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伴隨財富的增加,我們的教育追求也越來越高,國際學校成為其中追逐的重點,近期不斷有人諮詢,我把過去的文章再整理供大家參考,本篇為其三,談談課程選擇。


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目前最流行的國際課程大約有三個,分別是A-Level,IB和AP,其他基本都是小眾課程,比如加拿大、新西蘭等課程,我不詳細介紹了,今天主要分析介紹一下這三種主流課程。

1、三種課程的基本情況

先說IB。IB課程是所有國際課程裡營銷最成功的,在中國國際學校市場里長期擁有高大上的形象。IB課程應該說是一個有情懷的課程,起源是為一些外交官子女上學創辦的,相對偏重人文,對語言要求比較高,與中國傳統的中小學教育理念與方式差別最大。

IB課程宣揚的理念俘獲了很多教育理想主義者,口碑不錯,但可能並不實用?拿到好分數是比較困難的。同時這個課程在中國引進推廣得較晚,還不夠成熟穩定,這也是一個不足之處。

A-Level課程是非常經典的英國中學課程,目前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60個課程中心。這個課程歷史相對悠久,在國內推廣得也比較早,相比而言,成熟穩定是其最大優勢。

因為種種原因,英國的教育產業做的很成功,教育產品與服務的產品化做的很好,比如中學的A-Level,大學的HND,以及配套的語言測試雅思等。因此,A-Level的標準化同樣很完善,有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考試,還有標準的教師培訓,這是AP等難以比擬的。此外,在學習上,該課程相對接近中國現有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偏重知識學習與考試,中國學生適應比較好。

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AP課程是伴隨赴美浪潮興起的,應該是目前中學裡規模最大的課程。但嚴格來講,這個名字是比較荒誕的,世界上根本沒有AP中學課程這個說法。AP實際是美國大學理事會針對學有餘力的高中生搞的一個大學先修課程,並非中學課程,或者還不如說是大學預科課程。

美國優秀的中學生往往會提前學習一些大學課程,在縮短大學學習時間的同時,也節約了學習費用。同時AP還可以作為優秀學生的佐證,對升學有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美國優秀中學生考AP的情況比較普遍。當然,他們的目標成績都是5分,4分以下對於升學只有減分效果,這也是想提醒大家的。

目前國內號稱設置AP課程的學校或國際項目,實際上就是仿效美國的中學課程架構搞的,一般分為語言、數學、科學、文化等多個板塊,因為後面都會銜接AP考試,於是稱之為AP課程。美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全國性課程標準,只有簡單的大綱似的考核要求,因此,目前國內仿美的AP課程幾乎都不一樣,只是大同小異。

AP課程的缺點是不夠成熟,沒有統一標準,質量好壞與舉辦者水平有很大關係。當然,現在舉辦者都會強調有美國幾大機構的認證以保證質量,其實這些認證也只能保課程基本合格,不能判斷好壞高低。

2、三種課程的優勢分析與選擇策略

很多三個課程都開的學校,都按以下邏輯介紹這些國際課程:

IB課程最難,英語基礎好,學習好的學生才可以去學,有些學校則通過考試篩選,成績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選擇學習IB課程;
想留學英國的學生應該選擇A-Level,這是英國在全球推廣的中學課程標準;
想留學美國的學生則應該選擇AP課程

坦率地說,以上說法多少有些偏頗,或者說不準確。

首先,去美國讀大學首選AP的說法有道理,主要原因在於其課程體系與教育學習方式都比較“美式”,課程銜接上的確有優勢,尤其是AP考試成績對於申請好大學有重要支撐價值,未來到美國後,AP成績也可以直接兌換部分學費,的確省了一點時間與金錢(但不宜過度放大,不可能換太多)。

對於多數中國孩子而言,AP課程容易拿到好的GPA,在學習方式和文化上也能提前適應,算是不錯的實惠選擇。但就整體來看,AP課程更像一個大雜燴,缺少統一嚴格的質量控制與測量,主動權基本掌握在學校手裡。

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此外,關於AP課程也有一些誤導需要澄清。大家仔細想想,美國大學在招收中國學生時,如何選擇和評定?他是在錄取國際學生,根本沒有指望中美的課程學習一樣,更重要的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優秀” 蜚聲國內外,一個是中國課程體系下的GPA,一個是模仿美英課程體系下的GPA,哪個更有說服力?可能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事實上,前幾年留學美國知名大學的中學生,多數來自重點中學校本部,而不是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這也側面佐證了國內課程體系的價值。

去英國留學就讀A-Level課程,我比較贊同。第一是因為中國孩子比較適合該課程,挑戰小,容易拿高分(GPA),而且A-Level成績能得到英國相關機構的確認和監控,可信度極高。第二,英國大學非常認可該課程,其成績對求考英國大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三,該課程成熟度高,質量保障與規範好。第四,更重要的是,牛津、劍橋等英國知名高校在中國的招生量遠遠大於美國的常青藤學校,甚至高出幾十倍,動輒一個學校錄取上百中國人,機會與性價比都比較好。

原則上來講,讀A-Level課程不會影響學生申請美國學校,因為美國大學在評價國際學生時,更看重學生在某個課程體系下是否優秀,而不看重學生選擇了何種課程體系。但顯然,美國高校對A-Level的信任度遠遠不及英國高校。

對於IB課程,我建議謹慎選擇。這個課程設計充滿了教育理想,但對多數中國學生來說挑戰太大,很難拿到好的成績,最後必然會決定性地影響是否能申請到優秀學校。也就是說,從功利角度看,這個課程有點兩不靠。當然,對於有多元追求的人而言,IB課程也是選項之一。

無論哪種課程,都有其優勢與不足,如何選擇還是要根據你的定位與學習目標而確定。

3、讀中國的課程,也可以出國留學,不一定非要讀國際課程

如果我們的目的僅僅是出國留學,那麼,不一定非要讀國際學校,國際課程。從課程角度看,我國的中學課程也是一種選擇。

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美國也罷,英國也罷,大學最看重的成績是你中學三年(四年)的GPA,比較不會在意是不是他們的課程,因為大學是招國際學生,沒有指望也沒有要求必須學習他們指定的課程。

更重要的是,中國基礎教育的質量還是有口碑的,尤其在英國,比如最近劍橋對中國高考成績的認可。原則上講,和其他國際課程相比,中國教育體系下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更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也就是說,讀國內課程也可以申請到好學校,同時,家長也可以省去好幾十萬的學費。

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國外名校,對於極少數非常優秀的學生,根本沒有必要讀國際學校與國際課程。早期,拿到美國最著名大學錄取的學生,絕大多數也是來自校本部,而不是國際部,就是很好的例子。

目前一些中學在本部也開設了一些功利性的“出國班”,的確可以考慮,只是一些學校做法過於功利,國內課程學的不夠紮實,完全是另外一種針對美英學校的“縣中”模式,的確有不足。

對於大多數不那麼絕對優秀的孩子,不能兼顧,毫無疑問首選國際學校與國際課程,一方面能把語言練習好,另一方面提前適應國外的文化和學習方式。

此外,僅從所謂質量追求和高校的長遠發展看,

優秀的孩子可能也不一定非要讀海外高校。

2017年NEWs的排名中,清華大學的工程教育、計算機學科分列世界第一與第二,超越了MIT等名校。對此我們不必太當真,真以為自己很偉大了,但至少說明我們不差,已經趕上來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會有很多學校與學科進入世界一流,還有必要出去嗎?日本現在就是如此,出國留學人數大幅下滑,其根本原因是本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上來了,沒有必要出去了。

中國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非要讀海外名校

4、平衡好名校與好成績之間的關係

這裡想做一點提醒,2017年/2018年美國著名高校的錄取結果說明,伴隨對錄取學生的跟蹤評價,美國大學已經開始對中國的中學形成一個有效的經驗評價,優秀的中國中學被標記。美國大學信任這些中學的評價,尤其是成績評價,比如南京外國語學校等,這些中學的學生獲取名校的機會顯然在放大。

但有一個基本邏輯不能顛倒,這個結果是好學生聚集形成的,並不是你進去就會變成好學生,不宜過度放大學校與老師的價值。去最好的學校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可能不一定。

GPA是海外高校最看重的核心成績(不是各種標準化考試成績,如SAT、託福、雅思等等,這是一定要明白的基本道理)。好中學意味著信譽高,GPA可信,機會大,但取得好GPA的難度也大。

如果拿不到好的GPA,進海外知名高校的成績機會就沒有了,這也是進好中學的不足。不妨考慮選擇一些一般的,但有特點的國際學校,孩子的優秀之處可能更容易在這類學校裡顯現出來,不僅容易拿到好的GPA,也往往容易獲得學校給與的更多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 最後想再強調一次,這一系列判斷不是專業判斷,只是站在普通家長的角度,根據他們關心的價值判斷做的分享。存在一些理論不正確甚至錯誤,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