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錢塘新區,杭州樓市穩了

杭州錢塘新區,揚帆起航了。幸好大江東也是限購區域,如果和臨安一樣不限購,房子可能會過於燙手,埋下隱患。

考慮到1季度杭州商品房銷量同比下滑近4成(供應不足引起),GDP數據可能比較難看,有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4%)的可能性。為防止掉隊,錢塘新區的開發,已經事不宜遲

如果大江東注入大量低價房源,也能顯著拉低杭州整體房價,可謂一舉多得。

新區不“新”

下沙的可開發區域,基本上都建成了,剩下一些修修補補的區塊。近5年來,下沙僅在大學城北出讓過幾宗土地,房地產在售項目只有2/3個而已。

產業方面,產值較大的項目普遍高汙染,已經進入搬遷計劃。由於空間受限,高端產能的引進,也很乏力。精心打造的醫藥港,或多或少也存在環保風險,很難放手一搏。

可能是受行政區劃調整預期的影響,大江東前幾年處於“停滯”狀態。產業方面,原先引進的汽車行業,正好趕上了全國車市下滑;房地產方面,不太愛賣地,導致房地產相關產值不高。

有了錢塘新區,杭州樓市穩了

2018年杭州各區GDP增速(來自統計局)

於是,就出現了2018年,杭州經濟增速拖浙江後腿的情況。綜合起來,錢塘新區2018年GDP為1008億,同比增速為4.9%,在各個城區中,也是倒數的。

新區從此“煥然一新”

從正常的邏輯來說,新區應該是增速最快的,比如南京的江北新區。今年領導班子整合、規劃編制後,經濟大概率要開始大踏步前進。

根據官方的宏偉藍圖:

第一步,到2025年,產業競爭力和集聚度明顯提升,生產總值比2018年翻一番,力爭突破2000億元。

第二步,到2035年,新區製造業增加值相當於杭州其他區域的總和,再造一個杭州製造業,生產總值比2018年翻三番,力爭突破8000億元大關。

也就是說,2019-2025年,年均增速要達到10.4%

以上,2025-2035年,平均增速要達到14.9%

有了錢塘新區,杭州樓市穩了

數據來自杭州統計局

從往年的增長曲線來看,雖然近兩年增長大幅放緩,但是要想恢復到每年10%以上的增長,並不是不可能的。

其實只需要兩步走:

1、大基建:路網建建好,這不江東大道開始提升改造了;農民房拆拆乾淨,多出讓土地,多建商品房,方便人口導入。只要每年商品房成交量增速保持在50%以上,經濟增速肯定不會再墊底了,至少是中上游水平。

2、加快引進產業:產業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只是大型居住區,增長的可持續性不高。

最關心的還是房價

資金是有限的,這邊多了,那邊自然就少了。企業也是有限的,落戶了錢塘新區,其他城區分到的就少了。

杭州樓市的投資客,存在巨大的分流隱患。

西邊的未來科技城,看上去很香,香味甚至飄到了臨安。部分資金有限,或者沒有購房資格的剛需,也抱著半自住的心態,掉進了青山湖的“大坑”。

南邊的濱江、世紀城、奧體,也火了很久了,投資客比例特別高。

有了錢塘新區,杭州樓市穩了

大量房子用於出租—數據來自鏈家

蕭山近幾年新交付的小區,出租房源都在兩三百套以上,可見投資比例之高。

北邊的北部新城(運河新城),熱度也不低,這幾年也將出讓大量土地,新房供應量較大。

現在錢塘新區這個面積和主城區相當的區域,即將開啟房地產開發熱潮,對購房者資金的分流,是顯而易見的。光大江東所有的地鐵口周邊,就能新建大量的住宅小區,商品房供應可達數十萬套之巨,價值數千億。

杭州的土地都是金礦,而大江東無疑是最大的地主。面對看似無限的土地,賣地的衝動是抑制不住的,這也是短期不看好江東投資價值的根本所在。

大江東的房子,抵抗不了週期

只有具有高度稀缺性的房子,才能勉強抵抗房地產週期。不妨回憶一下,熊市中下沙、臨平、閒林等地的房價走勢。樓市總有低迷的時候,一直高歌猛進是不現實的

有了錢塘新區,杭州樓市穩了

試想一下,若干年後,大江東大量新房在售,趕上大行情降溫,投資客手中的房子大量交付,會比當年的臨平山北好到哪裡去?(臨平山北只是一個板塊,江東卻是一個大新區,房子只會更多)

當然,熊市真正來臨前,大江東的房價也許還要漲一波。想想浙江很多小縣城,房價也1.5萬往上,對比之下好像也還行,投資成本不是非常高。

我們都相信,杭州是很有前途的。但是要建好錢塘新區,可能需要30年、50年的時間。而在投資客、開發商、中介的眼裡,可能太急了,恨不得5年內就繁華起來。

下沙從成立開發區,到現在初具人氣(沒有高校,人氣還是不行),用了多少年?

(本文為個人觀點,非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