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毛瑟C96,有著簡單可靠、射程遠、裝彈量大和射擊精度相對較好的優點。在中國受到廣泛歡迎是因為在20世紀初,國內軍閥混戰,對軍火需求量很大。而當時世界各國對中國實行槍械禁運,但手槍不在禁運之列,因此當時毛瑟C96,以及它的該型通過多種渠道進入中國。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有意思的是,毛瑟手槍的槍套是一個木盒子,木盒子頂端帶有凸起滑軌,由此與駁殼槍的手柄上凹槽相配合、固定。此時,這個木盒子成為一個槍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擊精準度。駁殼槍除了德國造、西班牙造以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內仿製的,已知的國內生產廠商至少有: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大沽造船所、重慶武器修理所、衡陽軍械局等。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作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駁殼槍在射擊時的後座力大、且槍口容易上跳,這會影響到射擊精準度,為此就連設計槍械的德國毛瑟廠,也未能給出恰當的解決方案…然而,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大滴,中國射手發現了一種方法,就是將駁殼槍槍身旋轉90度。駁殼槍的拋殼方式也比較特殊,彈殼從槍身後上方飛拋出。將槍械橫著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拋殼對射手的瞄準和視線造成影響。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據悉,國民革命軍於抗日戰爭時期亦曾經大量使用此槍。在二戰期間,在我黨控制的根據地甚至有外形與毛瑟C96相似,但內部結構、性能均相差極大的仿獵槍結構的“橛子”、“單打一”生產。由於簡單可靠易攜帶的特點,駁殼槍則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軍官也選配這種槍。

駁殼槍,為什麼在中國受到廣泛的歡迎?

駁殼槍從清末進入中國,到新中國成立後逐步被蘇系手槍所代替,輝煌了近半個世紀。把全世界的駁殼槍集合在一起,中國的保有量幾乎佔了總數三分之一。這支在歐洲一度被認為“失敗”的手槍,卻在中國創造了神話。從北伐、長征、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駁殼槍幾乎見證了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全部歷程。“盒子炮”在國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一把槍,它更是代表著一種難忘的歷史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