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毛瑟C96,有着简单可靠、射程远、装弹量大和射击精度相对较好的优点。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在20世纪初,国内军阀混战,对军火需求量很大。而当时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枪械禁运,但手枪不在禁运之列,因此当时毛瑟C96,以及它的该型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有意思的是,毛瑟手枪的枪套是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顶端带有凸起滑轨,由此与驳壳枪的手柄上凹槽相配合、固定。此时,这个木盒子成为一个枪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击精准度。驳壳枪除了德国造、西班牙造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仿制的,已知的国内生产厂商至少有: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作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驳壳枪在射击时的后座力大、且枪口容易上跳,这会影响到射击精准度,为此就连设计枪械的德国毛瑟厂,也未能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然而,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大滴,中国射手发现了一种方法,就是将驳壳枪枪身旋转90度。驳壳枪的抛壳方式也比较特殊,弹壳从枪身后上方飞抛出。将枪械横着打,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抛壳对射手的瞄准和视线造成影响。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据悉,国民革命军于抗日战争时期亦曾经大量使用此枪。在二战期间,在我党控制的根据地甚至有外形与毛瑟C96相似,但内部结构、性能均相差极大的仿猎枪结构的“橛子”、“单打一”生产。由于简单可靠易携带的特点,驳壳枪则成为各部队军官的首选枪种。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

驳壳枪,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驳壳枪从清末进入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被苏系手枪所代替,辉煌了近半个世纪。把全世界的驳壳枪集合在一起,中国的保有量几乎占了总数三分之一。这支在欧洲一度被认为“失败”的手枪,却在中国创造了神话。从北伐、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驳壳枪几乎见证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全部历程。“盒子炮”在国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把枪,它更是代表着一种难忘的历史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