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妈妈批评17岁男孩跳桥,现在的家长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大声叫我董先生


17岁的男孩跳桥自杀,令人心痛。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自杀。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为什么说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呢?

家庭是培养性格,塑造人精神的重要力量。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就有可能出现。比如孤僻任性,心理承受能力差。因为每个人自出生后,在家里呆的时间最长,受父母家庭的影响最大。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能理解,尊重孩子的话,一般亲子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的话,长期下去,孩子就会产生压抑,不满,愤怒情绪。任何一点小事就有可能处触动他的愤怒,最终做出冲动的事情。心理承受能力差,其实是长期的压抑,情绪找不到出口的结果。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理解,尊重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青春期的特点就是,自尊心强。有些事情,孩子即使知道自己是错的,碍于面子,他也会无理辩三分。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平时尽量给孩子留面子,遇到事情,父母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不要总指责唠叨。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坏习惯,总是抓着不放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

第二,和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对父母是言听计从。现在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宠溺,打不得,骂不得,重话听不得。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孩子交流,要就事论事。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陈芝麻烂谷子的翻旧账,这是一种无效沟通。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激化孩子的情绪。有可能孩子就此锁住心门,不愿和父母再说心理话。


第三,给孩子适当的死亡教育。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谈死亡是非常不吉利的,大家都避讳谈死亡。但我认为死亡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因为人只有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他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才能珍视生命。不会因为一言不合,就去自杀。对死亡教育,可以通过和孩子平时的交流,比如共同讨论一些死亡话题,新闻事件给孩子灌输死亡教育。这件事情做的越早越好。

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孩子的生命。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怎么爱孩子,怎么教育好孩子,值得每个父母深思。


花朵5506


4月17日22时,上海卢浦大桥,一辆白色轿车刚刚停下,一大男孩就从车里冲下来迅速跳下高架桥,全程不到5秒钟,其母紧随其后,也没有抓住孩子,遂跪地痛哭。

原来,男孩今年17岁,上职校二年级,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母亲批评后愤而跳桥,之后民警在桥下绿化带发现了孩子遗体,而孩子此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啊,什么时候才不在人间上演,一个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17年的大男孩,如此决绝的选择跳桥轻生,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我们不曾体验的痛苦?然而,父母呢?自己亲身养大的孩子说没就没了,这让父母后半生怎么活?

随着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连年攀升,如此避免这种现象也不得不令人重视起来,而最该反思的就是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学生压力,生活压力空前高涨的今天,家长只有正确的进行教育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护佑孩子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那么,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沟通原则:尊重、信任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同理心是打开孩子心结,实现真诚沟通的必然通道。

小徐老师常年在一线教学,发现现在太多的家长和老师根本无法和孩子交流,因为孩子的心门早已关闭,家长和老师一开口,孩子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无非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大道理,无非是一些凌驾于孩子心理感受之上的指责和教育,孩子受够了,所以他们不和家长和老师交流。

但是,不和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必定是无助的,内心的认同感、价值感和被尊重感一定是极低的,而这种低价值感如果在生活中又遭遇长期的挫折,那么极易被沮丧、悲观的情绪所操作,在父母或老师言语不当的刺激下,孩子就会作出过激的行为来。

所以,家庭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家长要时时刻刻接受孩子,正确的了解孩子,只有时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才能真正帮孩子走出生活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悲观绝望,才能在孩子遇到问题进拯救一把,而不是将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

因此,如果家长和老师想和孩子作朋友,让孩子敞开心扉,那么就要掌握沟通的原则:

1、尊重、信任

有尊重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交流,有些家长,孩子在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孩子刚一开口,家长就听不下去了,马上反驳:“我就知道,这就是你的错,你怎么不想想……”等等这样指责的语言就连珠炮的讲出来了,试想,您既然不相信孩子,既然不用听孩子解释述说,就知道是孩子的错,那还让孩子说什么?孩子不说,又怎能解开心中的委屈和困惑?

所以沟通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信任。只有选择尊重、信任孩子,孩子才能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家长才能耐心听下去,才能有一颗平常心,去站在孩子角度来分析问题,不夸大也不掩盖,这样分析出来的道理才能令孩子信服,才能帮孩子成长。

2、同理心

沟通的第二大有效原则是拥有一颗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同身受,从情感上先接纳孩子。

例如,孩子闯了祸,被学校老师批评,被同学排挤,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孤独的,无助的,如果家长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指责孩子的行为错误,表达对孩子的失望之情,那么孩子就会更加无助,痛苦,觉得被整个世界所抛弃。而这种情绪一旦不断积累,孩子很难坚强的面对问题,只能使负面情绪堆积下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二、良好沟通的方法

与孩子交流沟通是有原则,也有方法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转变观念,更好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1、学会抱着同情心和同理心去倾听孩子

当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请家长先学会倾听,无论孩子说出多么过激的话来,请家长一直保持冷静的倾听,不评论,不指责,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是有效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有效办法。

现在,很多家长听不得孩子说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孩子一张口,只要言语过激,家长就火冒三丈,恨不得把孩子一切不良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您有没有想过,当人在气头上,是需要发泄,而情绪失控下说出来一些过激的话,正是发泄的方式之一,这并不能成为家长指责孩子言行的理由。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一定要放下身段,抱着同情心,同理心去耐心的听孩子发泄内心的不满,这才是有效输导心理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

当孩子倾诉完,发泄完自己的不良心理,而此时家长也没有指责他,那么他的情绪才会安定下来,他的心扉才会向你敞开,而你和孩子之间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而您当您有一颗同理心,能从孩子的情感需求下手,才能真正打动孩子,而您的生活智慧才能有效被孩子接受,才以指导孩子成长。

2、学会为孩子“挡枪”

从小到大,孩子会遇到无数的问题,有时候是孩子自己的错,有时候是对方的错,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当孩子面对问题时,内心都是惶恐的,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无法预知后果,更不能坚强的承受问题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要适时的为孩子“挡枪”,从而减轻孩子身心上的压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强大,找到安全感,同时也感受父母的爱和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跟家长说,并愿意听取家长的建议,家长也才能从根本上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拿小徐老师来说,我儿子有一次在学校和一男孩打架,被“恶人先告状”,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且对儿子的辩解不予理睬,儿子很生气,对老师态度也不好。于是老师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此事。

我去到学校后,首先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为孩子“挡枪”,第一时间替孩子向老师道歉,并承认是自己没教好孩子,给老师带来麻烦,请老师原谅,而孩子请交给我来教育。

当我把孩子领出校门时,孩子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以为你会当着我老师的面把我揍一顿或者批评我一顿并逼着我给老师道歉,谢谢你妈妈!”

其实,作为母亲,我只做了我应该为孩子做的事,而孩子却从此明白,任何时候我都是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是那个随时可以给他提供安全和好的建议的人,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内心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3、学会冷处理

当孩子的情绪过于激动时,家长要学会冷处理,要给孩子充分消化内心不良情绪的空间,不要激化矛盾,引起内心的崩溃。

很多控制欲比较强的家长,面对问题孩子,自己先控制不住情绪,自己先暴跳如雷,口不择言,这对一个内心极其痛苦,或者情绪失控,极度悲观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总之,沟通最重要的目标是千万不要激化矛盾,要想办法化解矛盾。

一切悲剧都源于矛盾的激化,而矛盾一旦激化,事情就会往失控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

再回头看此视频中的悲剧事件,车子直接停在马路中央,而孩子开门冲出后直接跳桥,相信母子俩在车内一定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是激化矛盾的结果。可怜一个如此年青的生命就这样逝去,给父母留下的是一辈子的痛。

小徐老师最近一直关注青少年轻生事件,每次看到悲剧发生,内心都受到极大的触动,悲痛之余,我希望家长们能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原则和目标,真正学着去做一个温和的、有智慧的父母,真正能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帮孩子去构建更加美好,更加宽广的人生。


指尖教育帝国


我是昨天看到了这则新闻: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个男孩突然跑下车迅速跑到桥边跳下,紧跟其后的母亲未能拦住,男孩死亡。

那一刻,真的感觉难以接受!虽然我知道,我们国家每天都会有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可是当亲眼看到孩子跳桥的视频时,还是觉得特别心痛!

为什么在一切正好的花季年华,为什么在被母亲批评之后,就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欠缺!

我想起了2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有个老奶奶冲进教室,冲我一个同学大喊:“快回家,你姐姐喝药了!”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也立刻安排我同学跟着老奶奶回去。

后来,我从我妈妈口中得知,我同学的姐姐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被她妈妈批评了几句,结果,她姐姐想不开,直接喝了农药,抢救无效,死了。

当时,两口子吵架,妻子喝农药吓唬丈夫、结果真死了的事情很多,但是孩子喝农药自杀,还是第一次,这事一直被老一辈人念叨到现在。我妈也说:“可惜她姐了,如果当时没喝药,现在孩子肯定都很大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孩子。我发现,在孩子们看似乐观的表象下,隐藏着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其中,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小女孩性格稳重、心思细腻,从小就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奶奶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她身上,陪她上各种艺术班,补习文化课。

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惊呼真是“别人家的孩子”。舞蹈跳得超级好,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成绩也是数一数二。

如果不是那天上课时她突然呕吐,如果不是她后来经常呕吐,如果不是她奶奶告诉我要带她去北京治病,我永远想象不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孩会突然抑郁、厌学,甚至需要天天吃药维持健康。

我曾经听一个家长指责孩子:“整天供你吃喝、供你学习,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可是,孩子就是不快乐。

我们都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可是我们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快乐。在我们眼中的一件件小事,可能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都有向上的本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优秀,可是如果父母一味否认、并责备孩子,结果孩子更会因为逆反心理做出傻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孩子2岁时,选择了自杀。在娘家人“不珍惜生命”、“不负责任”的指责中,她崩溃大哭:“我也不想死,可你们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在她的哭诉中,我们才知道,她一直遭到丈夫的家暴和婆婆的刁难。虽然她也想过离婚,可是妈妈总是劝她忍耐,嫌她离婚丢人。她求救无门,在被丈夫毒打后,才不得已选择了自杀。

孩子也是一样,除了冲动自杀外,很多孩子的自杀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恐惧、绝望、愤怒、委屈等导致的结果。如果还有选择,如果生活快乐,孩子怎么舍得自杀?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让孩子生出“既然你们都不喜欢我,那我死了算了”这种念头。

在面对孩子时,除了更有耐心,努力理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情绪外,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上一堂重要的课——生命教育。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别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其实对生与死的理解,也不是多么透彻。当孩子误以为,死是一种解脱,死了就没有任何烦恼时,就非常有可能冲动行事,酿成惨剧。

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观念,生命中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毕竟,孩子的幸福、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孩子都没了,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每一次有孩子不幸离开人间,都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逝者安息,活着的人也要更加积极地生活,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小灿亲子教育


看到视频的那一瞬间,脊背发凉,心痛到极点!

事情发生在上海,17岁少年汤某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母亲载其回家途中,途经卢浦大桥时跳桥身亡。


这个年仅17岁的孩子,从车上下来,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桥,整个过程都不到5秒钟。这是有多么决绝,才会在自己的亲身母亲面前纵身跳下,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剩下的只有妈妈绝望捶地和一生的泪水。

总是说要孩子学会敬畏生命,要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但是在这个漫长而又艰巨的教育之路上,作为父母,自已的一点一滴和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孩子。


1、倾听比说教更有力量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由于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才容不得孩子的半点错误。现在的父母要么容忍程度极低,孩子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大发雷霆,访佛孩子就是父母家长的一颗棋子,让他向东,就不能朝西。容忍程度极高的家长就是万般的纵容,任由孩子发展,最后就是娇宠出一个小霸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一个遇错,改正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好脾气都给了外人,然而对于我们的亲生骨肉却发泄不满,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反而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倾听,倾听的过程就是家长给予孩子信心的过程,有了信心,才会有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如果家长采取说教,给孩子的是刺耳的讽刺,那起不到任何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作用。

请家长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基础。

2、爱孩子不是谩骂打击


有些家长,不杀人,却诛心。


喋喋不休,翻旧账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若家长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家长就能够保证自己能规矩懂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我们眼里孩子的缺点遍地,但是孩子眼里父母却是满分。家长的爱孩子可以看在眼里,但是变形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地狱。爱孩子是用心与心的交汇去感知对方,而不是用谩骂和拳脚相向来解决问题。


打骂孩子可以换来孩子的一时屈服,但是也增加了孩子叛逆的砝码。家长一时为了孩子好,接着就是谩骂甚至动手,这样只不过是自己一时解气的借口。没有耐心的父母是最失败的父母,打骂孩子也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



3、拿真爱才可以换真爱


父母做不到一流,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门门功课第一,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样样争前头。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孩子受管制于家长。在平等的关系中,家长只有拿出十足的爱心,孩子才会在爱的滋养下成长为阳光向上的孩子。没有拿出真爱,却向孩子要优秀?没有这样成立的等式关系。


如果爱孩子,请拿出真爱。

有些人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只有用打骂才能换来孩子的乖巧听话,当触发孩子最后一丝希望的时候,孩子就会爆发,而那时候换来的就是永远都不能挽回的局面。那个时候,无论如何忏悔都不会换回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切的一切也成为了徒劳。


放下家长的“权威”架子吧,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比任何语言暴力和打骂都更有力量。


余争的世界


不用说,这个17岁的孩子在家里一定是皇帝,从小开始说了怎样,家人都不会逆他的意,一定是千依百顺的,应该怎样教孩子,我来告诉你吧。

10多年前,我的孩子3-6岁的时候,我带着她从广东去广西岳父家,当时小舅也了个儿子,全家人都很宠他,只要他一哭 ,全家人马上进房去哄他,越哄,他就越哭得厉害。当时我就很反感,我对岳父说,不要再哄他了,这样会害了他的,让他独个儿哭,哭到他自己停口,以后都这样,不用多久他就不哭了。因为知道就算哭也没有理他,你越去哄他,他就越会得意。现在再去,他已经小学一二年级了,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大哭大闹,不过还是很调皮,一起出去散步,人家好好的在谈话,他却故意用脚踢起沙尘去胡弄别人。我就一个警告:“你再这样,我脱掉你裤子打你。”他不听,我真的脱了他的裤子打了他,不过是半玩的性质,他知道我说一不二,以后也不懂这样做了,去年我也是这样,他老是跑到我房间来捣乱,我直接把他按床上手脚不许他动,憋得他脸都红了,以后就不敢再乱来了。

小孩是会看人的,他们难缠,遇到比他更难缠的,他们就会变聪明,但如果全家人都对他千依百顺,他们就会相当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谁可以治得了他。

岳父问:“你是怎样管女儿的,她做的每一件事怎么都问过你们经你们同意?”

我从小就对女儿严加管教,一,用老一辈的严来管,错一次批评一次,绝不放过每一个管教的机会,当然,一次做好了是会表扬和奖励的,但千万别奖太多,你可以洗一次碗奖五毛,让孩子感受到靠劳动挣酬劳的甜头就行,考试成绩好就奖书本。从小在车上她哭闹,我就停车,让妈妈把她扔下去,我让她知道,想要什么,哭闹是没用的,但有征求父母意见,什么都有话好说。

到她长大一点,读初中高中了,我每次见到她,都会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她,大学生情杀案、空姐打滴滴被杀……还有自杀案,我会跟她谈论,问她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呀 。

再谈回这个自杀的男孩,不用说,父母从小就没有像我这样教孩子,十次出错,可能只有一两次批评,其它的还有人护着,顶撞父母也有人袒护,从他在车上跟母亲吵架马上自杀,就知道这人从来没受过挫折。当年我女儿去参加才艺比赛,十秒钟被“叮”走了,我们还觉得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挫折教育,让她知道,自己不够努力,而在外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小挫折,她还要面对更多的挫折。

反观现在很多的家长,一件小事就到学校去刁难老师,打老师有,告老师的人,这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护着孩子的家长,现在报应的候来了,这样的事以后会更多,血的教训,让你还护着你的孩子,让你还动不动不许老师体罚学生,骂两句批评两句都不行。溺爱是一种毒,是一种慢性毒药,如果马上会发作,那你的孩子还有救,可这种毒一般要十几年几十年才体现出来,到你发觉的时候,想抓住他的脚不让他死也是无能为力了。


教你孩子学英语


从新闻中了解到从上海相关部门获悉,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其母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跳桥。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对于孩子生命的失去,真的非常痛惜,非常难过!17岁正是如花绽放的年纪,却轻轻一跃去了另一个世界。只是希望孩子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快乐,过的幸福吧。


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每个孩子的生长,如同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不断的去纠正他的长势,给他适当的修剪。才能让它生长得更加挺拔,俊秀,更易成材!当小树长成大树出现偏差的时候。再去修正已经很难了。

第二,对于孩子的行为,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

孩子犯错,正是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的开始,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有时候却包含着正确的起点。我们不能多关注孩子言语心里的错误结论。还应多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以及言语行为的动机起因。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容忍孩子的不正确行为,错误到正确,总有一个改变的过程。



第三,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从孩子的行为可以看出,孩子对于生命没有任何敬畏,珍惜之心。也许,母亲对他的批评让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孩子却不知道珍惜,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真正的缺失了挫折和生命教育。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任何事件的结果都是由内因导致。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理应从心开始!


中学教之道


◇看到这一事件,我想起另一个新闻:学生在学校闹事,老师通知家长来学校,学生感觉到自己没面子,当着父母的面跳楼了。

那个学生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因为争风吃醋和另一个男孩一起追求一个女生,一时气不过就打了那另一个男生,导致那个男生受伤,被他的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之后班主任叫他的家长来学校,这个学生也是一时激动,从5楼跳下当场身亡!家长当时就在旁边,目睹了自己孩子的轻生这个情况,顿时昏倒。

这个男跳下和这个17岁男孩多像呀,因为自己的母亲就他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事情后批评了他。就选择这样的极端方式来应对!

现在的孩子啊!ε=(´ο`*)))唉!

真的是太脆弱了,遭遇一点点挫折就想不开!说都说不得,那更别说打、骂了!现在的家长、老师也是不容易!希望父母和学校多给孩子上一上挫折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这样类似的事情!


小熙带你看世界


我有一个朋友,她快四十了也没有孩子 ,老公有毛病,她是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很多时候我觉得她说得话很对。她说,如果她有孩子,不会溺爱孩子,什么都不为他准备,作为她的孩子必须自立坚强,我说也要照顾孩子的情绪,现在的孩子抑郁症的很多,她说,如果她的孩子抑郁症了,或者选择自杀,那么死就死了,这样的孩子即使活着也没出息。虽然话语很无情,可能她没有孩子的原因,但是还是有点道理,一个17岁的男生,能匆匆这么了解自己,那么即使他没死,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太冲动,太幼稚,太不负责任。只是可怜了他的母亲,一辈子活在自责里。现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啊,一碰就碎,一言不合跳桥给你看,这都是什么孩子呀,父母教育还是有缺失的。


喵呜小花


刷抖音上刷到这个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先是震惊,然后是心疼,这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妈妈蹲在地上无助的拍打地面真的是很揪心。在西安出差的先生也看见了视频,马上给我打电话说:以后不要逼孩子学习,爱啥样啥样,健康快乐最重要。我反思了一下:首先我和孩子的关系很好,我们无话不谈,可能是因为他还小吧,他是我自己带大的,和我的关系也最好,我们经常和对方说“我爱你”。其次,我脾气不好,遇到学习问题确实很容易发火,大吼大叫,会说一些伤孩子自尊的话,我知道这样特别不好,但火气一上来根本控制不住,以后慢慢改掉这个毛病。最后,我想说无论我的孩子将来做什么我都爱他,支持他,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360行行行出状元。

番外篇:以前觉得明星没有任何隐私,现在连我们这些普通老百性也没有隐私。发视频的人有没有想过会对本来就丧子的妈妈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大家会说她什么?她还能不能再有勇气活下去?还有那个孩子,有人说受不了失败,心里承受能力不行,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这么下决断?这件事带给我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剩下我没有任何资格评价。


夏小沫summer


视频一连看了十几遍,每看一次都是一次心痛,一个十七岁孩子,阳光的少年,花季的青春,就在那冲动的几秒钟永远的离开了亲人。为人之父母的家长们怎么会不为之扼腕痛惜。

卢浦大桥我曾无数次开车经过,视频可见这个孩子跳桥的地点是在距离黄浦江上还有一段距离的引桥上,引桥和下面的柏油马路至少也有五六层楼高,孩子一跃而下,可怜的妈妈在那一刻天塌了,惊恐诧异一刹那,跪在栏杆下捶胸顿足也无回天之力,人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生活条件的富足,父母对孩子的十分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就捧在手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听到家长的不字,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父母爷奶两代人的宠爱,孩子渐渐大,形成了独占鳌头,争强好胜的个性,现实生活的路哪有那么平坦。

另外,现在好多家庭父母忙于生计赚钱,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很少沟通,很少教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么与同学朋友交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城市孩子不懂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是别人无法比拟,他们认为一切优越本该这样,哪里经受起较大挫折,甚至稍有不顺就不能承受走向极端。玻璃心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养不教,父之过,很有道理。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吃的差,穿的差,做错事,父母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打得你没有地方藏。其实那时候我们也是一样认为生活本该就是这样。

孩子在外惹事生非回去轻者罚跪,重者扫把伺候,习惯了长期吃苦,就懂得了对生活的珍惜,习惯了家长严厉,就懂得了对父母的敬畏。

小时候,看不完父亲冷漠的面孔,听不完母亲唠叨的教诲,挨打,责骂现在想想何尝不是父母的一种教诲。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变了,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自己也要经常多看看传统古典的国学书籍,用来启发教育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课本外的知识就多了,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尊重,做事学会了换位思考,心智强大了,遇事就不会那么盲目冲动 ,家庭也自然就会更加幸福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