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主動侵略別國的事件?

春生ty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主動侵略他國的事件,一次都沒有!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那麼,中國的的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不是,是充智商和攢人品送的!

一,第一種情況,中國(或者中原王朝)遭到騷擾和進犯,被迫發動自衛反擊,從而獲得他國土地。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充智商送的!

這種情況,舉幾個典型例子:

1,漢匈戰爭。

漢匈戰爭,這是典型的自衛反擊戰。漢匈戰爭一開始,首任皇帝劉邦深陷白登之圍這是最恥辱的時刻。後來連太后呂雉都被調戲。漢朝送高貴的公主給匈奴人,匈奴人依舊經常性翻邊,到長城南面進行掠奪。

所以,漢武帝決心滅亡匈奴,那是自衛反擊之戰,是一雪前恥之戰,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

結果是,漢武帝和伊稚斜單于訂立盟約,以大漠為界互不侵犯。原屬於匈奴的河南地、河西等地,成為中原王朝的土地。

2,唐突戰爭。

唐朝和東突厥的戰爭,更是自衛反擊。渭水之盟時,東突厥乘人之危,大軍深入關中平原,李世民只好和突厥兩個可汗訂立城下之盟——渭水之盟!

三年後,東突厥被唐軍犁庭掃穴徹底滅亡!大唐人民高呼““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從此,唐朝建立了在新疆地區長達百年的統治。

3,清準戰爭。

清朝和準格爾蒙古的戰爭,也是自衛反擊之戰。準格爾汗噶爾丹,先後吞併漠西蒙古其他部族,又逼迫漠北蒙古投降,連漠南蒙古也遭到他的打擊。要知道,漠南蒙古,尤其是科爾沁等部族,那是清朝八旗貴族,是清朝的固有領土。康熙不得不發起反擊。

第一次清準戰爭主戰場在內蒙古的烏蘭布統草原,在內蒙古和河北省交界處,距離北京只有700裡。準格爾入侵中原,要不要反擊?當然要!

戰爭的結果是,清朝把新疆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他歷史階段,如隋朝征討朝鮮,明朝征討越南,都是他們藩屬國主動挑起的,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可在評論區回覆。

二,第二種情況,中國(或者中原王朝)人品太好,外藩主動投靠,從藩屬國變成了內地郡縣。這種情況,我們叫做——攢人品送的!

1,西南地區的開發。

我國西南地區,山水相隔,一直就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時這些少數民族內訌不斷,很多少數民族遵循了“事大主義”,遠交近攻。一面投靠中央王朝,一面整合內部勢力。一開始,我們在這裡設置主持公道的將軍府、羈縻州,承認他們的地方勢力和民族宗教習慣,到後來,他們主動要求廢藩置縣、改土歸流。

沒辦法,人品好也是資本啊!孔夫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而來之”也是很有用的。

2,青藏高原的歸附。

青藏高原,一直是藏族人的勢力範圍,到元朝時,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原因很簡單,宗教信仰一致。明朝依舊延續這個習慣。到清朝,宗教領袖班禪等人多次朝覲皇帝,青藏高原成了中原的固有領土。

3,移民開發海外的內附。

中原王朝一開始是自衛反擊後得到土地後,移民實邊軍隊屯墾,但後期人地關係越來越緊張。開始出現了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等移民潮。

在鄭和下西洋時,就有南洋島國要求在當地設置郡縣,成為中華一份子。荷蘭入侵臺灣前,臺灣島也有很多華人居住,所以鄭成功收復臺灣不是開疆拓土而是解救僑民收復失地。

乾隆時期,菲律賓的蘇祿國要求歸附內地,成為中華郡縣,但是被乾隆拒絕了。畢竟燙手山芋不好吃啊!

唐朝初期,波斯的王子們來到我國,要求派兵給他們復國,但是路太遠了,沒有去成。

1840年到1949年,我們遭受了深重的戰爭苦難。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卻從不懼怕戰爭!


歷史知事


這個事情沒得洗,中國歷史上打別國的事情太多了,不然你以為這麼大的國土是老天爺掉下來的嗎

不談元朝和清朝,也不說北朝和南朝,就舉漢朝和唐朝的例子,你就知道中國的國土打哪兒來的了: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兩句話怎麼樣?是不是可帶勁兒了?是不是聽得令人血脈賁張?可是無論是霍去病的北擊匈奴,還是陳湯的遠征西域,都是侵略,這個沒問題的。尤其是陳湯,在別人的地盤,還是管別人借的大兵,硬是把匈奴單于腦袋給砍了。這事兒在漢朝這裡叫牛逼,在匈奴那就叫大國無賴。

漢朝的事兒說完了,再聊聊唐朝。唐帝國的疆域應該是非常大了,但是你以為疆域哪兒來的?打來的!大名鼎鼎的程咬金、薛仁貴、李衛公,以及名氣稍微小一點但是靠著王者榮耀火起來的蘇烈蘇定方,都是靠著打突厥人、打西域、打朝鮮打出來名氣的。

就說高句麗吧,本來咱們的東北都被這幫棒子給佔完了,所以從李世民的表叔楊廣那一代開始,就要把它給幹掉。最後歷時接近五十年,三代皇帝才幹掉這個國家。

所以,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它只能多,一寸也不能少!



青言論史


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到秦始皇才統一國家!之後好像一直都是被侵略吧!元朝分裂幾十個國家相信蘇聯拿下的三十幾個國家其實都是元朝分裂部落。忽必烈打下偉業傳承也好改朝換代也好功不可沒的。中國崛起應該擺脫美國的束縛,相信應該還是對美國有承諾或者說協議的,中國這麼強大了!不可能容忍美國胡作非為的。民族崛起需要毛主席的氣魄與膽識。


蕭峰15888288481


要先把“中國”這個概念先理清了,才能去研判這個問題。“中國”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於周武王滅商之後,在洛陽建立“中央王國”:餘其宅茲中國,自之樂民(我將在此*指洛陽*建立中央王國,繁衍子民)。周朝之前的商,雖沒有“中國”這個概念,但是“華夏”的概念已經出現。商之前的夏,目前為止還沒找到相關遺址,咱且不表。最開始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除了中原地區不變之外,東南西北的疆域範圍其實一直都在變化。以商周秦三朝為例。商朝和周朝的地域,從黃河中下游流域一帶不斷的往四方輻射,到秦統一六國這漫長的一千多年裡,國土面積增加了數倍。







你可以認為商王周王和秦王充了很多話費,所以才得到了氐、犬戎、北戎、淮夷、楊粵、巴蜀等豪華大禮包。這其實也沒有必要去避諱。秦王周王商王們不去攻打他們,他們也是要前來騷擾的。不如干脆拿下,一了百了。之所以會有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歷史上從未主動入侵別人的看法,完全是基於一種歷史觀點:中央王國和周邊部落之間的戰爭是“內戰”,是融合,不算侵略。我的看法是,至少在商周時期,以洛陽為首都的“中央王國”將周邊部落的土地和人口納入自己名下的行為,至少算是平等地位的實體之間的相互吞併過程。是不是侵略主要看你需要什麼樣的歷史觀。

如果以靜止的角度看歷史,那麼歷史上“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別國。可惜歷史是流動的,應該跟著歷史的腳步去看,才能得出更接近事實的判斷。其實就算髮現他們之間真的不是融合,而是強的把弱的給吞了,那也沒什麼好羞愧的。人在童年的時候犯錯無數,國家也是有“童年”的,當然可以“犯錯”。不犯錯,哪裡有今天的大公雞。

至於部分人認為秦漢時期擊殺匈奴、唐朝時期滅突厥是“入侵”的看法,我覺得他們應該先解決“為什麼要修長城”的問題。當然,西域、吐蕃、遼東、百越等地區經歷兩千年的“融合”之後,你說侵略也好融合也罷,反正現在他們都算是中華文明體系的不可分割部分。

這樣看問題不是很清爽嗎?你非要把我們古代中央王國和周邊部落的鬥爭理解成九一八那種,根本就是嫌沒人抬槓閒得慌。


獨釣寒江


自古以來,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會承認自己侵略了別的國家,但是在軍事衝突或者經濟戰爭中受到打擊的一方,則往往義正言辭地譴責對方侵略了自己。因此,誰侵略了誰,本身就是一個難以界定的問題。

當一方感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或者即將受到侵害之時,在權衡過自己與對方的實力之後,往往就會主動或被動地以戰爭的形式一決高下。就中國來說,儘管黃帝時期還談不上哪裡是中國,但是早就已經形成了侵略與反侵略的事實。

後來“中國”的概念和華夷之辨逐漸形成,中國與周邊政權的衝突也越來越多。像之前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的中山國,它本來就不屬於周朝的任何一個諸侯國,也不屬於華夏民族,在軍事上和文化上都曾經非常強大,並且曾經擊敗過晉國,還曾經消滅邢國和衛國,多次入侵周朝的土地,最終被趙武靈王所滅。對於趙國以及周王室來說,這是消滅了巨大的隱患,但是對中山國來說,這就是被人侵略了啊!

中山國的事例說明,中原諸侯國與中山國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都存在侵略對方的事實,但是趙武靈王滅中山國,可以說是侵略了異族的土地,也可以說是自衛反擊,消滅了重大安全隱患。與之類似的還有秦國吞併嶺南,漢朝開拓西域,唐朝消滅突厥等等,對中國來說,這些戰爭中都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諸如霍去病、傅介子、王玄策等等。

從另一方面來講,周世宗柴榮、宋太宗趙光義等都曾經北征契丹,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而這一塊土地已經在事實上歸屬遼國,這算侵略嗎?割據政權後蜀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宋太祖趙匡胤發兵將其征服,後來反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叛亂,這算侵略嗎?


國史通論


必須有呀,自秦至清代都有主動出擊的戰爭。不然的話,中國偌大的國土也不可能是充話費贈送的呀。而且周邊遊牧民族一直是強盛中原王朝的陪練。



首先說秦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除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外。秦朝還發動了兩場戰爭。

第一場就是拿匈奴人練手的戰爭。秦始皇派遣了蒙恬帶領30大軍北擊匈奴。這一次輕輕鬆鬆的奪取了匈奴的河套地區。把匈奴人驅逐到了陰山以北。

第二場大戰就是南並百越。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雖然當時的百越之地尚屬於煙障之地,但是並不影響秦始皇擴大領土的決心。於是秦始皇派屠睢率50萬大軍攻取百越之地,但是因為屠睢中毒箭身亡,所以接著由趙佗領導,最終讓整個嶺南地區首次併入中華大地。



到了漢朝更厲害了,發動了多次對外戰爭,基本上可以說圍繞著漢朝領土打了一圈

還是先說供我們練手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人。衛青和霍去病遠征漠北,消滅匈奴人十餘萬,把匈奴人趕到了漠西之地。

除了對付遊牧民族,漢武帝再次降服了南越地區,使漢朝版圖達到了東南沿海地區。

如果以上兩場大戰屬於自衛反擊和統一之戰,那麼還有漢武帝為了揚威西域,攻打了西域車師、樓蘭、大宛、鬱成和輪臺五國。



除此之外,還在攻打西域之前,滅亡了衛滿朝鮮,設置了漢四郡,把勢力深入到了如今的朝鮮半島。

可以說漢朝時期,周邊的國家都被虐了一遍,這種情況持續了整個漢朝,尤其是陳湯滅亡匈奴之戰,在匈奴的領地,斬殺了人家的單于。還說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言論。



到了唐朝,更不得了,據統計唐朝發動了大大小小的對外戰爭不下130次

還是先說練手的北方遊牧民族,這次換成了突厥人,不過沒有關係,唐朝直接發動了滅國戰爭。先是滅亡了東突厥,然後又滅亡西突厥,直接併入國土。

除了吞併突厥之外,唐朝還併入了吐谷渾、高昌、薛延陀、中天竺、龜茲、百濟、鐵勒、還有高句麗等等國家。



最終勢力達到鼎盛的唐朝,把軍隊深入到了中亞一帶,滅亡了小勃律、車師國、石國、突騎施。但是由於石國王子逃亡大食國,所以高仙芝率領兩萬唐軍,深入敵境700餘里,最終和當時的中亞聯軍阿拉伯人開戰。雖然此戰失敗,但是高仙芝以兩萬唐軍對陣二十萬阿拉伯聯軍,仍然斬殺了七萬敵軍。




我是越關


你以為中國廣袤的土地都是外國白送的麼。

例如漢武帝時的漠北大會戰,當時漠北其實還不算漢朝所屬。衛青霍去病率十萬鐵騎與匈奴會戰,消滅匈奴騎兵十萬多人,幾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後匈奴由漠北遷徙到漠西,再無力與中國對抗。而鮮卑族卻西遷蒙古草原,填補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漢武帝主動出兵徵南越之戰,此戰先敗後勝,先是終軍的兩千漢軍被全殲,使漢武帝下定了掃平南越的決心,程不識的兩萬大軍經浴血奮戰,終於平定南越,從此,東南沿海盡為中華版圖。

陳湯滅匈奴之戰,此戰殺死了匈奴單于,使匈奴歸附於漢朝,匈奴對漢朝的侵擾徹底解決,漢武帝若在天有靈,也可含笑九泉了。

東漢時,馬援率兵打的交趾之戰,印度支那領土盡為中華版圖,馬援被越南人敬奉為“木頭公”,直到今天許多越南人依然將其敬奉為神,每日朝拜供奉。

記得古代有個“樓蘭”嗎?樓蘭古國一直是個牆頭草,到了北魏時,北魏對這國家已經膩了,便派大將萬度歸率兵滅了它,它及周邊小國的地盤自然也歸中國了。

隋代時,隋朝徵南越戰役,廣西,海南盡為中華版圖。

唐代時,唐太宗反擊突厥戰役,雖然最先是反擊,但後來就變成了侵略,連戰連勝,俘虜突厥可汗,滅亡突厥,可謂是千古奇功。此戰奠定了中華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中國皇帝被尊為天可汗。中國封建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也由此而來。

事實上,中國一般不主動發動侵略戰爭,因為中國是個很守傳統思想的過度,傳統文明使中國更文明開化,並且地大物博,並不需要靠侵略證明自己,更不需要靠侵略才能生存。

所以,歷史上的中國多半都出於“反擊”,才會真正展開大戰。包括所謂“最弱”的清朝,康熙反擊俄羅斯的戰爭,清朝初期軍力相當強大,雅克薩之戰打的俄羅斯只剩60人,使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也不敢東進中國,只得把目光轉向西方。《尼布楚條約》中國獲得的領土有今天整個東三省大。

這也沒錯,按今天的話說,總要收點辛苦費嘛。


純鈞LHGR


當然有,用網友的話來說,你以為中國這麼大的領土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這裡就只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唐朝,這個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朝代,之所以人們會喜歡它,不僅是經濟文化上的繁榮,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強大。


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在西域一直都是處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西域諸國、西突厥汗國先後被唐朝所滅,唐朝擴張並且開始統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

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或被迫投降於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而後,大將高仙芝繼續向西部中亞地區擴張,並攻滅突騎施,小勃律國,車師國,石國等中亞諸國。

此時,唐朝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佔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並實際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成為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雖然後來唐朝在於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間的怛羅斯遭遇戰中失敗,但是並沒有打亂唐王朝在中亞地區擴張的腳步,唐王朝的西域都護府很快恢復元氣並依舊按部就班的在中亞地區拓展自己的勢力。

直到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才不得不推出中亞地區,而後中國曆代王朝,再沒有誰能在中亞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這裡再多說兩句無關的,就是因為唐朝軍事力量的強大,才會衍生出後來非常有名的詩歌派別,邊塞詩,唐朝的邊塞詩作,就其美學上來說,其主導特徵是壯美,陽剛之美,令人感到一種極為向上的生命力,體現了唐朝當時泱泱大國的雄渾的民族精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前軍夜戰洮河北,以報生擒土谷渾”。“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太多太多,都是唐朝軍事實力鼎盛的反映。


也都是詩人們想為君王開疆拓土以建功立業的最好體現,由此可見,唐朝時期的軍事策略,那是一種對主動進攻,外開疆拓土,積極向上的軍事策略。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證明古代中國並不是同大家認為的一樣,不熱衷於領土擴張,相反的,中國古代曾不止一次進行過大規模的領土擴張的。

對於中國古代是否有主動攻滅他國的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Ko文史迷離


老鐵並非歷史專長,但看到有觀點為我國的版圖疆域靠侵略得來時,就暫放棄了好友的邀請,跟這種觀點探討一下什麼叫侵略,什麼叫反侵略,這是個關係到一場戰爭的正義與邪惡,關係到一個民族的聲譽,如此嚴重的話題,觀點立論應是極其嚴肅由不半點兒戲話題的。

前些年有為德國納粹被滅而鳴冤的一種立論,稱盟軍攻入德國對納粹作戰是對德國的侵略行為。而在《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主動侵略別國的事件》這個答題中出現的,所謂中國疆土是靠侵略得來這觀點跟替納粹鳴冤的立論如出一轍,只可惜是我們自己人在為當年的屢犯我漢唐江山流寇在鳴冤,把我漢唐對並無國家定義那種流寇侵襲的反擊追剿,定論為侵略,這是明顯的本未倒置,顛倒黑白!

如果能把種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定義為侵略,那我中華民族無對外侵略史實就得建立在,對敵人來佔我國土,掠奪資財,殺我國民的行為我們就只能把他們趕跑,他們的這種侵略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任由這些流寇對我漢唐疆土國民無盡無休的侵吞、掠奪、殺戮,而不能對這種流寇追剿根除,那麼我中華民族到今天就不知被滅了多少次,也許早就不存在了。這種立論公心何在?公理何存?還有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

幸虧我們的祖先當初並未遇到這種奇葩的觀點,或者說這種觀放在那個時代也不知被砍了多少次腦袋,象這種黑白不分善惡不辯的觀點,侮辱華夏清譽,敗壞漢唐形象被當年任何一朝發現,恐怕都是死罪了吧?中華民族五千歷史沒有對發動過侵略戰爭的事實,在當今的世界上也沒有任何正統觀點可以否認,偏偏就是我們自己人竟有如此奇談怪論,甚至為了立論成立而刻意對歷實斷章取意,這種論述如果橫傳至國外是什麼後果?如果縱傳至子孫將是什麼後果?

老鐵路過,談了一點看法,有欠妥之處,誠請斧正。


鐵嶺鋒


其實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土擴張史,從最初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發展到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這個過程就是民族的不斷融合,領土的不斷擴張的過程。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民族內部的鬥爭,然而這種觀點也是基於今天的民族觀念,若在以前,匈奴人,遼人,金人是不會把漢人看成是一家人的。

但是若說到“侵略”我又有些異議了,領土的擴張,文明的融合不代表是以“侵略”為前提的,

華夏文明最鮮明的特點並不是“侵略”而是“同化”,所以我認為中國目前領土所得最主要的方式是與周邊民族不斷同化而來,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那些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這些王朝雖然是以“侵略者”的姿態入主中原,然不久之後卻一定會被同化,若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如蒙元,那定鼎中原也不過百年便亡。

中華文明是以漢人為主導的文明,而漢人文明又以農耕為主,當秦國一統時,漢人已經佔據了東亞地區最肥沃,最利於耕種的土地—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了這片土地,往北是茫茫草原,往南是原始森林,往東是茫茫大海,往西是沙漠戈壁,而這些土地顯然都是不適合耕種的,所以土地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漢人的思想,決定了漢人幾乎從不主動發動對外擴張戰爭,當然唐朝是個例外。

所以基於漢人農耕文化的影響,中原王朝幾乎從不會主動發動侵略戰爭,而是被動防守反擊周邊少數民族的侵略,像秦漢北擊匈奴,魏徵烏桓,唐滅突厥,宋防遼金蒙,明徵蒙元等等。而且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們都會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周邊為蠻荒之地,只要他們能上表稱臣納貢便更不會去主動進攻了,縱觀歷史,除了北邊的遊牧民族時常不安分,西邊,南邊和隔海相望的東邊幾乎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如此一來,主動侵略更是不存在的了。


當然了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上面說過唐朝就是個例外,由於李家本身具有胡人血統,皇帝大多比較好戰,且唐朝經濟足夠強大等原因,使得唐朝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大規模入侵他國的王朝,像唐朝徵西域各國,徵高句麗,滅薛延陀,徵吐蕃,滅百濟等這些戰爭無不顯示了唐朝的強盛,唐朝領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領土最為遼闊的王朝。

還有除了唐朝的對外擴張,秦徵百越將嶺南納入版圖,明滅安南將越南納入版圖也算是中國侵略他國。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這兩次侵略顯得很不為人所知,當然這也不足為奇了,而且當年的百越之地如今依舊在我中國版圖之中,按照某些人的觀點來看,這也不算是侵略了,當然唐朝那些大多也不能算。


想來想去也只有明徵安南算是侵略了,畢竟如今的越南還不是我們的領土,再一想,四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否是明徵安南的延續呢?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