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崛起之初,為何沒有吞併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

鳶飛九天2018


清朝崛起之初,朝鮮一直是忠於明朝的,他們始終記著明軍抗倭援朝的恩德,甚至在薩爾滸之戰時還派出兩萬人北上助陣,當然最後被後金打的全軍覆沒。

覺察到朝鮮的調皮後,皇太極兩次出兵討伐朝鮮,第一次是1627年,皇太極派兵入侵朝鮮,兵鋒勢如破竹,朝鮮國王只能逃到海島上避難;第二次是1636年,皇太極御駕親征親率10萬大軍出征朝鮮,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朝鮮多地不戰而降,皇太極俘虜了朝鮮王子王妃等近百名貴族,最後朝鮮國王出城投降,對皇太極行三拜九叩大禮,從此朝鮮徹底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至於為什麼沒有把朝鮮半島納入疆域範圍,我覺得是因為讓朝鮮做附屬國比親自管理它更省心更划算,朝鮮半島那種地方,土地貧瘠人種單一,如果親自管理,勢必要在半島駐軍以防叛亂,最後的結果是可能朝鮮半島收上來的稅還不夠養活當地駐軍的,因此倒不如讓朝鮮人治理朝鮮人,只要他們承認清朝是天朝上國,自己是大清的附屬國,能按時進貢交保護費就可以了。


北宋一書生


只不過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僅僅是清朝,縱觀千年,除了唐帝國崛起之初曾經在滅高句麗後再滅百濟,欲收整個半島,元帝國廢高麗王朝置徵東行省,中原王朝向來對朝鮮半島沒什麼興趣

“威化島回軍”高麗王朝被李氏朝鮮取代以後,李朝對明帝國侍奉至忠。隨著女真統一滿清崛起,對於朝鮮半島,清朝只是讓其臣服而並沒有強行吞併


原本,關外已經統一女真的努爾哈赤是想聯合李朝攻打明朝的,然而努爾哈赤實在是想多了。對於李朝來說,明朝有“再造之恩”。想要左右逢源的李朝光海君,甚至引發李朝內亂,最終被廢

朝鮮仁祖公開幫助明朝攻打女真的行為,使得在明朝天啟七年,阿敏率領三萬女真鐵騎攻入李朝,稱為“丁卯胡亂”。而後崇禎年間,皇太極再次率領大軍攻入,直逼漢城,李朝稱為“丙子胡亂”。朝鮮王朝正式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改向清朝進貢稱臣


清朝只是強迫李朝稱臣,並沒有將其直接納入領土,主要還是因為一旦這麼做實在是弊大於利

朝鮮半島地形狹長,四分之三都是山區,對於以騎兵為主的滿清來說,短時間內攻入不是難事,然而想要嚥下這塊骨頭實在有點難——李朝的地域實在是易守難攻。論武力,李朝肯定不是滿清對手,可強行吞併不斷反抗搞小動作的李朝,勢必影響清朝穩定。



更何況,朝鮮半島千百年來都很貧瘠,各種物產並不豐富,對於清朝來說花大代價取之實在是賠本的買賣,是不合算的

清朝迫使李朝稱臣後,李朝仍舊“口服心不服”,私下仍舊使用明朝崇禎年號,稱清朝皇帝為“胡皇”,原本李朝前往中原進貢的使節團被稱作“朝天”,清朝被稱作“燕行”。李朝對於中原王朝的改天換日的態度可見一斑。

這種“強扭瓜”的關係,直到清朝晚期因為日本的入侵,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讓出朝鮮王朝宗主權而終結。


澹奕


清朝崛起於東北地區,距離朝鮮半島確實近在咫尺,但清朝崛起之初朝鮮半島對於清朝而言非常尷尬,而且清朝也確實沒有辦法吞併朝鮮半島。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這時的後金實際上處在包圍圈中。明朝為了防止後金做大,所以遼東經略楊鎬提出“制東夷(後金)在先款西虜(蒙古林丹汗)的策略,以此爭取到了蒙古察哈爾部的支持。

面對兩方的威脅,努爾哈赤積極的拉攏朝鮮王朝(因為朝鮮王朝國君姓李,以下簡稱“李朝”),希望可以聯合李朝進攻明朝。但李朝內部認為明朝協助自己擊退了倭寇,所以否定了努爾哈赤的提議,並且在薩爾滸之戰中協助明朝攻打後金。



皇太極繼位後,為了穩定李朝,曾經兩次出兵攻打朝鮮半島,最終逼迫李朝稱臣納貢。這時不佔領朝鮮是因為清朝的國力問題和外部的威脅權衡。

第一次清朝出兵攻打李朝,用了3萬女真部隊,第二次皇太極更是出兵12萬大軍。要知道這些兵力是當時滿清全部的力量,如果強行佔領朝鮮半島,那麼必須要分兵佈防,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國力的空虛。而且當時的朝鮮半島土地相對貧困,能不能提供駐軍的軍費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權衡之下,皇太極為了對抗明朝和蒙古諸部,選擇放棄了朝鮮半島。但皇太極也沒有那麼好心,為了防止李朝再次倒向明朝。他在第二次出征朝鮮半島時,俘虜了50萬李朝人回國充當奴隸。此役之後,李朝也認清了形勢,既然沒有任何能力抗衡清朝,不如做一個順從屬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明朝的原因,在朱元璋制定的國策中,對待藩屬國永不征伐。這一政策歷經多年已經成為了周邊國家的共識,如果清朝強行吞併朝鮮半島,周邊的國家必將人人自危,很可能會因此摧毀當時的朝貢體系。而清朝的目的是取代明朝的地位,並不是吞併周圍所有的國家。所以在李朝稱臣納貢成為藩屬國後,清朝根本不會去吞併朝鮮半島。


我是越關


這個問題有些故弄玄虛。滿清興於關外,而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六年起開始向大明宣戰。經過撫順,清河之戰,薩爾滸大戰,遼瀋大戰,河西大戰等戰役後,基本將山海關外遼東土地佔為己有,同時也在遼西掌握了主動權。由於朝鮮國王在薩爾滸大戰中派元帥姜弘立率一萬多人援助明軍,同時為明皮島守將毛文龍提供援助,騷擾清軍後方,被滿清視朝鮮國為“肘腋之患",並兩次征伐朝鮮。尤其是第二次,1636年12月,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征伐朝鮮,史稱“丙子胡亂”。清軍只用了12天就打到朝鮮王京城下,朝鮮國王仁祖李倧被迫將王室送往江華島,自己率大臣退往南漢山城。最後無力抵抗清軍向清軍投降,並送長子李溰,次子李淏去瀋陽為人質。並斷絕和明朝的宗主園關係,改立清為宗主國。而滿清也就承認朝鮮王室的地位。從這些歷史來看,滿清征伐朝鮮主要是掃除後患,為和明朝開戰作準備。既然朝鮮已投降,歸附滿清,如同被併吞,朝鮮王室只是一個代理人而已。那種朝鮮沒有被併吞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說法。


車騎校尉


清朝崛起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吞併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呢?我想有很多原因,關鍵就是要以明朝爭奪中原的天下。因為清朝兵力有限,加上人力不足。如果再分出一部分兵力佔領朝鮮作為守住朝鮮領土的守衛軍,那麼對於清朝來說,將沒辦法與明朝爭奪天下。因為清朝兵力實在太少。大家都知道清朝入關的時候滿打滿算加起來的軍隊不過20多萬。如果再分出一部分軍隊作為把手朝鮮半島軍隊,那麼清朝拿來與明朝決戰的軍隊可能也就十多萬。對於崛起的清朝覬覦入主中原來說,沒辦法承受這種分散兵力辦法,對於清朝來說,無疑,等於把所有的有限力量放在朝鮮半島,不利於與明朝進行決戰爭奪天下。因為明朝實在太大,清朝崛起的時候滿洲人兵力有限,如果不能集中優勢兵力打垮明朝軍隊,讓明朝緩過神來,反戈一擊的話,那麼清朝將死無葬身之地。


鐵木真165163663


大清王朝政府,一直都有天朝上國,閉關自守,視世界工業文明進步而不顧,自以為地大無邊,十八世紀中葉,大清王朝還真的沒把亞洲周邊小國放在眼裡,雖然經歷鴉片戰爭失敗,但國體還在,餘威尚存,在世界上,特別是亞洲還以大國,強國自尊,所以對朝鮮視同本國的一樣,只不過是納貢之邊遠地,然而,大清閉關自大,昏庸輕敵,視倭寇為彈丸小國,不足為患,直到倭寇吞併硫球,李鴻章才意思到倭寇乃大清之大患,但為時已晚,


佐羅周


這是一個類似於“貓為什麼不吃魚”的“謠言式提問”,是存心誤導別人以為“貓沒有吃魚”。而且我印象中這個問題已經被別人問過一次了。

真心實意建議悟空問答在這個方面建立一點審查制度,不要把明顯的謠言一再當成問題放出來誤導別人。尤其是已經有造謠提問前科的人,一次被提醒後還重複發的話,建議採取一定處罰。


唐律疏議


多爾袞丁朝鮮,大勝而歸,還討了兩個朝鮮小妾,朝鮮一直叫爺爺,叫爺爺。


朱哥靚473


清朝打敗明朝入主中原前就打敗朝鮮可是清朝統治者發現朝鮮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蠻荒之地沒有利用和統治價值。還不如讓其稱臣上供的好這樣不需要承擔經濟責任和政治風險。那麼就沒有了吞併但是入侵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雨霧江語


怎麼沒打,建州女真曾經派阿敏和代善進攻朝鮮並屠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