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真正的好電影應該是怎樣的?

娛樂鑫火


對於你問題,我的理解是:一部好電影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因素?就拿現在特別火的超級英雄電影來說吧,大牌導演、裡面眾星雲集、特效炫酷,幾乎每一部票房都很高。是不是這樣的電影就是好的電影,以後會被人傳頌為經典?答案當然是肯定的,NO。超級英雄電影對於我個人而言,我絕對不會看第二遍,商業片就是商業片,但對於DC和漫威迷們就另當別論了。

這是豆瓣排名前三的電影,時代背景、類型、國家,看上去完全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悲劇。劇中那些命運多舛的主人公,會讓觀眾看了之後對劇中人物產生惋惜和憐憫之心,憐憫劇中人物遭受的不公和厄運,恐懼我們也遭受相同的命運。任何足以喚起我們恐懼的事,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都會引起人們憐憫之心。

《肖申克的救贖》

雖然最後逃出生天,但人生能有幾個20年。

誰還記得那個在監獄中生活了50年,已經被監獄制度化的老布。

《這個殺手不太冷》

總是希望里昂最後能活下來,和小蘿莉相依為命,但這樣就還能成為經典嗎。

《大話西遊》、《泰坦尼克號》

以悲劇結尾的愛情故事,得不到的愛情總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我覺得現代人看悲刷,不僅要喚起我們對他人或事物的憐憫之心,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有些電影即使過了很多年也很難忘記,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兩部這樣的好電影。


漁樂電影


真正好的影片本人認為

1.編劇一定要好,主題鮮明不庸俗。

2.導演手法需精湛巧妙,真實度高非過度誇張,特效好看但不是處處加特效,配曲要契合情節恰到好處。

3.票房不是轟出來的,口碑傳送觀眾自然稱讚累計出的。

4.演員要找對不是重金請大明星加聯盟就一定吸引眼球百分百精彩。

5.經得起時間考驗5年10年後看依然經典。

引導正能量,教育大眾,透視社會,過度虛構科幻都是不必要的。

6.最重要的是不可歪曲歷史,用捏造沒邏輯的劇誤導群眾。這是犯罪!呵呵爛片!就等於浪費了所有人的寶貴時間。


醉荷上


一部好的電影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好的劇本來源於一個好的故事。通過編劇的著色和適當改編使得一個好故事完美的呈現在熒幕上。若是沒有一個好劇本,就算演員全是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影片也是毫無觀賞性。

其次便是好的演員。好的演員一句話就是演什麼是什麼。看完影片,觀眾只認得劇中人是你,你就是故事裡的那個人,不是某個演員。如果演員沒有走進故事,沒有進入角色,那麼再好的故事也會讓觀眾瞬間出離影片,無法真正去觀賞。

當然,導演對於影片的整體把握和調控也是成功影片的重要一環。故事的銜接,場景的轉換,臺詞的設計等等,綜合到一起的最後的出片,每一環都尤為重要。

最後,真正好的電影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也不要僅僅是一片阿司匹林,更應該讓人思考反省,推動文明的前進。


電影和詩


我認為真正的好電影能表達自己的內心(包括編者、導演、演員等),對現實社會有意義的,就是一部真正的好電影。

真正的好電影是會讓人情不自禁的融入到電影中,捨不得從熒屏上每個畫面,而且還會讓人有所思考。

真正的好電影就像一份美味的蛋糕,總是讓人回味無窮。

一些經典的好電影在當時評分和票房都很高,過一段時間評分依然那麼高。我認為當時評分好票房高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好電影,時間會考量一個人,時間也會考量一部電影。





moodxiaokaixin


真正好的電影,是能在其中發現自己,像是《穿普拉達的女王》你能從中看到自己在職場掙扎的影子,甚至能清楚的為一路放棄一路得到而難過,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996已經是常態,我們放棄了健康與時間,放棄了愛情與夢想,只為了換取一個穩穩當當普通人的將來。

難過麼?當然,但我們別無選擇,這樣的就是好電影。

好的電影,當然也能滿足我們的一種情感需求,像是溫情類的《大魚》,這部電影重新解讀了父愛的定義,父母的愛有很多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有打罵的,有嬌慣的,有理性的,到歸根結底都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這樣的電影看完,我們似乎會對父母的愛會有一種新的解讀。當然也是對本身觀點的重塑,這就是好電影。

復仇者聯盟算是好電影麼?當然,他滿足了我們對英雄的嚮往。

那些讓我們哭過的,讓我們笑過得,讓我們截圖過的,讓我們感嘆配樂,演技,拍攝手法的,但凡能引起我們情緒的,都是好電影。

好與壞這跟標尺,始終在自己心中的。



貓咪聽人笑


中外的好電影太多了。要說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最好?我認為首先是題材新穎,故事感人,道具環境真實,演員演技純熟,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最重要的方面,一是主要人物要美,二是要有,好聽的電影插曲。伴隨著情節的變換,不時的插入伴隨著電影的始終。例如電影馬路天使中的,男女主角周旋和趙丹,都是少有的美女和帥哥。真是郎才女貌,真象天生的一對。演技也高超,特別是扮演小紅的周旋在劇中一顰一笑,叫人又憐又愛。劇中歌曲也非常好聽。電影中兩首插曲。一首是天涯歌女。請聽,天涯啊……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拉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另一首是四季歌。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忽然一陣無情棒,打的鴛鴦各一方……。這首歌,不但訴說了舊社會,小人物的遭遇,也真實反映了,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這兩首歌,是優秀的詞曲作家,田漢和賀綠汀的作品,詞曲俱佳,真是大手筆呀。

又如電影冰山來客,粱音,古蘭丹姆,個個象貌不俗,或凝重威武,或悲傷憂鬱。其中根據電影情節展開的四段插曲,真實反映了人物內心活動。其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冰山上的雪蓮,懷念戰友等歌曲,隨著電影的播出,風靡大街小巷。這幾首歌也是又一位詞曲大師,雷振邦的作品,由此可見一部好的電影,同時伴隨幾首動聽的歌曲該多麼重要。

至於外國的好電影,也不外乎好演員,好故事好插曲這些因素。如日夲電影追捕,其中的歌曲,既便沒有歌詞,依然很好的反映了主人公杜丘,前途莫測,意志堅定的神情。如在劇中杜丘駕機逃跑中,響起了這樣的歌聲,啦呀啦,啦呀啦呀……啦呀啦……曲調高低起伏,雄渾婉轉緊跟劇情,非常到位。至於印度歌曲,幾乎片片都有插曲,唱之不足,舞之蹈之。如電影流浪者中的插曲,啊吧拉咕,啊……啊啊。啊吧拉咕……啊……啊啊伴隨歌曲女主角麗達,面對拉茲翩翩起舞,畫面真摯感人,你想這樣的電影誰不愛看呢?


遼陽郭同建


有笑有淚,發人深省的。


叫我尼克大人


真正的好電影是在觀看時你會覺得那些經歷也是你曾經的經歷,他們的感受也是你的感受。電影中不斷的矛盾與解決方法能勾起緊張的氛圍。它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像我們對未來的期望一樣,期望著怎麼發展,卻又不知道它真的會怎樣發展୧( ⁼̴̶̤̀ω⁼̴̶̤́ )૭一種又讓人享受又期望的去看。


雨天噠噠噠噠


會看電影的人並不一定會欣賞電影。假設有兩個人一道去看影片《紅樓夢》,一個說:“賈寶玉豔福不淺哪!另一個說:“賈寶玉愛在內閣廝混,表明他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識!”那麼,後者是屬於會欣賞電影的。假設有兩個人一道去看日本影片《望鄉》,一個說:“這不就是講一個妓女的悲慘遭遇嗎?”另一個說:“影片給老年的阿崎婆那麼大的篇幅,這是為了表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冷酷無情。”那麼,後者也是屬於會欣賞電影的。假設有兩個人一道去看影片《黃土地》,一個說:“沒什麼故事,不好看。”另一個說:“黃土地是閉塞、落後的文化環境的象徵。”那麼,後者是屬於會欣賞電影的。

  看來,看電影和欣賞電影顯然有很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用 語中,我們通常把走進電影院去接受一部影片稱之為“看電影”,而很少稱之為“欣賞電影”。 在南斯拉夫影片《瓦爾待保衛薩拉熱窩》中有個游擊隊員叫謝特。當謝特知道德國軍隊已經埋伏在教堂裡,準備全殲來這裡集會的游擊隊員時,他孤身一人闖進教堂,誘使德軍士兵向自己開槍。槍聲為已走近教堂的瓦爾特和他的戰友們報警。槍聲也驚飛了一群鴿子。在一般看電影的人那裡,他們僅僅能意識到鴿子是被槍聲驚飛的。而在懂得欣賞的人那裡,鴿子是在謝特倒下的一瞬間驚起,並朝謝特的方向飛去。於是,鴿子的美好影像就成為讚美謝特英雄行為的一個象徵符號,並因此達到了修辭的目的。

  在印度影片《流浪者》中有這麼一場戲:拉茲搶了麗達的手提包,看見麗達追來了,又賊喊捉賊,假裝幫麗達去抓強盜。他從一個高牆上翻過去,把麗達撇在另一邊,就開始和一個看不見的“強盜”——也就是他自己打起來了。他狠狠卡自己的脖子,抬起腳把自己踢翻在地,嘴裡一個勁地亂罵。牆的這一面,是拉茲一個人在那裡擠眉弄眼,拳打腳踢;牆的那一面,是麗達因為幫不上忙而急得團團轉。而當觀眾看到拉茲帶著“得勝”歸來的神情,精疲力竭地重新翻過牆來,把從麗達那兒搶去的手提包重新歸還麗 達,而麗達則充滿了感激和欽佩時,總是不禁啞然失笑,並因為 情感的宣洩而獲得了審美的愉快。然而,會欣賞電影的人還能從影片給觀眾提供的種種規定情境中進一步發現,拉茲的打自己表面上是“假打”,實際上是“真打”。他是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場合,找到了一個可以盡情發洩對自身不滿的機會。違背善良的天性,為了生存不得不一步步陷入罪惡的深淵,這種積蓄已久又無法解脫的痛苦,就是驅使他把自己痛打一頓的內心根據。理解了這一點,欣賞者便發現了創作者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也便獲得了另一種性質的審美愉快。這是發現的愉快,而不僅僅是情感宣洩的愉快。不管是看電影還是欣賞電影,都可能獲得情感宣洩的愉快;至於發現的愉快,則是隻有會欣賞電影的人才可能獲得的。正因為這樣,欣賞才被看作一種接受的境界。它使欣賞者具有比一般看電影的人更良好的自我感覺,它又使欣賞者一再把欣賞的實踐當作自我陶醉的方式。

  欣賞電影既然意味著更深一步地對影片的介入,這種介入是否可能,便取決於欣賞者在知識、經驗和審美意識方面有沒有更充分的準備。他對一般的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上的積累,他所具有的審美意識的修養,他對電影藝術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影響著他對一部影片的欣賞。所以,欣賞電影又要比一般的看電影具有更強的接受影片的能力。

  對電影來說,不僅有一般的觀看和欣賞之分,而且欣賞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從不懂欣賞到懂得欣賞,從低水平的欣賞到高水平的欣賞,這是欣賞者普遍要經歷的不斷克服自己又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

  為此,欣賞的實踐必然比一般的觀看在視聽認知上更細緻,在感情上更投入,在思維上更活躍。這種狀態反過來要求欣賞者在觀賞電影之前要有相應的準備,在觀賞中不為故事情節所左右,在觀賞後又注意反覆地品味、琢磨和思索。所以,提高欣賞電影的水平,首先便在於對這種狀態的訓練,在於從心理上改變一般看電影的人習見的那種惰性。它不應該是悠閒甚至懶散的。它不應該是買上一包瓜籽或者一包陳皮梅,半 躺半靠的,邊看邊扯著閒話。真正試圖去欣賞電影的人,自始至終都將處於緊張的狀態之中。除了接受視聽的信息之外,他還要不斷地思考、辨析、聯想、推測、評判,甚至到走出了電影院還不能鬆一口氣。自覺而有意識地超越自己,更要注意電影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有的人也許不能理解理論知識和電影欣賞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然而恰恰是這種聯繫成為提高電影欣賞水平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觀賞電影也像看日出一樣,不僅涉及眼睛和耳朵,更涉及整個心靈,涉及各方面的知識、經驗和理論。一個人能從電影中看到什麼,和他所積累的知識、經驗和理論是直接而密切地相關的。他是在這些知識、經驗和理論的滲透中來組織和解釋所獲得的視聽信息的。當影片在英雄犧牲之後接上一棵青松的鏡頭時,一般人看到的是一棵青松,會欣賞的人卻看到了英雄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品格和精神。而當欣賞者掌握了蒙太奇比喻的有關電影知識之後,他自然也不難讀解一群鴿子向謝特倒下的地方飛去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意義。由此看來,一個希望提高電影欣賞水平的人,除了重視欣賞的實踐之外,更要重視學習與電 影藝術相關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利於改變自己欣賞電影的準備狀態,有利於改造自己的“眼睛”。電影的形式規範、電影藝術的可能性、電影的表現手段和技巧……所有這一切,都是從更高層次上去欣賞電影的人必須事先掌握的。掌握了這一切,也就掌握了打開電影殿堂大門的那把鑰匙



KIKI觀影


起碼應該會講故事,而不是拚特效,賣臉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