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怀念鲁迅?

艺屿Eyesvot


1.首当其冲的是先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先生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每时每刻都为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而忧虑和奋斗,尽管“寄意寒星荃不察”,但“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壮举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


激昂慷慨,热血沸腾,每个文学作品都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的爱国热枕,在《彷徨》、《呐喊》中随处可见。


2.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了秦汉士人的气魄与傲岸的魏晋风骨;自弃医从文、发誓呐喊以拯救危亡的民族以后,从来没有丝毫的妥协与畏惧。

从最初的《狂人日记》到成为文学巨匠到生命最后一息,冲锋陷阵、义无反顾、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体现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之无畏的牺牲精神!


3.热爱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战斗了一生。先生生活的年代黑暗势力强大,民族危机深重,国家处境险恶,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苦难深重的人民深表同情,尽管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成分,但自始至终,对人民持热爱与赞扬的态度;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体无完肤的揭露与鞭挞,难能可贵;彰显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崇高人格。


4.作品价值高,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进步意义。不单是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现在熠熠生辉!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我们的上下周围,鲁迅那样的物种灭绝了。

当鲁迅抨击他的时代,同时许许多多人在抗争,今天既没有人像鲁迅那样抨击,也没有像样的抗争。抨击与抗争不适合今天,准确地说,“今天”的一切,成功地使任何抨击与抗争变得很傻,很错位,非常犯不着,因此非常不适合——乖,忍着,别犯傻,这才是今日中国人真正的“精神”。

这是陈丹青在鲁迅逝世70周年时在上海图书馆发表的演讲中说的。

陈丹青认为,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陈丹青这句话说得最好,我们的困难不是不认识鲁迅,而是不认识我们自己。

随着鲁迅的文章越来越多地退出中学教科书,“鲁迅的思想已经过时”“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鲁迅了”等说辞甚嚣尘上,并引起广泛议论。

在当今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文化的庸俗化和教育的媚俗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 现象,文化快餐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教育观念,鲁迅好像变成了一块无人问的老石头了,显得碍眼碍事。

鲁迅一生力求改造国民性,变“奴”为“人”,直面人 生绝望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不屈不挠的“精神界之战士”。鲁迅的“民族魂”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的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发现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化核心,就是两个字:抗争。他说:“我们的神话里,火是 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 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 作斗争!”(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 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大禹治水)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 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 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 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 (愚公移山)!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 神的安排。”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抗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鲁迅就是抗争的旗帜。

鲁迅说: 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在犬儒主义流行的今天,抗争变成了一种奢望。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这是今天时代的最大特点。

犬儒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真理值多少钱?”

世故圆滑、明哲保身、消极无为、玩世不恭,这就是所谓的犬儒主义者,也就是陈丹青所说,乖,忍着,别犯傻,这才是今日中国人真正的“精神”。

在欺诈虚伪没有底线的时代,有些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弄虚作假、漠视人性以至对人凶残的事例却屡屡发生,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躲不掉的黑手。鲁迅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真对不起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又让您失望了。

我们想踢开鲁迅,绕过鲁迅,什么年代了还玩什么“匕首标枪”,现实却让我们无处可逃,鲁迅的声音如影相随。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一百年了,鲁迅还是那么厉害,国民的灵魂和过去如出一辙,我们不敢相信鲁迅是在说他们还是我们。陈丹青感叹鲁迅那样的物种灭绝了,但是鲁迅的火种永远不会消失。


非常道毕延河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民精神的一杆旗帜,他的文章有多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如《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社戏》《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祥林嫂》《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故乡》《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是入选中学教材最多的现代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进入21世纪后,已入选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被大量删除,特别是先生的杂文,基本上都被删除。尽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还是让热爱鲁迅先生文章的人深表遗憾,人们越来越怀念鲁迅,怀念鲁迅先生的杂文风格,怀念鲁迅先生的勇气和担当。正如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着的人”。我们为什么怀念鲁迅?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鲁迅先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杂文风格,喜欢鲁迅先生把笔当做“投枪和匕首”的勇气,喜欢鲁迅先生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担当。鲁迅先生的杂文,是不理情面,坚韧不拔地“暴露”和“攻打”旧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着批判和战斗的激情,主张“痛打落水狗”,毫不留情揭露“国民劣根性”。

我们怀念鲁迅,是因为我们怀念鲁迅先生的杂文风格。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结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鲁迅的杂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鲁迅的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具有强大的讽刺力量。杂文内容是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作批评对象,小到寻常的社会现象,但又“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鲁迅曾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我们怀念鲁迅,是因为我们怀念鲁迅先生的勇气和担当。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坚信,那些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行尸走肉,生命却毫无价值;而那些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谋福利致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人民会永远拥戴他,即使这种人生命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虽死犹生。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希望以此疗救国人的灵魂,这需要勇气;鲁迅把笔当做“匕首和投枪”针砭时弊,这需要勇气。鲁迅用自己的笔坚守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这就不仅仅是勇气,这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挺身而出的担当和奉献。“爱之深,才恨之切”,先生的“匕首和投枪”原来只是爱的工具,是“刮骨疗毒”的过程,是“壮士断腕”的行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他的葬礼万人空巷,学界名流、友人甚至对手对他的离世纷纷表示悲痛。他的灵柩上覆盖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三个字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他的崇高敬意。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总之,我们为什么怀念鲁迅?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鲁迅先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杂文风格,喜欢鲁迅先生把笔当做“投枪和匕首”的勇气,喜欢鲁迅先生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担当,我们更喜欢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美文美生活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怀念鲁迅?因为吃人的旧制度已成历史,但旧的观念习惯仍在侵蚀新的时代,我们需要鲁迅那样,思想深刻目光如炬的勇士,向着我们身上的毒瘤开刀,所以我们那样怀念鲁迅。

我们为什么这样怀念鲁迅,因为象阿q那样的形象虽近绝迹,但是国民的劣根性仍有存在,文化科学素质仍有待提高。我们时代仍然需要鲁迅那种除弊涤习的精神,以提高人们文明素质。所以我们那样怀念鲁迅。

我们为什么那样怀念鲁迅,因为虽然现在我们的周围不再存在祥林嫂那样的人物,我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我们仍象鲁迅先那样,深刻同情底层生话的民众。我们仍有扶贫帮困的任务在身。所以我们那样怀念鲁迅。

我们为什么那样怀念鲁迅,因为百草园让我们回味童年的乐趣,闰土使我们不忘少年的朋友,野草给我们儒弱的青春注入了血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格言,曾是我们案上的座右铭。我们所以这样怀念鲁迅。


手机用户54578927414


记得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在号召什么,那么这个国家就缺少什么。我们怀念鲁迅,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缺少鲁迅,或者说缺少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我们为什么怀念鲁迅?

其一,鲁迅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生为底层老百姓大声呐喊,鸣不平。

鲁迅对底层老百姓的有深厚的同情心,“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他们麻木的被动的守旧奴性思想,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一生热爱祖国,“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一生为社会的新生事物,摇旗呐喊,鸣锣开道。为能“大群新的战士”不遗余力。他满腔热忱地关怀青年的成长,并认为以后的希望在他们身上,鼓励他们去战斗。

其二,鲁迅具有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战斗精神。鲁迅深恶痛绝一切“吃人”的旧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他"大呼猛进",“悉于荡涤”一切旧的势力,旧的文化,旧的风俗,旧的习惯。不论是“三坟五典”,还是祖传丸散,全部踏到。

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向一切敌人宣战,不怕威胁,不惧孤立,不怕造谣,不怕中伤,不怕明枪暗箭,不怕头颅掉地。

鲁迅以杂文为武器,向旧世界展开斗争,往往刺中心脏。对旧世界的无情批判,真可谓,笔锋指出,所向披靡。

他提倡破除字出头,立在其中。他说,要“拿来主义”,凡事有用的,不因为国外而排斥,不因为传统而废弃,他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坚决反对对敌人讲宽容,讲"恕道",提倡要“痛打落水狗”。他反对一遇到困难就“失望,颓废”的人,坚持“韧性”的战斗精神。

正如鲁迅临终时,棺椁上盖的一面旗帜“民族魂”,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没有自己英雄是不幸的,有了自己的英雄不知道敬重爱惜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如果不爱戴,拥护,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的话是有道理的,这或许是人们纪念鲁迅的主要原因。





云生万重涛


有人对鲁迅先生是痛恨的!

为什么?因为鲁迅是战士,他最初要学医术改变国人的羸弱,但却发现“东亚病夫”的根源在思想里,于是弃医从文,一篇篇杂文犀利的如同锋利的短剑和匕首,针砭现实、封建理教,对国人的奴性和麻木进行警醒和毫无顾忌的揭露。

他的口诛笔伐对象,有名人,诸如今天很多人认为的大家胡适;有自己的胞弟周作人……;有民众,包括围绕着刑场杀人叫好的事不关己的围观者、有人血馒头的追随者、有喋喋不休的祥林嫂……

有人对鲁迅先生是敬重的!

因为他的声声《呐喊》是因为热爱这个国家、他的《彷徨》是对祖国未来的期盼。他也不是血液里只有好斗的冲动,他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故土,他怀念儿时的聪明灵动的小伙伴闰土……

但说实话,鲁迅先生的文章只有了一定的文学和社会生活积累才能看的更入心肺。初中时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感觉晦涩难懂,高中时读他的文章又感觉先生是个好斗的愤青。现在读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却又痛入心扉,没有做作、没有词藻的堆砌,读来确是振聋发聩、声声泣血,而又激人奋进……

鲁迅先生不是一个文学家!他是社会医学家!他是睿智的民族斗士!

例附书作一幅,敬请留言交流!



三悟轩


为什么怀念鲁迅?因为无法忘却。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医,偶尔一次看见一群麻木的人们。这个对鲁迅先生的触动很大,鲁迅先生深刻的体会到。最迫切医治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思想。于是鲁迅先生拿起了笔,用他犀利的文字去唤醒愚昧的人们。就是他这个决定,让中国文坛多了位大师,更重要的是,他让世人明白什么是中国人的脊梁。他的笔就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劈开了中国大地上空的黑暗。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见到一丝丝的光亮。有了光明,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斗志,有了斗志,就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如果说先辈们有的拿枪,有的拿刀,有的拿棍,有的拿棒,与敌人做着殊死的搏斗,那么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他战斗的武器。他不打敌人的皮,也不打敌人的肉,只戳敌人的心。虽然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很久了,可是我们怎能把他忘记。那是一种精神呀。那是民族的魂。今年四月份去了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看看鲁迅先生生活过的地方,走走鲁迅先生小时候玩耍的小路。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好像鲁迅先生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不曾离开过。








山中笔记


为什么怀念鲁迅先生,因为他的文字里面有“大丈夫”的气魄。小时候我们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时候只是摇头晃脑的背,丝毫不懂,后来才明白,能做到一个已经困难万分,何况三个。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面就是这种雄浑的气魄,有真正大丈夫的情怀。

为什么怀念鲁迅先生,因为他是个真正站着的人,是一个真正可以称为“人”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些只是披着人的外衣,内里已经不是“人”了。鲁迅先生不同,他不仅自己站着,还希望所有人都能站着,他努力争取把每一个人都拉起来,他本不必如此。

鲁迅先生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是痛苦的,因为他那个时代总有他拉不起来的人,也总有那些明知道自己跪着却偏要骗人说自己站着别人跪着的人,更有一些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跪着的人。这不怪鲁迅先生,因为他那个时代里,像他一样站着的人很少。

为什么怀念鲁迅先生,因为鲁迅先生说得对,读他的文章就像挨耳光,啪一声,火辣辣的疼,但我们还是得摸着火辣辣的脸点头说“对!”因为鲁迅先生写的确实没错,他轻易的一巴掌就打到了我们心里面最黑暗最恶毒的地方,所以,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舒服,也不敢舒服,更不能舒服。他的文章不是用来舒服的,是用来反省的。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至今读起来很亲切,很熟悉,我很长时间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鲁迅先生真的写的就仅是他那个二十世纪初的年代吗?很多时候,喜欢鲁迅的人和不喜欢鲁迅的人原因竟然是一样的:因为鲁迅先生写的太真,鲁迅先生写的太对。我们怀念鲁迅先生,不仅是怀念他的人,更是怀念他的文章,怀念他文章背后的铮铮铁骨。

其实怀念这个词的意义很丰富,它不仅是表示怀念和记忆,更表示逝去和无奈。


sumr849


大家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怀念鲁迅,因为他与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英雄一样,是时代的楷模,是精神的丰碑,是中国人的脊梁,寄托了我们的向往。

一、因为中华民族的情结。

通常,我们怀念的都有什么人?有自己逝去的亲人,有让自己感觉温暖的人,还有给自己特别大帮助、甚至是拯救自己生命的人,这些都是曾经离我们很近的人。

还有一些人,虽然从未靠近过我们,却让我们心生怀念、油然崇拜,就是为整个人类、为中华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尤其因为我们的民族情结,对民族的英雄特别认同、感恩,我们怀念屈原、岳飞、怀念林则徐、文天祥,怀念闻一多、方志敏……因为他们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抬得很高,我们虽仰望才得见,但是作为其中一分子,骄傲与有荣焉,所以才怀念。

二、因为他硬骨头的品质。

在那个绝大多数中国人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年代,他敢于呐喊,敢于敲响警醒世人的警钟,敢于用笔刀划开黑暗的迷雾,唤起斗争的意识,播下希望的种子,他特殊就特殊在,别人跪着的时候,他站得很直,证明中国人的骨头是硬的。

现在很多人骨头没那么硬,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硬不起来、缺“钙”,所以才这么怀念。

三、因为对现实改变的寄望。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还是有很多,这么说可能有些片面。

针对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教育、医疗、养老……觉得没有自己要求的那么好,又无力去改变,只能寄托一部分念想在敢于呐喊、斗争的人身上,希望通过这些人的努力来促成自己的愿望,比如默默在心中支持小崔。

总之,我觉得怀念鲁迅,有中华民族的情结、有鲁迅特有的品质、也有对现实社会改变的寄望。

现在的中国已经比鲁迅那个时代不知好了多少,我们在感恩、怀念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为社会贡献哪怕一点点力量,向他证明我们也在努力。


我是多写,喜欢读书,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谢谢。


读书写心


鲁迅、茅盾、胡风三个人,是国民党时期的三大文豪!

是当时反对国民党的腐朽三支最犀利的笔杆子,亦是文学三巨头。

三人中,以鲁迅为最,矛头直指当时权倾朝野的蒋家王朝。

鲁迅的文章讽刺当时社会的火药味最浓,谴责和谩骂高层的奢侈糜烂生活。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也不为过。

国民党蒋、宋、孔、陈的四大家族,控制着民党时期的经济命脉,他们从中获利,挖空国库,视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大发国难不利之财,使国民党经济瘫痪而无力抗日,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历尽艰辛,不屈不挠在危难中求生存寻真理。

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推翻了蒋家王朝。鲁迅先生奔走于社会各界鼓于呼,以笔杆代替枪杆,唤起了劳苦大众、社会各界和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纷纷加入了抗日行列,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蒋家王朝!

鲁迅著名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甘当人民的老黄牛,所以人民永远怀念鲁迅!想念鲁迅!!!

南山555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