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中青報·中青在線 中國教育報 2019-04-18



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後怎麼辦?

難道自此之後人生皆成坦途,

再不會遇到諸般煩惱困厄艱難?”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潛質?”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的靈魂拷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在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篇文章裡,秦春華提出,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她)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他還說了什麼?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一起來看看吧!



-01-

小時候,每當大人問孩子,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

孩子們總是興高采烈地回答:科學家、宇航員、飛行員、警察叔叔(阿姨)……

然而,當孩子們上學之後,這些問題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彷彿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上課聽講,回家做作業,上輔導班,這些佔據了學生生活的大部分。至於孩子的興趣是什麼,長大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似乎並沒有人關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關心。

大多數老師、家長和學生只關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麼學校。

一個被公認為好學生的成長軌跡,或者家長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線圖看起來是這樣的:

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在上小學之前已經認識很多漢字,會做複雜的數學題,能夠大段背誦很多經典名篇,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之後上當地最好的小學和中學;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北大、清華;本科畢業後去世界最好的大學——哈佛;......


當然,也有不少人從初中開始就瞄準了伊頓、埃克塞特等名校。

且不說這些目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的,即使全部都實現了,那之後呢?人生的目標又在哪裡?


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02-

教育的價值就在於

喚醒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潛能

這些年來,我在世界各地見過很多優秀的孩子,他(她)們個個天資聰穎,勤奮刻苦,一路過關斬將,從未失手,總是處於同齡人最頂尖的群體之中,挑選最好的學校和最好的班級,是其他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幾乎很少有人能體察他(她)們內心深處的痛苦和迷茫。

有不少北大或哈佛的學生告訴我,上北大或哈佛是他(她)們從小樹立的目標,但有一天當他(她)們真的置身於無數次在夢中出現的校園時,卻常常會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接下來又該做什麼呢?

彷彿一個登山運動員在珠穆朗瑪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裡?


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人生需要目標,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尋找樹立自己的目標。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別人強,要考上最好的學校,但很少告訴他(她)們成功意味著什麼,生活的幸福源自何處,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

沒有人告訴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後怎麼辦?難道自此之後人生皆成坦途,再不會遇到諸般煩惱困厄艱難?

1923年,魯迅先生曾經發人深省地問道:“娜拉走後怎樣?”我也很想問一句:“考上北大以後怎樣?”

我們之所以送孩子上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必須要上學,而是因為他(她)們要為未來的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上學是一個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而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認識到你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肩負了一個獨特的使命,這是獨立的個人之所以存在的價值。

區別在於,有的人能夠發現自己的使命,最終成就一番宏圖偉業;有的人沒有發現自己的使命,最終碌碌無為,苟且一生。

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實真正能做的,不過只有一件而已。這件事就是一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

發現使命不能依靠“天啟”——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

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喚醒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她)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註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這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庭在教育問題上所面臨的真正挑戰。和上哪所學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來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更為重要和根本的目標。

迴避或忽略這個問題,只是忙於給孩子找什麼樣的學校,找什麼樣的老師,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條件,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提高學生多少分數,這些都是偷懶的做法,也在事實上放棄了作為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責任。

實際上,一旦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從內心激發出無窮的動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無數的研究結果已經證明,對於人的成長而言,這種內生性的驅動力要遠比外部強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人生是一段發現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認識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是遠方的一座燈塔,能夠不斷照亮前進的道路。


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03-

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的特殊潛質?

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換句話說,如何才能發現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潛質呢?

每個人的方法可能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意識到你的一生將為何而來。

一般來說,但凡優秀的人,做任何事的結果都不會太差,真正困難的是要辨別這件事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判斷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你是否為之痴迷,是否能夠心甘情願不計功利地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並始終堅持。

真的痴迷是一種相思之態,白天想,夜裡想,連做夢也在想,想到它就情不自禁地笑起來,見到任何東西都會想起它,為之興奮,為之發狂,甚至為之瘋魔。

那是一種沉浸在幸福中的狀態。

“不瘋魔不成活”,如果達不到這種狀態,就算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正的興趣所在。

我建議,每一個學生,無論課業有多麼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點兒時間來獨處,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點兒溫柔的空間,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聽聽內心深處的渴望。

有時候,也可以拿出一張白紙,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無論這些想法看上去多麼幼稚,多麼可笑,甚至駭人聽聞都沒關係,反正這是寫給自己看的,與他人無關。

有人說,我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感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那該怎麼辦?一個好辦法是試錯。

不停地嘗試所有的事情,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去掉那些不喜歡的事情。給自己列一個負面清單。不要害怕失敗。

對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需要花費時間和心力。

找不到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來,但必須要堅持不懈地不停地尋找。找了不一定能找到,但不找就一定找不到。同時,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既然你為這件事而來,那就誰也偷不走它,早一點晚一點找到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要發自內心的喜歡。


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生命才能更幸福!



還記得美國那位77歲時才拿起畫筆的摩西奶奶嗎?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那麼在任何時候開始都來得及,哪怕你已經80歲了。

人生不僅是一段生命,還應當是一段有質量的生命。判斷一段生命是不是有質量,就看每一天是不是你真正想過的日子。

“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的和有質量的生命。


—THE END—

文章來源 | 中國青年報2016年08月15日第10版,內容有刪減

作者 | 秦春華

轉載自 |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繪圖 | 吳潔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