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日前,上海一名17岁男生当着母亲的面跳桥,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在孩子跳桥之前,这位妈妈将车停在高速路上,站在车外,似乎还在大声的责怪孩子。就在母亲准备上车的一瞬间,孩子突然打开了后座车门,毫不犹豫地冲向桥栏。孩子心里是有多决绝,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留念,连母亲追过去挽救的机会都不给。

父母在教育上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试图用吼叫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听话,却不知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第一次亲耳听到一个孩子对父母说:“我恨死你了!”大约还是十几年前。说这句话的小男孩就住在我家楼下,年纪不过八九岁。

当时我们一家人正吃着饭,就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吼叫:你说这道题等于几?……再说,等于几?看清楚了,到底等于几?我让你等于8,等于8!紧接着,就是一阵孩子的哭声,还有一阵扔东西的声音,最后戛然而止是一声巨响的关门声。

老房子的隔音效果本身就不好,楼下这位妈妈的“河东狮吼”基本上都会天天上演,邻居们一开始都会去劝劝,时间一长也就都习以为常了。

吃完饭,我和家人下楼出去,就看到楼下的小男孩,一个人坐在地上默默地留着眼泪,书包也被丢在地上,旁边还散落着作业本、铅笔……

估计是听到有人下楼的声音,这位妈妈打开了门。“哭什么哭,还有脸哭!”这位妈妈一边把小男孩从地上拉起来,一边数落。

就在这时,小男孩看着他妈妈说了一句“我恨死你了!”

至今,我都能记得当时那个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眼神。

也许有人会说,家长管你是为了你好,说恨死妈妈的孩子,没有感恩心。

但我却很是同情那个在吼叫声中生活的小男孩,这是在内心挣扎了多久,积攒了多少悲伤与恐惧,才能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说出这样一句狠心的话。

当孩子被吼之后,说恨你;你有多愤怒,孩子就有多悲伤;嘴上说恨,是因为内心得不到爱,缺乏安全感。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父母只是冲动一时,孩子却内伤一生

可能很多父母觉得,言语上吼骂几句不要紧,只要不打孩子,就没事。但是实际上吼叫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更大。

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用很形象的方式讲述了小企鹅被妈妈吼后所受到的伤害: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我的尾巴呢? 它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儿童心理学博士托德对此的解读是,孩子的身体分裂成了6份,代表着孩子的6种心理:

脑袋代表着注意力:飞到宇宙,因为被妈妈愤怒冲动对待的孩子,会变得不知所措,一点也记不住你说的内容,只记得你凶过他。

身体代表躯体感觉:掉进大海,象征着孩子的肠胃翻江倒海,身体很难受。

双臂代表安全感:飞到丛林中,意味着孩子的安全感已经被破坏,家里如果没有另一个人保护他,他会感到绝望,只想逃跑。

嘴巴代表语言:落到山顶上,孩子虽然有好多话想说,可是他的语言被禁锢,只能沉默。

尾巴代表自我评价:被扔在嘈杂的大街上,很多人指指点点,意味着孩子不断被否定,最终变得懦弱和不自信。

双脚代表情绪:孩子只想逃走,可是他只有脚,没有方向,迷失在沙漠。

而且这种被吼之后带来的内心伤害,并不会因为父母停止吼叫就消失。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那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饭,我去拿饮料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饮料洒了一地。当时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的,感觉自己快喘不上气。直到朋友拍了我两下问我要不要紧,我才醒悟过来。原来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忘记小时候不小心打碎牛奶杯被妈妈吼的情景。那天我抱着朋友哭了好久,朋友还以为我是被吓得……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吼叫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场轮回

在家长吼叫中长大的孩子,更可怕也更可悲的一点就是,吼,可能是一场轮回。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电视剧《都挺好》当中有这样一幕剧情,令人印象深刻:

苏明玉到派出所接苏大强,与苏大强吵了起来,指责父亲苏大强不配有家,不配有儿女。苏大强看着明玉这般发脾气的狠模样,竟在当下就情绪崩溃,指着明玉就大喊道一句:你就是赵美兰!

苏明玉一听这话愣在原地,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是变成了她曾经最恨的人,她也开始如母亲一般强悍霸道!她拼命地想要逃离原生家庭,拼命地想要远离母亲的阴影,但是兜兜转转她居然成为这个家中最像母亲的那个人!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都挺好》剧照

每一位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曾经那个还是孩子的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怎么样的。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小时候谁没有被家长骂过、打过;现在还不是照样好好的。可是家长们还能回忆起当时自己被打、被骂、被吼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感受吗?是悲伤还是愤怒?是能明白家长是为自己好还是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了?

不要用过来人的态度,不要用成年人的视角、理智与思维,去看待这件事情。作为父母去吼孩子,本身就情绪战胜理智才会出现的情景,所以当你已经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怎能要求一个孩子用理智的思维去面对你的吼叫呢?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不吼很难,但只要你愿意还是可以做到

不吼孩子有多难?成都一群家长曾经发起了30天“戒吼”实验,要求家长们缴纳30元激励金进群,打卡满30天(戒吼30天)的家长可取回30元激励金。参加的家长以妈妈为主,其中有全职妈妈,也有职场妈妈,他们的孩子最小的孩子仅3岁,最大的则有13、14岁。实验开展了三期,每期30天。没想到的是,150位家长竟然没有一位成功完成每天的“戒吼”打卡。

正如一位妈妈所说:“有无数次就因为孩子某个小小的举动,心中那团火苗‘蹭’地就蹿起来。”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吼孩子呢?

首先,家长需要明白你吼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有个网友曾说,当我爸吼我的时候,其实我只注意到他因为愤怒而扭曲的面孔,完全没有注意到他在说什么。即使很多年过去之后,我仍然记得我爸是个性格暴躁的人,经常会吼我,可是他究竟为什么吼我,我完全不记得了。

其次,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冲突往往来自冲动,如果在生气爆发前能给自己五秒冷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个网友,每次看到孩子调皮要动怒的时候,会强迫让自己去洗个手,冷水洗洗脸,再对着镜子深呼吸。她说这个方法超级有用,因为这个时间长度正好让她满肚子的火降降温。

第三,想想孩子的可爱之处,想想你有多爱他。即使孩子犯了一万个需要被吼的错误,但是想想当你第一次抱着孩子,第一次听到他喊你爸爸/妈妈,想想你有多爱他,你就能找到一万零一个不吼孩子的理由。

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吼是一时冲动,但教育孩子需要克制!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本文来源于网络阅卷平台《七天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你吼赢了孩子,他却输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