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維自殺殉國後,仍然被人剖腹取膽?

姒莞萱


姜維是三國後期蜀國名將,也是一個在民間頗具盛名的英雄。只可惜,此人死的頗為慘烈,甚至傳說曾被剖屍取膽。在一些影視劇中,甚至演繹了姜維自盡殉國的情節,令人觀後頗為悲慟。不過,正史中的姜維並非自殺,其被剖腹取膽之事,也是具有爭議的。

如以陳壽所著《三國志》為據,則姜維系死於魏將之手。諸葛瞻兵敗綿竹後,劉禪投降於鄧艾,而姜維等人接到投降命令後,雖有不甘,還是前往鍾會處投降。然而,鍾會寵信姜維,有擁兵自立的野心,不料引發魏國將士不滿,招來了殺人之禍:

“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三國志》卷四十四

按陳壽之說,當時鍾會頗為看重姜維,甚至到了“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的地步。在鍾會看來,中土名仕諸葛誕(字公休)與夏侯玄(字太初)都不如姜維。此後,鍾會汙衊鄧艾,率姜維等人赴成都,自稱益州牧被判曹魏,並打算撥給姜維五萬人馬作為前驅。但令鍾會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番部署卻引發了部將的不滿,反被手下殘忍殺死。在這場兵亂中,姜維及妻兒均被誅殺。

而姜維死後被剖屍取膽一事,並非陳壽所述,本系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引據西漢陸賈政論散文集《新語》之說:

“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升】大。”——陸賈:《心語》

不少人覺得,姜維死後被剖,乃是因為他窮兵黷武,不自量力,在任期間連續十一次北伐,引發了將士的憤怒。但須知陸賈原文本是在美化甚至於拔高姜維。陸賈還稱:“時蜀官屬皆禾下英俊,無出維右”。顯然,聲稱姜維被剖屍取膽的陸賈,是在盛讚姜維。可在陳壽看來,姜維之死卻有些製作自身的意味:

“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至隕斃。”——《三國志》卷四十四

因而,歷史上的姜維並非自殺殉國,而是投靠鍾會後,試圖煽動鍾會某亂後再傭兵復蜀,結果弄巧成拙,被魏國兵將誅殺。至於他死後被剖屍取膽之事,則是陸賈的溢美之辭。當然,或許魏軍出於激憤,把姜維剖屍,亦在情理之中。只是,人膽焉能大如升斗?

另外還需指出的是,很多人覺得他是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這主要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諸葛亮死後,接連兩任蜀相都不是姜維,分別是蔣琬和費煒。姜維在蜀國的地位,遠不如羅貫中在歷史小說中描述的那般重要。


史海爛柯人


其實,姜維的歷史形象被太多的人拔高了,在三國那個素以忠義和門第衡量一個人的時代,姜維的在川蜀政權中的形象並沒有我們如今所瞭解的那麼偉岸,只不過,我們用如今的視角來看曾經的姜維,能夠得出一箇中肯的評價:


姜維是個好將軍,但是不是一個好臣子。


也許很多人是因為姜維的這句話所感動的:


密書與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沒錯!這零星的字眼裡我們是能夠看到一位滿腔愛國熱情的臣子,可是對他川蜀百姓來說,姜維不是一個好人,也並非是一個好臣子。


在姜維執掌川蜀軍政大權的時候,一共有11次,我能知道戰爭不怕打決戰,就怕打消耗戰。消耗戰這玩意不僅僅是損害國家經濟基礎,還會將百姓的生活置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且川蜀之地經過諸葛亮的連年征戰,好不容易休戰了一點時間,可是姜維在上臺之後,百姓的生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劉備建立川蜀政權的核心理念是民心,其次才是戰爭。而民心往往是需要幾代君主勵精圖治才能夠換回來的,可是在後三國時代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民心,人們早已經厭惡了常年的北伐征戰,無論這個人是處於擁護國家,還是為了民眾。他們所考慮的最為直接的利益是,我無地可耕,我沒飯吃就會餓死。


這才是百姓最為關注的焦點,而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或許也會知道姜維北伐所代表的的不是朝廷,而是有一點他自己的私心,一點希望讓自己能夠穩抓軍政大權的私心。


所以,當時的朝堂之上才會有人極力的排斥他,無論是劉禪,還是諸葛瞻、黃皓等,他們都希望卸掉姜維的兵權,進而扼制姜維常年北伐的決心,可是姜維自己溜了,他自己跑到沓中屯田去了,因為他仍然想要北伐。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姜維所做的是為了國家,但是我前面說了,不站在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角度來為國家,那純屬就是扯淡,純屬就是無稽之談,沒有民心,何來的川蜀政權。


在姜維接到劉禪的詔書之後,他是有點憤怒的,他不明白為什麼後主劉禪不反抗一下就舉城投降了,他姜維完全可以重新拿下成都,可是有沒有想到?百姓會不會同意?


姜維在投身於曹魏鍾會帳下的時候,鍾會有謀反之心,後來被亂軍殺害,史書記載姜維最終被“剖腹挖膽”,就算是姜維曾經是他們的敵人,那麼也不至於這麼殘忍吧?答案正是在這裡,常年的征戰受到波及的不僅僅是民眾,還有川蜀和曹魏的士兵們,他們的心裡也不樂意。


士兵的仇恨會疊加,也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出了來宣洩幾十年疊加的這種情緒。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見到平常脾氣不大的人,要麼不發脾氣,一發就是排山倒海的憤怒。這個例子正好可以放在曹魏的那些士兵身上,誰不希望能夠在和平年代安安穩穩的生活,誰希望自己每天苦哈哈的打仗?


所以,姜維的這種下場可能他自己也能想到。姜維是出發點是對的,但是他可能忘了,衡量能臣和勇將的標準是民眾的擁戴,而不是一個人的功績。


歷史總探長


263年8月,曹魏發兵18萬進攻蜀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潰後,和前來救援的廖化、董厥、張翼等人退守劍閣關。鍾會的十多萬人馬進攻一個多月毫無結果,意欲退兵。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劉禪投降。

不久劉禪的詔書傳來,要求姜維投降曹魏。姜維和眾將士感到悲憤不已,紛紛拔出寶劍劈砍石頭,發洩怒火。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姜維向鍾會投降。264年元宵節剛過,鍾會和姜維在成都密謀叛亂,但被衛瓘識破,曹魏士兵發生火拼,鍾會、姜維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則被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膽,碎屍萬段,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恨之入骨。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維呢?

一、姜維是“曹魏”叛徒,並多次北伐曹魏,造成大量曹魏士兵死傷。

姜維本是天水郡冀縣人,姜氏是當地望族,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俘。之後,姜維受到諸葛亮和劉禪的重用,從俘虜一路做到了蜀漢大將軍,成為蜀漢後期的棟樑之才。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丞相遺志,多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極大困擾。特別是狄道一戰,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曹魏士兵死傷數萬人之多。

姜維的叛國行為為曹魏士兵不齒,而且姜維多次北伐,造成曹魏軍民死傷無數,所以曹魏士兵對姜維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

二、姜維是謀害鄧艾的主謀之一。

蜀漢滅亡,鄧艾是頭功,但鄧艾的下場卻是被下獄收監,鄧艾所部許多士兵因此受到牽連。他們認為,是姜維和鍾會兩人合謀陷害了鄧艾,所以藉此機會為鄧艾伸冤報仇。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姜維是否參與謀害鄧艾,但鍾會應該和姜維商議過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維的支持。

三、姜維挑撥鍾會叛亂,借刀殺人,意欲光復蜀漢。

投降後的姜維得到了鍾會的厚待,兩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而且稱姜維的才能與夏侯玄和諸葛誕不分伯仲。姜維看出鍾會的野心不小,於是便想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光復蜀漢。姜維的計劃是借鍾會之手誅殺曹魏骨幹將領,然後伺機殺掉鍾會,坑殺曹魏士兵。所以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書“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263年冬,姜維隨鍾會一同進入成都,將鄧艾收監。此時鐘會已經得意忘形,自以為扳倒了鄧艾,就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馬昭寫信給鍾會,說賈充將帶兵數萬下漢中,自己將屯兵十萬於長安。鍾會一看,司馬昭要來收拾他了,於是計劃立即謀反。姜維建議鍾會擇日召集軍中牙門騎都以上軍官、護軍、郡守和蜀漢舊官,將他們牢牢控制,並用親信接替他們的位置,再將不配合的士兵予以坑殺。

正月十六,鍾會按照姜維的計劃將上述官員牢牢控制,但許多士兵則歸鄉心切,不想為鍾會賣命,鍾會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坑殺準備。但消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騷動,姜維建議鍾會盡快殺掉牙門騎都以上的軍官,以絕後患,但鍾會遲疑不決。十八日,士兵發生變亂,矛頭直指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在徒手殺掉5、6名敵兵後被亂刀砍翻在地,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維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其“膽如升大”。隨後,將姜維的家屬一併虐殺。姜維的計劃就此破滅。

這場變亂持續了數日,成都遭到洗劫,張翼、關彝(關羽之孫)、劉璿(劉禪太子)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的後宮、宮女被曹魏軍官玷汙。而鄧艾也在綿竹被衛瓘滅口。這個故事被羅貫中演繹成“一計害三賢”。


石頭說歷史


姜維自殺殉國後,仍然被剖腹取膽在我們看來是有點不尊重對手了,不說對這樣忠義之人厚葬吧,也不應該如此侮辱吧。但是站在魏軍的角度上看,就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了,姜維就是死一萬次也不會得到他們的尊重!那麼魏軍為何會如此恨姜維呢?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姜維詐降。

姜維投降鍾會,事情敗露之後證明姜維是詐降,自古以來領兵最怕敵方詐降,也最恨敵方詐降,所以即使姜維自殺也抵消不了魏軍對詐降的痛恨,以至於對他剖腹,並且殺了他全家老小。

第二、姜維策反鍾會,險些把十萬士兵的性命搭進去。

姜維策反鍾會也是讓魏軍對他深惡痛絕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導致很多魏軍將領喪命,也是因為他,差點讓鍾會把十萬士兵捲入謀反叛變當中,陷入萬劫不復,你說魏軍將士能不痛恨他嗎?



第三、姜維與魏軍本就結下深仇。

最後一點是姜維在數次伐魏當中與魏軍結下了很多新仇舊怨,但是這點仇和前兩者相比,反而是最小的,畢竟兩軍交戰有所損傷也是在所難免的,各位其主麼。所以這隻能算是其中一個比較小的因素。

總之如果站在魏軍的角度上看,姜維的忠義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對姜維的恨已經把這些都掩蓋下去了,所以姜維死後還被剖腹取膽,甚至被滅滿門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可以尊重姜維,但是不能要求差點被他帶入萬劫不復的十萬魏軍也對他尊重!我是歷史白話君,如果你對我的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到留言區留言指正,謝謝!


歷史白話君



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分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伐蜀,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由祁山進攻武街、陰平橋頭切斷姜維退路,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由狄道進攻甘松、沓中並直接進攻姜維,鍾會親率十餘萬人為東路軍,由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三人都想爭奪滅蜀之功,鄧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想出奇謀,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議被採納後,鄧艾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兵臨成都,劉禪因驚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鄧艾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後,要求姜維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維不得已而投降鍾會,後來鍾會在成都謀反,監軍衛瓘率軍誅殺鍾會,姜維也在亂軍中被殺,並且被剖腹取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原因之一姜維投降鍾會離間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意圖恢復漢室。滅蜀的第一功臣是鄧艾,姜維為何會投降鍾會,除了痛恨鄧艾滅蜀以外,鍾會也是一個野心家,腦後有反骨,姜維正是想通過鍾會謀反,然後在殺掉鍾會,以此來興復漢室。姜維也曾秘密告訴劉禪:陛下先忍耐一段時間,臣自有妙計恢復漢室。


姜維投靠鍾會之後,積極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姜維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爭攻之心,鍾會更是屢次請教姜維如何排擠鄧艾,奪得滅蜀第一功。姜維便與鄧艾積極謀劃,蒐羅鄧艾謀反的證據。鄧艾也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佔領成都後,鄧艾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蜀中官吏,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員,要麼被任命為當地官吏,那麼被鄧艾蒐羅為自己的部下,而這一切並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同意。


因此司馬昭對鄧艾也是又愛又恨,更擔心鄧艾會謀反,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姜維鍾會於是就密謀誣告鄧艾謀反,上書司馬昭說鄧艾在蜀中擅自籠絡人心,召集兵馬,意圖謀反。司馬昭自然知道鍾會的意思,但鍾會不但功高震主,最主要是做事沒有徵求司馬昭本人同意,司馬昭也顧不得鄧艾是否謀反,只想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於是司馬昭就派監軍衛灌,前去成都捉拿鄧艾,鄧艾父子均被收押。


原因之二姜維勸說鍾會謀反。司馬昭拿下鄧艾後,命衛灌將鄧艾父子押回洛陽,鍾會到達成都後,親自審訊並侮辱了鄧艾,姜維對鄧艾更是嗤之以鼻。但司馬昭開始對鍾會不放心,此時鐘已經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威震西土。於是司馬昭給鍾會修書一封,上面寫著:(司馬昭)因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特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一萬進入斜谷,我(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駐紮長安,為將軍(鍾會)接風。鍾會驚慌失措,便對姜維說:司馬昭這是懷疑我,如果司馬昭真心歡迎我凱旋,怎會率十萬大軍前來迎接。姜維也看出了鍾會心思,便勸諫鍾會:今將軍帶甲數十萬,唯一忌憚的鄧艾也被收押,功名天下無人可比,完全可以在蜀中稱王,又何必寄人籬下,再者即便回到長安,司馬昭也不會放過將軍。


最後姜維、鍾會之死。於是鍾會思慮再三,決定採納姜維的建議,然而應鐘會卻不知,自己也是姜維的一個棋子。鍾會宣佈謀反後,召集各路官員,前來議事,鍾會勸說:司馬昭背主弒君,人神共怒,我已決心反叛,眾人都不表態支持,於是鍾會便將所有官吏收押。姜維勸說鍾會將所有官吏坑殺,重新任用,鍾會採納建議,決定第二天處決所有不服從的官吏。


由於做事不秘,其中一位官吏的部下,悄悄將消息報告給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在加上官吏大多是司馬昭的舊部,不願謀反,於是魏軍一時間一起興兵討伐鍾會。大軍殺入鍾會府中,姜維鍾會率幾百人迎敵,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


姜維死後,衛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參與陷害鄧艾,於是將鄧艾父子在綿竹地區處死,為了推卸責任,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姜維,於是姜維便成了魏軍發洩的對象,官員們將姜維破腹取膽,挖心取肺,以此來表達憤怒,之後又殺入姜維府中,將姜維家小滿門抄斬,可憐唯一對蜀漢忠心耿耿的姜維,卻落得如此下場。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之死?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姜維這個人,對魏國來說,真的是千刀萬剮都不過分。

我們知道,對軍人來說,忠誠是最重要的。當自己國家面臨滅亡的時候,軍人挺身而出保衛祖國是沒問題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主子已經被團滅了呢?或者主子已經投降了。這時候一般軍人有兩個選擇:

1. 投降。

比較典型的是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之後,張郃、高覽一看,得了,老大不行了,良禽擇木而棲,投降。

2.死戰。

這裡舉個謀士的例子,陳宮。呂布投降以後,作為呂布的重要謀士,陳宮“伸頸就刑,眾皆下淚”!伸著脖子就讓曹操給砍了。

但姜維都不是。

對姜維來說,劉禪投降以後,他可以選擇投降,反正原本是魏國的降將,再叛變一下,其實在三國裡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有一個將領叫孟達,就先是蜀將,隨後降魏、再叛變回蜀國。後來被司馬懿殺了。

姜維也可以選擇不投降,死戰到底。那魏蜀吳三國估計都得敬姜維是一條漢子。

結果姜維偏偏是詐降。

這在邏輯上就說不過去了。畢竟姜維先叛變魏國去了蜀國,然後蜀國都投降了,魏國也沒給姜維甩臉子,結果姜維還是詐降。

所以對魏國來說,姜維這個人就完全沒有立場可言。

這種人不弄死,弄死誰?


酒騎風


“膽大如斗”,這是一個形容人膽量極大的古漢語成語,看似很平淡,然其背後卻有著一段非常悲壯而令人嘆惋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蜀漢名將——天水姜伯約!

公元264年正月,鍾會與姜維密謀反叛,然消息走漏,隨即引起了軍中一片騷動,後在監軍衛瓘的號召下,鍾會手下士兵譁變,矛頭直指鍾會與姜維二人,當即鍾會便被亂軍砍死,姜維在一番搏殺之後也終被魏兵所殺,然姜維死後卻仍不解當時魏兵之恨,被魏兵剖腹取膽。據《三國志》記載:

“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這便是“膽大如斗”這個成語的來源!話說姜維畢竟是一代名臣,既然已經為國而死,應當贏來時人的尊重,為何在其死後,卻還遭受到了“剖腹取膽”的羞辱呢?時魏兵為何如此痛恨姜維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叛國降將

姜維本是魏國將軍,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因被天水太守馬遵懷疑有異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諸葛亮,儘管在小說中這一情節被美化成了“棄暗投明”,但姜維對於魏國來說,不過一個叛國之賊罷了。

北伐結怨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這不僅僅對蜀國造成了極大損耗,對魏國而言也是一個災難。姜維從一個魏國降將一路做到了蜀國大將軍,其才能是無可否認的。其繼諸葛遺志,數次北伐,光復漢室之心是值得後人所欽佩的。然作為當時戰爭的發起者,姜維無疑是魏軍極度痛恨的對象。據《三國志》記載,姜維一生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所謂“九伐中原”實為泛指!而這十一次的北伐過程中,對魏軍的損害是極大的,特別是姜維第八次北伐,據史料記載,此次北伐,姜維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人。相比當年諸葛北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之姜維本是魏國叛臣的身份,試問魏軍將士怎不對姜維恨之入骨!

策反鍾會

說到計害鄧艾,這個其實到和姜維關係不大,鄧艾之死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其拿下成都後擅自循照東漢將軍鄧禹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官吏,又怎能不讓司馬昭生疑,落口舌於鍾會!不過說到策反鍾會,到確實與姜維有著一定的關係,不過姜維的意圖也並非幫鍾會謀反,而是想借刀殺人,趁機復國。當時姜維的支持讓搖擺不定的鐘會決意反叛司馬昭,後姜維又慫恿鍾會設法殺害一些重要的魏將,好讓自己殺了鍾會後使得魏軍群龍無首,進而達到光復蜀漢的目的。

時姜維曾有密信於後主劉禪: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然這種復國手段在時人看來是十分卑劣的|,故陰謀敗露之後,新仇舊恨激起了魏軍心中的憤懣,故姜維遭到了魏軍“剖腹取膽”的羞辱!不過姜維對蜀漢的一片赤誠之心,還是很令人欽佩的。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公元263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為三軍統帥,指揮三路大軍進攻蜀漢。鍾會自領東路軍十幾萬人。進攻漢中。

諸葛緒領中路軍,進攻陰平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鄧艾領西路軍,同在沓中的姜維展開正面決戰。

東路軍很快佔領漢中。姜維率軍巧妙跳出諸葛緒的包圍圈,趕到劍閣,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一時間,鍾會是進也進不去,就這麼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時,素有謀略的鄧艾想了一個奇招,他準備撞撞運氣,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心臟。如果蜀漢有兵把守在那兒。他們的小命兒可就交待這兒了。

但沒想到的是,蜀漢沒有派兵把手,他們到達摩天嶺之後,知道田章已經把江油的三千士兵擊潰。於是鄧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取涪城,佔綿竹,諸葛瞻父子皆陣亡。

隨後直插成都。後主劉禪率百官,舉城而降。劉禪投降的詳細傳到了劍閣,姜維等人聽說後,紛紛拔劍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憤交加。

沒辦法,蜀漢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維也只能投降於鍾會。但他沒有死心。投降鍾會以後,鍾會對待姜維也是禮遇有加。

姜維為鍾會建言獻策。兩人關係迅速升溫,其實姜維心中還有一個復國的心願,他要攛掇鍾會謀反自立。然後自己再殺掉鍾會,光復蜀漢。不知道怎樣的信念,來支持他完成復國大業。

他修密書一封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這是何等的執著!在命運的夾縫中,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天改命,光復蜀漢。這是後三國時期的唯一一個。

他也是在後三國時期充滿爾虞我詐、背叛與反背叛層出不窮的環境中一股清流。

姜維和鍾會開始密謀,第一步,必須先奪了鄧艾的兵權,正好鄧艾率先攻破蜀漢,立下不世之功。開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義與劉禪簽訂協議,並大肆分封自己的將領擔任蜀漢的地方官。可謂是愚蠢之極。此舉正好給了鍾會等人的藉口。

於是鍾會向司馬昭打了電報說鄧艾在蜀漢這邊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種添油加醋。司馬昭聽了必然是大怒。讓鍾會進軍成都,接管兵權。把鄧艾放進囚車,押到洛陽。監軍衛瓘先鍾會一步抵達成都,繳了鄧艾的械。

鄧艾倒也沒反抗。乖乖的進了囚車。鍾會隨後趕到,接管兵權。此時的鐘會掌管了三路大軍,加上蜀漢的降兵。共20多萬大軍。一時間風頭無兩。威震蜀漢。

姜維加緊說服鍾會自立,不然司馬昭也不會饒他。後來鍾會腦袋一拍,想出來一個假借魏太后遺詔,奉命討伐司馬昭的理由。

但是這個理由毫無說服力和讓大夥兒信服。首先大夥兒懷疑這詔書的來歷。其次魏軍出征,家眷都在國內。

所以,沒什麼人同意。反倒讓大夥兒覺得你鍾會是在造反而不是什麼護駕。鍾會見魏軍將領不願意造反,於是把他們都抓起來。

姜維建議,鍾會把這些軍官都殺了,換成自己的親信。但是鍾會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殺了這些將領。自己或許就不是姜維的對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這些將領無可奈何。

最終,還是聽從了姜維的建議。挖了坑,準備讓這些魏軍將領填坑。

但這個事兒讓人走漏了風聲。一時間,這些牙門將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鍾會他們殺掉。

於是爭先恐後,殺向鍾會和姜維。雙拳難敵四手。

鍾會和廖化、張翼這些蜀漢舊將被魏軍殺死,姜維眼見大勢已去,心想:“剛伺候完一個弱智的劉禪,又碰上優柔寡斷的鐘會,這個計謀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虧一簣。於是拔劍自刎。可憐姜維的妻子家眷全部慘死。

為什麼剖腹取膽

姜維自刎以後,魏軍發現姜維的屍體,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姜維鼓搗鍾會謀反,並且想要坑殺他們。這個姜維,太壞,這麼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報。所以氣就不打一處來。拿刀剖開姜維的屍體,取出他的膽,發現有雞蛋那麼大。而後又為了洩憤,把他的屍體砍成幾段,暴屍荒野,並且不許下葬。

姜維的親信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維的四肢撿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帶名將就此隕滅。

姜維死,蜀漢亡。


覺得小編叨叨的不錯的,可以加波關注,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


小王看三國


誠邀,如題。姜維被人刨腹取膽,這件事是歷史上有記載的。


在《世語》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話說姜維投降鍾會後,真正做到了身在曹營心在漢,姜維看出來鍾會有謀反之心,所以勸說鍾會設法殺戮魏將割據成都自立為王,在姜維的慫恿下,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於是鍾會誣陷鄧艾造反,司馬昭派人將鄧艾收押,鍾會進據成都,自稱益州牧。鍾會想讓姜維帶領五萬人為先鋒討伐司馬昭,而姜維想先借鍾會之手殺盡魏將,而後再殺鍾會,復興蜀漢。據說當時鍾會軍中忠於司馬昭的軍士被殺戮殆盡,成都城內一片血雨腥風。

所以這就是姜維死後屍體被辱的原因

姜維忠於劉禪,蜀人心中他是英雄,可是在魏軍眼裡,姜維的做法無異於當年蠱惑紂王的費仲尤渾,是以魏將士對姜維的計謀十分憤恨,但是姜維已死,為了洩憤,魏軍又剖開姜維的屍身,所謂挖心看膽,只不過為了侮辱姜維,不留全屍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姜維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一代名將,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姜維其實是魏國人,出生於甘肅一帶,他一開始是為魏國工作的,是個小軍官,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有一個計謀被20多歲的姜維給一眼看穿了,諸葛亮至此對這個年輕人上了心,於是小施策略,使其投降於蜀漢,並且重用姜維,可以說諸葛亮是姜維的伯樂,才子姜維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後來開始統領蜀國的三軍,姜維全心全意地輔佐著劉後主,他多年被諸葛亮教育,腦子裡想的都是恢復漢朝的想法,曹魏在他眼裡就是逆臣賊子,他的人生就是為了要滅魏而戰。


但是姜維是生不逢時,他所在蜀漢的實力遠遠不如曹魏,晚年的姜維遭遇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鍾會和鄧艾伐蜀,劉後主投降了鄧艾,讓在外面征戰的姜維投降於鍾會,如果姜維也跟著投降,他也許就可以保全性命,度過一個平和的晚年。



可是姜維不是這樣的人,到了最後還要拼搏一下,他帶著自己的兵馬在投降鍾會的同時,開始離間鍾會和魏國的關係,因為鍾會這個人是有野心的,想取司馬昭而代之。鍾會先是汙衊鄧艾要造反,鄧艾被司馬昭給抓了。鍾會帶著眾多的兵馬進入了成都。此時鐘會和姜維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鍾會想讓姜維帶著大批兵馬去討伐司馬昭,而姜維呢,想借著鍾會的手把一些魏國的名將幹掉,然後再殺鍾會,取得兵權,重振蜀國。但是此次的計策沒有獲得成功,姜維的行動敗露了,結果鍾會和姜維都被殺害。不過小說《三國演義》中把姜維的死說成了自殺。鍾會如果讓姜維去殺司馬昭,那麼鍾會部隊裡的將領肯定是死路一條,而鍾會如果聽姜維的話,屠殺將領,很多將領也是死路一條,所以那些魏國將領肯定對姜維是咬牙切齒,他們剖開了姜維的肚子,居然發現他的膽與常人不同,膽如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