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廣告體系的全新打法-廣告漏斗核心算法

亞馬遜廣告體系的全新打法:廣告漏斗核心算法介紹。

亞馬遜廣告體系的全新打法-廣告漏斗核心算法

Q:競品ASIN放ST裡, 但買家是不會直接搜索ASIN的吧?

A:這個並不全是,廣告系統中顯示ASIN,說明該買家在找到並點擊這個ASIN的時候,並沒有經過搜索關鍵詞,那麼有哪幾種算是沒有經過關鍵詞:

1、前臺直接搜索ASIN,找到產品,廣告裡面會記錄ASIN,也就是問題中的正常情況。

2、通過各種站外渠道,比如facebook,dealnews等網站。

大家在做這些站外活動的時候,給的是什麼鏈接,只要你是www.amazon.com/dp/ASIN,那麼廣告就會記錄為ASIN。

3、亞馬遜自己的站外渠道也是眾多,比如亞馬遜可以將產品直接郵件形式發送給買家,也就是EDM郵件去營銷,這也是會記錄ASIN。

4、我們通過瀏覽器搜索到亞馬遜的產品鏈接,也會被記錄為ASIN點擊。

5、以上大部分情況下會被識別為廣告點擊,少部分情況會被識別為自然點擊,具體以後臺廣告數據為準。

Q:後臺屬性search term裡可以寫競爭對手的品牌名和ASIN?

A:後臺ST中可以寫競品ASIN,並且我建議可以定期更改,不要總用一套ST,新品推廣期儘量不改,過了新品推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正。

Q:那放入廣泛後,自動中要否定嗎?

A:相同的核心關鍵詞不要否定,自動和廣泛共享。

廣泛的競價要比自動高,比如我們的產品在第二頁有廣告位,到了第五頁還是有廣告位,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開了兩組廣告活動,按照競價原則,出價高的在前,出價低的在後,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別人的產品時不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Q:進入下一層漏斗後就要關閉上一層嗎?還是全部都跑數據?

A:不關閉,全部拿來跑數據,自動廣泛詞組精準,這4種模式,匹配機制不一樣,自動能抓到的小詞,手動組不一定能抓取到。

我建議可以詳細參閱亞馬遜官方對於廣告匹配機制的說明,官方的解釋看似簡單明瞭,其實已經表明了他們設計以及運行這幾種廣告類型的明確傾向性。

Q:大詞的acos不會都比較高?

A:我做了很多產品,幾乎所有類別下產品的核心大詞統一具備流量大,轉化低的特點。

但ACOS必然不會低,所以你不用擔心大詞的ACOS高了,排名上不去。

因為大家都差不多,真正做得很低的,要麼是大品牌自帶流量,要麼就已經被亞馬遜抓住刷單並監控限制流量了!

Q:老師每組預算多少?點擊單價遞增還是遞減?

A:如果你之前做過這個產品,已經有一份廣告數據,我相信你大概知道多少預算和點擊單價結構能幫你合理控制住ACOS。

如果沒做過,可以去調查你的競品的廣告費用預算,而且這個問題必須根據產品類目的實際情況去調整。

Q:全都漏完了,之後怎麼辦? 就一直不動廣告嗎?

A:漏斗過程全部漏完之後,說明你的新品推廣就基本結束了。

這個時候,所有關鍵詞的廣告權重模型就已經完全建立完成,這幾組廣告的數據,就是你廣告的權重。

在廣告全部漏完之後,一般來說,如果你不強行加競價,廣告基本上是跑不動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一個一個的關閉廣告,你也可以繼續開著廣告,並時不時為其刷幾單,降低ACOS,增加權重。

這些高權重的廣告組,在節假日旺季大促時期,火力全開,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效果。

Q:歐洲市場容量沒有美國大,有沒有必要開詞組匹配?

A:歐洲市場即使沒有美國大,有些關鍵詞搜索量小得可憐。

但在我們廣告體系中,詞組能跑出來的小詞,廣泛有很大概率根本跑不出來。如果你不開詞組,是不是等於完全放棄了這些小詞的流量。

凡事一定要先嚐試,你才知道他有效沒效,客戶既然到了亞馬遜來搜索,就已經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掏錢。

至於為什麼沒有點擊和購買你,你可能需要解決更多其他的基本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