫就消失。

知乎上有個網友分享過他的一段經歷:那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飯,我去拿飲料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飲料灑了一地。當時我的腦子是一片空白的,感覺自己快喘不上氣。直到朋友拍了我兩下問我要不要緊,我才醒悟過來。原來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忘記小時候不小心打碎牛奶杯被媽媽吼的情景。那天我抱著朋友哭了好久,朋友還以為我是被嚇得……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吼叫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場輪迴

在家長吼叫中長大的孩子,更可怕也更可悲的一點就是,吼,可能是一場輪迴。小時候在吼叫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吼自己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電視劇《都挺好》當中有這樣一幕劇情,令人印象深刻:

蘇明玉到派出所接蘇大強,與蘇大強吵了起來,指責父親蘇大強不配有家,不配有兒女。蘇大強看著明玉這般發脾氣的狠模樣,竟在當下就情緒崩潰,指著明玉就大喊道一句:你就是趙美蘭!

蘇明玉一聽這話愣在原地,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努力了這麼多年,竟然還是變成了她曾經最恨的人,她也開始如母親一般強悍霸道!她拼命地想要逃離原生家庭,拼命地想要遠離母親的陰影,但是兜兜轉轉她居然成為這個家中最像母親的那個人!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都挺好》劇照

每一位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現在他們已經忘記了,曾經那個還是孩子的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怎麼樣的。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小時候誰沒有被家長罵過、打過;現在還不是照樣好好的。可是家長們還能回憶起當時自己被打、被罵、被吼的時候,自己內心的感受嗎?是悲傷還是憤怒?是能明白家長是為自己好還是覺得父母不再愛自己了?

不要用過來人的態度,不要用成年人的視角、理智與思維,去看待這件事情。作為父母去吼孩子,本身就情緒戰勝理智才會出現的情景,所以當你已經被情緒衝昏了頭腦,怎能要求一個孩子用理智的思維去面對你的吼叫呢?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不吼很難,但只要你願意還是可以做到

不吼孩子有多難?成都一群家長曾經發起了30天“戒吼”實驗,要求家長們繳納30元激勵金進群,打卡滿30天(戒吼30天)的家長可取回30元激勵金。參加的家長以媽媽為主,其中有全職媽媽,也有職場媽媽,他們的孩子最小的孩子僅3歲,最大的則有13、14歲。實驗開展了三期,每期30天。沒想到的是,150位家長竟然沒有一位成功完成每天的“戒吼”打卡。

正如一位媽媽所說:“有無數次就因為孩子某個小小的舉動,心中那團火苗‘蹭’地就躥起來。”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不吼孩子呢?

首先,家長需要明白你吼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什麼也沒有聽進去。有個網友曾說,當我爸吼我的時候,其實我只注意到他因為憤怒而扭曲的面孔,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在說什麼。即使很多年過去之後,我仍然記得我爸是個性格暴躁的人,經常會吼我,可是他究竟為什麼吼我,我完全不記得了。

其次,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衝突往往來自衝動,如果在生氣爆發前能給自己五秒冷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有個網友,每次看到孩子調皮要動怒的時候,會強迫讓自己去洗個手,冷水洗洗臉,再對著鏡子深呼吸。她說這個方法超級有用,因為這個時間長度正好讓她滿肚子的火降降溫。

第三,想想孩子的可愛之處,想想你有多愛他。即使孩子犯了一萬個需要被吼的錯誤,但是想想當你第一次抱著孩子,第一次聽到他喊你爸爸/媽媽,想想你有多愛他,你就能找到一萬零一個不吼孩子的理由。

尹建莉曾說: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吼是一時衝動,但教育孩子需要剋制!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本文來源於網絡閱卷平臺《七天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你吼贏了孩子,他卻輸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