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關於會計基礎理論的探討

(本文系賈康先生2018年6月27日在深圳舉辦的“新時期政務管理鵬城論壇”上的發言節選)

賈康:關於會計基礎理論的探討

很榮幸接受邀請參加新時期政務管理鵬城論壇。我知道主題是“政府會計與內部控制”,自己是幾十年以研究者定位,但實話實說,主要是在財政部下屬科研機構側重於財政研究這方面,對會計應該講有點“隔行如隔山”的味道。但我自己也確實一直在研究中間思考,這兩大學科其實是應有內部連通特點的。我也願把一些遇到的更多宏觀視角的問題,結合著會計的視角,試著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次既然參加會計界各位朋友聚會的這樣一個論壇活動,在談自己從宏觀視角看十九大後的財稅改革與風險管理這個題目之前,算是班門弄斧,談一下自己對於會計基礎理論方面的一個不成熟的看法。

我覺得以後有必要在不同學科之間更多地促成這種互動式討論。過去注意到,在會計學科建設這個視角之下,由來已久,有會計基礎理論方面的兩大流派。我們原來叫“財科所”,現在叫“財科院”,過去有中國會計學界被稱為泰斗的楊紀琬教授做所內會計學科帶頭人,別的大學等單位,也還有其他很多會計學界的著名專家,他們的一些看法就是有區別的。所謂“兩大流派”之說,在我聽來,對於會計的認知,一派是強調“信息系統說”,另外一派是強調“管理行為說”。我作個探討,是不是可以再進一步結合一下,並且加強這種會計認知方面對象化的針對性。班門弄斧一下,我自己試著給出一個按我理解的定義,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會計是以簿記核算形式處理財務及其相關信息的管理系統與行為。按這樣的一個定義,其實它有三個關鍵詞,一個是簿記核算,這種簿記核算跟會計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是一個很直觀的特徵,按照馬克思學說的原理,他設想未來的理想社會,哪怕到了共產主義,也不可能沒有簿記核算(以後這個簿記核算,從賬本發展到電子信息系統裡的財務數據資料數據庫等等,也始終是要做核算的),是這種人類經濟生活中到了一定階段一定會出現,而出現以後就一定要持續存在的簿記。另外一個關鍵詞,是在實際生活中與資金管理密切相關的財務概念。財務當然還要聯繫和擴展到人財物、供產銷等等,它是一個財務管理形式的相關信息的集成。財務信息帶出的,是必須和其發生相關性的一切有用、有價值的信息。第三個關鍵詞就是管理。

我按照這樣的一個理解,進一步想延伸一下,我過去在讀書學習和後來的工作中,也注意到關於會計會有分門別類的說法,比如政府會計,這是咱們今天要特別討論的主題,當然,還有微觀的企業會計,等等。這些概念裡最核心的本質概念,我認為還是要落到管理上。當然這個管理不是泛泛的管理,我前面強調的三個關鍵詞結合在一起落到管理上,是不是可以認為:政府的會計、企業的會計,分別是所謂“管理會計”的宏觀化或者微觀化。我知道管理會計可能有它特定的含義,就好像咱們一般泛泛說的投資銀行,要具體問起來,狹義的投資銀行指的就是通過特定的專業團隊幫助企業上市,做這種業務叫投資銀行,但是要說做一般投資項目的銀行,你也可以說還有這種更廣義的理解。我理解的廣義的管理所涵蓋的不同的會計,它可能在對象上宏觀化,比如政府會計,也可以微觀化,比如企業會計。我注意到過去財政部領導在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特別強調一個思路——樓繼偉同志擔任財政部領導的時候高度重視,就是把管理會計這方面已有的成就,用來支持我們整個財政管理的優化,這就是一個“打通”的理解了。當然,分門別類還可以有各種各樣有必要對象化的會計概念,如成本會計、預算會計,包括我們現在PPP創新過程中我在調研的基礎上認為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需要進一步探討編制它的資產負債表的會計準則,而且應該有實際生活中的所謂定向化的PPP會計。PPP相關的資產到底怎麼樣在會計準則支持之下反映到具體的簿記核算形式上,國際上一直在探索,並沒有定論,中國現在PPP已經在創新發展過程中作為重點,顯然也應該貢獻我們對於規則建設的特定的成果,以後會融入整個人類社會在PPP這個創新概念之下有所交流之後,在全球範圍內關於PPP的規則制定。

一句話,我理解會計的分門別類,回到共同點上,都是要服務於管理的,都是要服務於有效的風險管控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通過風險管控來追求相關經濟活動最高水平的績效,歸宿就是績效的追求。這和財政管理一定是可以在邏輯上打通的。在實際的業務中間,我們很多具體的努力,會落到對宏觀層面的政府理財、公共部門財務管理這方面必須匹配的財務專門化支持,和必須做出的儘可能高水平、而且動態優化的相關規則的制定。

按照這個理解,後面會從十九大的基本精神的解讀,說到當下從宏觀層面一直落到地方政府轄區、企業也會高度關注的中央特別強調的風險管控,和現在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的地方債的所謂新一輪隱性化風險,還有就是怎麼理解當下強調的PPP的規範發展中控制風險。(以下略)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中國財政學會PPP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曾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邀請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年領銜出版《中國住房制度與房地產稅改革》、《新供給:創新發展,攻堅突破》、《構建現代治理基礎:中國財稅體制改革40年》等。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佈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數據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