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上流社會的宴會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上流社會都是無數人所向往的。在三國時代,人才輩出,想要躋身三國時代的上流社會需要自身具備哪些條件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三國謀士

想要躋身三國時代的上流社會,成為一名名士,在我看來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在中國古代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在西漢以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社會上興起了學習儒家文化,誦讀儒家書籍的風氣,特別是儒家思想倡導的“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深刻的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那麼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基本上就會去通過出仕的方式,來換取“功名利祿”(竹林七賢除外)。因此,知識文化素養成為一個人想要躋身三國時代名流的內在基礎。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陳群 三國殺形象

第二,道德高尚。德是儒家思想最重視的人的基本素質,沒有之一。一個人可以沒有才能,但是堅決不能不講道德。不講道德的人被人們唾棄為小人,羞於與小人為伍。這在當時算是主流的觀點,比方說自幼讓梨的孔融,因為道德高尚,被人們廣為傳頌。特別是當時的選官制度,東漢以來都是察舉制、徵辟制來選拔那些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擔任官員。這讓道德修養成為一個成功人士的必修課。當然,也有人不在乎的,比方說曹操,他的用人標準就是以才為先、唯才是舉,道德修養怎麼樣,不是很重要。但是這並不代表當時的名流們都這麼認為。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孔融影視形象

第三,出身名門。英雄不問出處?不好意思,漢末以來的三國時代還是比較注重出身的,不論是哪一個名士都想說自己是名人的後代,比方說原本是夏侯氏後裔的曹操,非說自己是西漢開國名相曹參的後代;草鞋皇族劉備,堅稱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裔;西涼馬騰、馬超父子,也動輒以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來介紹自己。因此,若想躋身社會上層,就必須有個光輝的祖上,是不是真的不要緊,因為沒有人去考證,只要是能夠自圓其說就夠了。這影響到後來,比如說唐朝皇室,就說自己是老子(原名李耳)的後裔;大詩人白居易,堅持自己是戰國秦國名將白起的後人;一代女皇武則天把國號都改成了周,說自己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曹操影視形象

第四,長相出眾。什麼?三國時代就開始看臉了?是的。雖然人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很涼”,在漢末三國時代很重視長相。比如說董卓進京,想廢掉少帝,改立弘農王劉協為皇帝,理由就是說少帝“望之不似人君”,即看起來不像皇帝……再比如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讓皇叔劉備迷得神魂顛倒,不惜“三顧茅廬”。而與之齊名的“鳳雛”龐統,卻因為又黑又醜又矮,被劉備見了,打發去了耒陽當縣令……你說儀容儀表有多重要?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諸葛亮動漫形象

第五,有自己的小癖好。如果說具備了以上條件就可以躋身三國時代的名流,那麼想成為一名十分出色的名士,就得具備這樣的一個看似荒唐的條件。所謂小癖好就是指一般人沒有,因此被人們覺得有個性,但是無傷大雅的小習慣。比方說諸葛亮,就有喜歡種地(因此被人罵作諸葛村夫)、喜歡長嘆等癖好。又如竹林七賢,才華橫溢卻喜歡打鐵的嵇康,水平高超卻嗜酒如命的劉伶,學富五車但酷愛音樂的阮咸等等。這些小癖好雖然與道德高尚的標準有出入,但是瑕不掩瑜,頗有一種“鳥鳴山更幽”般的矛盾反襯修飾的意味,彰顯名士的與眾不同,張揚個性。

談談三國——在三國時代,想步入上流社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阮咸動漫形象

綜上所述,三國時代的名士或多或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特點,但是上述的幾個特點或許是他們共通之處,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名士,躋身三國時代的上層社會,就需要了解一下這些內容。

對此,你有什麼觀點呢?歡迎留言評論,喜歡的請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