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明、清都是曾經版圖廣大的東方帝國,為何就沒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幸運21


關注水調大隊,理解更多歷史問題!

如題,唐、元、明、清都是曾經版圖廣大的東方帝國,為何就沒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我們先看唐朝時期,唐朝滅高句麗,百濟,設立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護府,將朝鮮半島的大半部分劃入中國版圖,隨即發生唐新戰爭,唐朝打敗了新羅,新羅成為唐朝的藩屬國,年年朝貢,俯首稱臣。

其次看元朝。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帝國,這個國家非常喜歡土地,打敗了歐亞大陸大部分國家。在公元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臺,國王投降蒙古帝國,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高麗成為元朝藩屬國,但保留國家主權和自身文化。高麗國成為蒙古汗國的內屬國以後,遵照成吉思汗時期確立的制度規定:凡內屬之國,納質、助軍、輸糧、設驛、供戶數籍、置達魯花赤。

1268年,三別抄義軍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戰爭結束,元朝勝利。

1280年,元朝進攻日本,發動元日戰爭。為了打敗日本,元朝將高麗國改為日本行省(即徵東行省)。日本藉助天時地利與人和,打敗了叱吒風雲的元朝,1281年,日本行省更回高麗。1287年,元朝在朝鮮半島重新設立日本行省。1356年,日本行省獨立為高麗。

再次看明朝。1392年,高麗人李成桂發動政變,並讓西方的明朝取名。明朝說:“就叫朝鮮吧。”此時,高麗更名朝鮮。朝鮮認為明朝是一個非常好的主子,嚮明朝稱臣。

最後看清朝。清朝皇權專制非常強,中華文化圈未被資本主義國家打破國門。朝鮮看不到更外面的國家,只看到中國,仍認為中國是非常強大,因此向清朝稱臣。

而且,朝鮮半島在古代屬於不毛之地,地緣不好,收過來不能發展種植業、畜牧業,頂多發展林業和漁業,可是中國自古就是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收朝鮮不划算。朝鮮獨立性比較強,同樣拒絕成為中國一部分,但是古代中國緊緊把握著朝鮮,因此沒必要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結論

中國在唐、元時期已經將朝鮮併入版圖。

個人拙見,見笑諸公。


水調大隊


雖然我國古代唐、元、明、清等朝代幅員遼闊,但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周邊鄰國卻始終沒有完全納入當時的中國領土,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朝鮮半島一直有他們自己的政權,而且他們比較尊敬中國,一直稱臣納貢,表現得很謙卑,所以中國的古代統治者礙於情面很少攻打他們。

朝鮮半島多山地丘陵,他們又有自己的語言文化,我們攻打他們也比較費力,隋朝的時候隋煬帝派兵20萬出征當時的高麗,結果大敗,所以朝鮮半島並不好打。

二是朝鮮半島一直有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語言。大家都知道攻打一個國家容易,但要治理一個國家卻很難,朝鮮半島主要是朝鮮族為主,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我們想要治理他們很難,再加上朝鮮半島多山脈丘陵,在古代是以農業為主,這樣朝鮮半島不是個適合人類大規模居住發展的地方,我們漢人也就不會想遷入居住發展,甚至當時中國的統治者也沒想好好同化發展那塊地方,所以朝鮮半島一直沒有納入中國領土範圍。




長期主義者


元代高麗名義上是藩屬國,實質上跟自家版圖沒區別。1231年,為報復高麗斬殺使者等行為蒙古征伐高麗,之後高麗屢次投降稱臣又屢次發動戰爭。1271年大元立國,1273年元軍第九次征討高麗,將高麗直接劃為元朝的徵東行省。

1270年起,高麗元宗數次遣使至大都為世子諶請婚遭拒,一年後,完成開國大業的元世祖忽必烈方同意以13歲的幼女齊國長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直到1274年年,高麗徹底納入元朝中央政府管理、世子諶才得以與公主完婚。不久,元宗逝世,世子諶即位,是為忠烈王,公主冊封為高麗史上著名的莊穆王后,新王和王后從大都歸高麗。

從忠烈王開始,除去兩位早逝的國王,有元一代,至高麗恭愍王均迎娶大元公主為王后,這些公主在高麗擁有絕對的權威,朝廷甚至撤回了駐高麗的達魯花赤(地方長官),由公主代行元帝國在高麗的權利。高麗國王享有大元中書省左丞相的“榮譽稱號”,首先是元帝國的地方官,其次才是國王,歷代世子皆為蒙古王后嫡出王子,並從幼時送大都學習,直至成為新王登基。

元帝國從未強迫異族改服異裝,對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但是,忠烈王為駙馬後主動下令全國“皆服上國衣冠”,國民改穿蒙古服飾,王公貴族改用蒙古名字表示忠誠。


諾恩吉雅HL


不要用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看待民國之前的朝代和國家。民國之前的中國、朝鮮、越南、蒙古、西藏……等國家地區都是隻有治權,沒有主權的國家。天下所有領土都是當朝皇帝的,皇帝所在的國家就是中國,其他接受華夏文明的國家就是屬國,未接受華夏文明的國家就是藩屬國,未形成國家的就是藩屬地區。天下之大,所有屬國屬地都是自治,只有發生了對中央之國形成了敵對勢力才派兵鎮壓。不存在沒有把朝鮮納入版圖,只不過是朝鮮一直都不是中國的敵對勢力。到了民國時期,脫亞入歐接受了西方的主權國家概念,要不是朝鮮、越南、菲律賓……等屬國成了強國的殖民地,這些地方和西藏蒙古一樣都會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所以說並非是明清時期未把朝鮮納入版圖,而是當時技術不行,無法繪製大地圖。而現在,朝鮮韓國已經是獨立主權國家,中國不方便把朝鮮畫入明清版圖。下圖是1760年美國出版的清朝地圖和康熙時期清朝自己繪製的皇輿全覽圖,都包含朝鮮。




天圓地方14148502


這個問題可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

朝鮮半島是一個較大半島地形,這種地形有著自然而然的地理優勢,就是易守難攻。在政治地緣上一直就是一個比較獨立政治單元,很容易形成獨立的地緣政治,對此可以看看歐洲林立的諸多國家就和歐洲多半島地形有很大關係,雖然自羅馬帝國後歐洲也一直想在建立一個神聖羅馬帝國;但這一名稱只是一個概念。

而朝鮮所處的在東北亞大陸的地理環境中,朝鮮這半島是比較大的的一個半島地形;這一點是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不一樣。

我們很多人認為朝鮮半島和東北陸路相接罷了,直覺上把朝鮮當東北一樣了。其實不然,從地圖上看,朝鮮半島從海上整個包圍著我們的渤海、黃海;朝鮮半島的最南端其實和長江出海口挺近的。

從漢朝開始隨著中國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的逐漸東移、北移。朝鮮這個獨立地緣結構就越來越重要。隋煬帝三徵高麗雖然失敗了,但唐朝建立後,最後一樣要繼續徵高麗,主要從地緣上看朝鮮半島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對中國東北、河北威脅太大。

由後世遼對宋的威脅來看,以及安史之亂興起於河北三鎮,徵高麗是必須。否則,一開國就在幽州和東北那裡有個地方獨立的敵對勢力,那就什麼事都別幹了。隋煬帝的問題是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失去對這些人的控制,進而影響了帝國的穩定。造成了隋朝二世而亡。

隋唐兩朝必須滅掉高句麗也是這個道理,也是從徵高句麗以後,朝鮮半島的勢力就永遠的被控制在半島。而同時中原王朝也明白了半島地形的特殊性,只能征服,無法完全實行郡縣制的統治。

從以後元、明、清和朝鮮的關係看,也基本貫穿這一思想。中原每一個統一的王朝立國初期都要對朝鮮動手,元滅金前先征服的是朝鮮,朝鮮沒有雖被滅國,但基本上也只維持半獨立狀態,和大理國差不多。明朝立國後也是馬上征服朝鮮,高麗王朝李成桂最後臣服明朝,並推翻了高麗王朝;也就是李氏朝鮮的起源。清朝入關前就是先經過丁卯、丙子之役先征服了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並接受清朝的冊封,確立藩屬關係。

但由於地緣地理的影響,朝鮮無論如何征服,中原王朝始終無法對朝鮮有長時間有效的統治;對朝鮮的統治沒有有效的執行下去,幾次仗打下來,從隋唐時就開始默許朝鮮半島的獨立,但同時也打服了朝鮮半島的勢力,使得朝鮮的割據勢力知道自己實力不夠,只能偏安一隅。


沙中土大溪水


朝鮮半島多山多河流,不利於天朝大軍作戰,發動戰爭成本高,效果不明顯。可耕種的優良土地又很少,搶來又沒什麼用。當地又沒有多少值錢的財富,搶不到什麼好東西,頂多能強點年輕女性,數量還不多,質量也不算強。我唐,元,明,清,天朝大軍都忙著搶錢搶糧搶地盤搶女人,這麼多重要的正經事要做,哪有功夫搭理這個半島?


187591627


二戰末期,羅斯福總統曾經問過蔣介石,希望中國能接收朝鮮,但蔣介石認為朝鮮民族獨立已經幾千年,雖然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附屬國,但收歸中國不合適,獨立才比較好。當然獨立的結果就是發生了朝鮮戰爭,並且現在還處於分裂狀態。


Arik8


拿不下來唄。

稱臣納貢也就罷了,如果非要拼了命不計後果的攻擊,不划算啊。

所以,它一直都是我們的屬國,但並沒有併入版圖。


文史不假


實際上唐朝統治過朝鮮半島大部分。元朝對朝鮮控制很強,甚至將朝鮮設為徵東行省,所以國外的元朝地圖是包括朝鮮半島的。明朝出兵抗日援朝保衛了朝鮮,對朝鮮影響極大,朝鮮很感謝明朝,使用明朝年號,自稱小中華,完全依附於明朝,所以明朝沒有必要吞併朝鮮。清朝出兵征服了朝鮮,也出兵保衛過朝鮮,對朝鮮控制很強,袁世凱曾上書主張將朝鮮設為清朝一省,雖然沒有得到清朝同意,但是國外所畫清朝版圖是包括朝鮮的。


胖村有話說


都侵略過別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