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东还能看到纤夫吗?纤夫精神是什么?

旅游2725


不只是巴东,现在整个长江也再难找到纤夫这种古老的职业。这份古老的手艺已经被请进了博物馆,反倒是同属湖北的宜昌龙进溪还有几艏风帆船,一身红衣红袖的苗家妹子穿着名族服饰,撑一把纸油伞跟着纤夫的号子摇摆,供游人观赏和拍照!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操船手,我们一起来聊聊长江长纤夫的那些事!




一、古老的操船手——纤夫

古老的纤夫,是我们航海人的先辈啦!多少年前,这样一小部分人群活跃在长江及支流沿岸,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一步一个脚印的拉着长绳,将船拉着逆流而上到达目的港口!

在我们这个年龄,都没有亲眼目睹过这样的风采。目前所了解的信息大多来自文字影像资料。虽然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有些类似的设备,但那就是一种摆设,供人参观浏览罢啦!

二、口口相传中的真实纤夫

纤夫,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的爷爷是和纤夫打过交道的人,他也是一名老航海,目前早也年过花甲,退休在家享享清福!眼不花、耳不聋,有时听我们给他讲讲现在船舶的发展,免不了感叹一番。

爷爷最早就是开木船,那时的船其实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船,但又要比木排筏“先进”一些。几十吨的运载量在当时可算是大吨位啦,一切操作全靠人来进行。主要运载的货物是农资产品,化肥、种子、塑料绳之类的物品。

木船的出现,由于没有机器动力,所以每当逆水行舟的时候就需要由人来助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纤夫。他们通常由十到八个人组成一队,大多是有经验的成年人领着一群青壮男子,很少有妇女加入,毕竟太艰苦女人不适合这份苦力活。

由于条件有限,这样的纤夫是很受磨练的,现在看来就是一群与天斗、与地斗的堂堂男儿。从下游港口出发,拉着装有部分货物的木船开始向上游的方向前进,一路沿着岸边一步步的移动,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长年的行走在江边都踩出一条小道。



爷爷还给我们讲过一个赤裸拉纤的故事,那是在炎热的夏天,天气太热纤夫们不得不脱掉多余的衣裤,最后只剩下一条底裤。太热了就借势在江水里滚一下,汗水、江水把底裤都泡的花白花白的,有时一用劲就崩坏了。披一块,搭一块,后来大家一气之下都拔掉扔了,赤条条的还利索,一点都不耽误拉纤。有时遇见在江边洗衣、洗菜的妇女还免不了唱支山歌或者喊支号子,惹得忙活的女人们一阵骂。

现在这样的现象看起来不够文明,但那时候物资条件不好,挣钱不容易,就算是一条底裤,也是能省就省,家里等着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这些纤夫们,就这样一辈一辈的行走在江、河边,将一船船物资运到需要的码头!



要说到纤夫精神,那是后面总结出来东西。爷爷告诉我们,当时就是为了活命,为了改善家里的困境。时隔多年,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初的小木船早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铁船,特殊材料船舶。船越来越多,马力越来越大,驾驶的环境越来越好。可这为了生存,改变现状的本质却没有改变!

我是航海人罗罗,关于纤夫有一首音乐《川江号子》感兴趣的可以听听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分享更多关于航海中有趣有料的故事,点击关注就不会错过每次的推送哟!谢谢!


航海人罗罗


纤夫文化不光巴东有,全国小河流上都活动达有这一班人,他的原始名字叫拖船工。不过巴东的纤夫是特殊的纤夫文化,他们在中国远古送过神龙皇帝上巴东雄山公祭地木龙神。神龙皇帝用他的庙号把巴东雄山命名成神龙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