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格局下,中小快遞企業何去何從?

科技新發現


順豐這段時間的處境,有點艱難。在順豐股價最高時,王衛身家達到262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馬化騰。但是隨著順豐股價的不斷下跌,王衛的身家已經縮水到141億美元,較最高點減少近千億元人民幣。而且上市後首次淨利潤下滑、股東減持股份等,都讓順豐很尷尬。但不管順豐現在遇到怎樣的困境,它毫無疑問是國內快遞行業一線陣營中的一員。

再加上阿里、京東,它們和順豐其實已經成為快遞行業的“三巨頭”。三大玩家之間的搏殺,儼然形成了一個“三國殺”的格局。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三巨頭”不斷優化、升級、整合的背後,對中小快遞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一場屬於中小快遞企業的落寞大戲,已經在真實上演。

快遞行業現“三國殺”新格局:一場巨頭間的遊戲

3月中旬,申通快遞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至此,阿里已經與多家快遞企業達成更為深入的合作。阿里在快遞行業頻頻出手,讓菜鳥的盟友聯繫地更為緊密,效率也為之提升。再加上龐大的快遞單量需求,阿里會吸引更多快遞企業加強與其之間的合作。通過整合這些快遞資源,阿里正在嘗試構建自家包括商流、物流、資金流等在內的閉環生態。

事實上,阿里多次大動作也傳遞出新訊號——也釋放出一個訊號:快遞行業頂尖玩家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慘烈。從影響力、實力、技術底蘊等多個維度看,目前快遞行業已呈現“三足鼎立”格局,阿里菜鳥系、順豐、京東站在行業的最頂端。而在接下來,一場不可避免的“三國殺”將持續展開。

在“三國殺”的新格局下,沒有一個巨頭可以真正地通吃整個市場。這是因為快遞行業本身的超廣覆蓋面,導致沒有一家企業能承擔起整個社會的配送量。但在它們的競爭之下,卻能讓快遞行業加速蛻變,並讓快遞網絡建設實現進一步升級。這場屬於巨頭的遊戲,將在競爭中以更優質的快遞體驗,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賣身、退出、轉型:中小快遞企業的無奈選擇

讓人無奈的是,在快遞行業不斷集中的大趨勢下,部分中小快遞企業只能選擇“賣身”、退出或轉型。

就在3月底,已有近16年曆史的國通快遞全網停工。據悉,國通快遞之前從業人數達5萬,且全國各地的分撥中心有40多家。但是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通快遞經營困難、虧損嚴重。雖然國通快遞表示自身是基於新興業務要調整、轉型,但其在快遞行業喪失競爭力是不爭的事實。

而早在之前,就已經有數家快遞企業撐不住了。2017年1月,蘇寧物流就全資收購了天天快遞。飽受詬病的服務質量、不佳的業績表現等,讓天天快遞無奈“賣身”。此外,安能快遞也正式取消了快遞業務,並表示要轉型為安銳速運,開始向物流領域進軍。就連之前全國快遞十強之一的全峰快遞,也遭遇運營問題而“崩盤”,甚至連北京分撥中心的44輛車都被查封,距離倒閉也沒多長時間了。

快遞巨頭之間展開大戰,最受傷的就是中小快遞企業。相對而言,中小快遞企業沒有巨頭企業那樣龐大的運送體系,也沒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更要面對著不斷上漲的成本,導致自身的處境愈發艱難。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快遞行業,巨頭帶來的重重壓力下讓中小快遞企業不堪重負。

新形勢到來,快遞行業面臨十字路口

據國家郵政局消息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國快遞業務超500億件,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不過在快遞行業狂飆突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新的環境和問題。

比如就目前來看,新零售的落地已成定局,也對快遞行業提出更高要求。對阿里、京東、蘇寧等多家企業來說,快遞是服務其電商生態的基礎設施之一。電商生態越強大,對快遞也會帶來更多“加成”,最終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

不過目前新零售還未真正形成完整形態,各個節點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並未構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如何在快遞層面不斷髮力,將新零售的各個節點串聯起來,對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新考驗。

此外,5G時代的到來和前沿技術的融入,讓快遞行業成為新風口。眾所周知,快遞行業業早已進入“數字化”時代。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秒級通關、未來園區、無人駕駛、語音助手、IoT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被深入應用於快遞行業的各個環節上。

而5G時代的真正到來,可對快遞行業再度深入賦能。基於5G的高帶寬、高速率、低延時等特性,被前沿技術滲透的快遞行業將展現全新風貌。對所有快遞行業的玩家來說,能否抓住新風口將決定未來的走勢。

阿里、順豐、京東持續在快遞行業深耕,其實正是在劍指未來。隨著快遞行業的進一步嬗變,我們自然也能也能與美好未來不期而遇。(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