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很多皇帝都会封禅泰山,为何宋代以后就没有了?

别酒怯流年


都说到宋真宗名不副实把封禅弄得掉价了,其实不全面,前朝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封禅已经弄得很尴尬,而玄宗李隆基封禅之后反而让唐朝由盛转衰,显得不吉利。宋真宗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后世皇帝彻底看清,封禅过时了。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追求。帝王通过泰山封禅的祭祀典礼,向天地昭示自己是受皇天后土的保佑,获得了崇高的功绩。故而,能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都要有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否则就会被大臣劝谏,后世耻笑。


历来登上泰山封禅的帝王,秦朝之前几乎只是传说,如炎帝、皇帝、颛顼、尧、舜、禹、汤、周成王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不可真正相信。真正能确定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封禅帝王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六人而已,另外还有个武则天别出心裁去嵩山封禅。

六人之中,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始称皇帝,可堪封禅;汉武帝痛击匈奴,解决藩王内乱问题,遣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虽有穷兵黩武,但也算功大于过,可堪封禅;汉光武帝扫清乱世,恢复汉朝江山,天下重归太平,可堪封禅。但是后面三位加上武则天,都有点拿不出手。


首先是唐高宗李治。按说唐朝最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就是李世民了,李世民也确实很想封禅,但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战乱,再有就是顾惜民生,不忍劳民伤财,终未成行。李治仗着李世民时期留下的雄厚国力,在继位初期真的是让唐朝疆域达到了鼎盛,平灭百济、高句丽,大破日本海军,镇压西突厥叛乱。于是自然志得意满。加上武则天一意扩大自己权势,怂恿李治封禅(其实是要自己能在大典上破天荒主持亚祭),最后就这样真的封禅了。但是当时的李治充其量算个守成之主(后期连守成都不算了),实在有些德不配位。所以《旧唐书•高宗本纪》都直言不讳,称其“封岱礼天,其德不类”。封禅之后,李唐王朝也没能保持住鼎盛的态势,吐蕃反复侵扰边境,新罗进犯辽东,东突厥复国,而李治的身体一直不好使得武后把持朝政,最后竟至李唐王朝被武周取代。


然后是武则天,就更像一场闹剧了。因为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封禅泰山,武则天偏偏要封禅嵩山。据说因为嵩山之神姓武,武则天是希望这个“本家神”能够保佑武氏王朝。还有传闻周成王曾在嵩山封禅(当然只是传说而已),同样国号周的武则天所以也选择嵩山。另外可能是因为自己曾在泰山以皇后身份为丈夫李治主持亚祭,再去泰山封禅有点“打脸”。就成就了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封禅。但是,不守规矩去泰山反而去嵩山自然会被后世诟病,而武则天时期也没有保持很好的状态,契丹人崛起,北伐一直不安定,武则天为了稳定内部局势,任用酷吏,也导致不少良将遇害,致使唐朝留下的威名一日不如一日。加之最后武则天还被政变推翻,更是让她的封禅没有光彩。


接下来是李隆基。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继贞观之治后最好的时代,人口达到鼎盛,政治清明,良相辈出,万国来朝。但是自从李隆基志得意满地泰山封禅之后,情况反而是急转直下。李隆基先后任用了李林甫、牛仙客、杨国忠等奸相。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致使政治昏聩。边关更是对安禄山之流委以重任,一味偏袒,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惨祸,两京失陷,李隆基仓皇出逃。从此大唐盛世不再。这样的封禅究竟有什么意义?


唐朝三位一个比一个糟糕,终于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李治至少让唐朝疆域达到过顶峰,武则天女人称帝好歹也算开创性,宋真宗赵恒就真的没什么能拿出手了。因为萧太后与辽圣宗帅军南下侵宋,真宗赵恒在寇准强劝下终于答应北上督战,宋军也成功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辽请和,真宗答应,以每年岁币三十万予辽,双方退兵。客观来讲,澶渊之盟的岁币不算高,和当时北宋的经济收入来比,还是能够承受,并且因为澶渊之盟,宋辽两国有了百余年和平发展,不能一味否定。但是,毕竟是辽入侵,最后却是被入侵的宋在有优势的情况下向辽支付岁币,怎么也不能算是很拿的出手的功绩吧。真宗以此为功封禅,真的是让封禅彻底名不副实了。

所以,唐高宗、武则天的差强人意,唐玄宗的由盛转衰,宋真宗的名不副实,后世帝王是真的明白了,封禅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实在是没有必要再继续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有资格并且能在封禅之后继续保持强盛,以免将来落人笑柄。


伊耆角木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帝王去封禅,要求是很高的,可别以为没有门槛哦,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起码要改朝换代,一统山河

第二,天降祥瑞,受命于天

第三,功绩卓越,雄才大略

起码具备这三点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祭拜天地。也就是说帝王要有一定的功绩,才可以去封禅,封禅的地点不一定只有泰山,武则天就去嵩山封禅过,只不过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最有名且影响也最大。

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赢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先简要介绍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够在泰山封禅。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开辟了封建王朝,修阿房宫,筑长城,开创郡县制,丰功伟业,当然有资格。

汉武帝刘秀:驱赶了匈奴,开疆阔土,扩大了历史底盘,雄霸一方,是西汉当之无愧的霸主,也有资格。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

高宗李治:唐太宗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辉煌基业,当时唐朝一片繁荣,是一个仁孝”得以立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开辟者,唐朝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虚怀纳谏,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以上五位帝王当然有资格去泰山封禅,而接下来的这位,宋真宗赵构,让我们看看他做了什么。

首先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三个儿子,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出,皇位轮不到他继承的,但是他的大哥疯了,二哥暴毙,可以说他的皇位有一半是捡来的。说起宋真宗,最著名的还是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南下,深入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澶州一旦失守,北宋国都东京(汴梁)岌岌可危。这时候有人劝说宋真宗难逃以避锋芒,宋真宗同意了。但是一代名相寇准却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并认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都该杀。寇准先是列出了南逃的种种危害,后又鼓动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抵达澶州后,寇准鼓舞将士们士气,宋军士气大振,辽军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加之辽将萧挞览被射死,辽萧太后多次请求议和。

宋真宗本来就无心恋战,竟说出了这番话:“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意思就是实在不行,赔款上百万也行,一个皇帝竟懦弱到了如此地步,国之哀矣。

最后和议的结果为: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到了后来,宋真宗产生了封禅的念头,竟然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后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明明资质不够,却还是劳民伤财。

泰山封禅宋真宗把节奏带坏了,使得后面就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这秦皇汉武着实被黑了一把吧,没想到你个宋真宗竟也想封禅。

以上就是 为什么宋朝以前,很多皇帝都会封禅泰山,为何宋代以后就没有了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补充和评论。


狼烟烽火何时能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封禅的概念。

  • 什么是封禅?

我们可能都知道,古人对于天地是非常敬畏的,所以在古代的一些重要场合或者节日经常会祭祀天地。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因此就连皇帝也只不过称自己为天子。古代以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因此最初的封禅,就是单单指的祭祀天地,不过发展到最后,封禅已经成了帝王们巩固皇权、宣扬教化与夸耀自身功绩的一种手段。

《管子·封禅篇》中记载:‘’……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由此可见,封禅这回事从三皇五帝时期便已有之。

  • 为什么要选在泰山封禅?

在古人心中,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泰山是天下间最高的山,被尊称为“岱宗”。它也被认为是一座能“直通帝座”的神山,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另外,在古代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的帝王因此认为把泰山的神祗哄好了,那么天下也就会跟着安定了。

  • 封禅有哪些“潜规则”?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但是封禅的条件非常苛刻,一般来说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天降祥瑞才有资格举行封禅,以此来向天地报告自己重整乾坤的功绩,同时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可以说是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因此在历史上,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寥寥六位皇帝进行了泰山封禅。

那为何宋代以后没有皇帝封禅泰山了?

简而言之来说就是宋真宗赵恒的封禅泰山行为侮辱了这个帝王最高荣誉,让封禅彻底掉价了,所以宋真宗之后,元明清三朝再无帝王前去封禅泰山。

宋真宗赵恒这个死要面子又耳根子巨软的怂蛋都能封禅了,那后世帝王再去封禅还有何意义?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道道的历史世界


封禅就是帝王给自己的奖赏,除了劳民伤财,好的作用微乎其微,秦皇汉武这种好大喜功去封禅也正常,还好比较欣赏的帝王宣帝刘洵,文帝杨坚,太宗李世民,太祖赵匡胤没去,刘秀也比较欣赏,真希望他没去过!


welpen


所谓封禅(shan四声),封指的是拜天,禅指的是祭地,泰山封禅当然是规格最高的,统治者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君权神授,天命最高,历史上有6位: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宋真宗因为签订《澶渊之盟》为后世所不齿,特别是汉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表示不愿与之为伍。


奔跑的蜗牛30815


宋真宗封禅让封禅掉价了 以前在泰山封禅的皇帝都是雄才大略的 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 但宋真宗有什么资格和和他们同列 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算什么功绩 把封禅的档次严重拉低


风来的时候


泰山在山东!不是让石敬唐割让给了別人了吗!!!?怎么去封禅???


柳生神严


他们自认为不够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