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德國二戰中的擲彈兵,請問他跟普通步兵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厲害?

和風漫談


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中,擲彈兵出現於18世紀中葉,隨著火藥武器的發展,歐洲陸軍出現一個新的兵種,這就是擲彈兵。至於擲彈兵最先出現於德國還是法國,至今沒人說的清楚,兩國都說擲彈兵起源於自己的民族,誰也不肯認輸。不過民間普遍認同於起源德國說。

(最早出現在戰場上的擲彈兵▲)

顧名思義,所謂的擲彈就是將手榴彈丟擲到對方陣地的士兵。不過當時的手榴彈並沒有現在小巧,也不具備現代手榴彈的威力,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危險係數高,稍有不慎,手榴彈還沒等丟擲出去就先行爆炸。更麻煩的問題是當時的手榴彈個頭比較大,因此也比較重,需要人高馬大的壯漢才能勝任這份工作。

(二戰時期德國擲彈兵師官兵▲)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擲彈兵成為步兵中的精銳兵種,但也是死亡率很高的兵種。首先你要時刻小心手榴彈自行爆炸,另外投擲這種重量的手榴彈,就必須要冒著槍林彈雨接近敵方陣地或者防禦設施,只有達到有效距離才可以投擲,距離遠了除了浪費彈藥外,起不到任何殺傷作用。

(二戰時期,第16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低階軍官和士兵,他們身穿帥氣的迷彩軍服,配備手榴彈及短刀。▲)

直到一戰時期,擲彈兵依舊存在,但過渡二戰之時,擲彈兵基本不作為一個單獨軍種存在。而是改編為“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由“非洲軍團”裝甲部隊和摩托化步兵師改編而成。這些都是德國的老牌師團,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一個標準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機槍班,由一名下士(手持望遠鏡者)帶領,有一名機槍手、一名觀測員及一名通訊員。▲)

1943年6月23日,德國統帥部成立第25裝甲擲彈兵師團,該師由精銳組成,組成即日起便擔負重任,調派至庫爾斯克突出部陣地北翼戰線的最北端,防範蘇軍在該戰線發起的攻勢。

1943年9月,第25裝甲擲彈兵師在德國新魯平軍事學院以由北非戰場撤退的第五戰車團殘部為骨幹,成立新第五戰車營,該營有四個戰車連和一個補充運輸連。

(柏林戰役結束,兩輛裝甲擲彈兵師士兵的屍體被發現在一輛被擊毀的SdKfz 251 Ausf D型半履帶裝甲運兵車旁,從裝甲運兵車身上的閃電標誌可看出該兩名士兵隸屬黨衛軍。▲)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戰績彪炳,曾經協同裝甲師在東線戰場多次擊退發動“第二次斯大林突擊”的蘇軍坦克軍團,更轉戰至西線戰場,轉屬B集團軍,擊退盟軍的猛烈攻勢,阻止美軍第三軍團對德國本土的進攻。

((法國戰場)美軍士兵正檢視一輛被擊毀的四號突擊炮戰車。四號突擊炮戰車是西線德軍裝甲擲彈兵師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曾經跟隨B集團軍裝甲師進入科坦登半島,嘗試阻截美軍第101空降師佔領諾曼底以南的據點。▲)

由於是精銳部隊的緣故,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配備先進的坦克及反坦克武器,當中包括虎一型及虎二型重型坦克、豹式坦克、後期型三號突擊炮戰車、四號突擊炮戰車、黃蜂自走炮戰車、野蜂自走炮戰車等。這在當時的戰場上無疑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師團。不過無論多麼強大,勝利依舊不屬於德國。

士兵迷茫的眼神▲

柏林戰役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幾乎全軍覆滅。同盟國最終贏得勝利,德國的這些強大裝備被瓜分,從此德國強大的擲彈兵師被寫入歷史之中。


大獅


17世紀,由於歐洲武器裝備革命,出現了鐵殼手拋火藥炸彈,也是今天手榴彈的雛形,歐洲軍隊中也出現了專門的“擲彈兵”。他們必須膂力過人,在步兵方陣隊列最前方,將炸彈投向敵人陣線,試圖用炸彈殺傷敵人或者引起敵軍恐慌,使得敵軍戰線出現混亂和缺口,利於己方戰友進行突破與衝擊。第一個將"擲彈兵”作為陸軍常備兵種的即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法國陸軍每一個步兵營中都配備了一個擲彈兵連。

隨著燧發槍,尖頭子彈等技術的普及,作戰時雙方開火的距離越來越遠,已經逐漸脫離了手拋炸彈的攻擊距離,但“擲彈兵”作為對精銳陸軍士兵的榮譽稱號卻保留了下來,比如普魯士國王的波茨坦擲彈兵團,拿破崙的近衛軍擲彈兵團,英國皇家擲彈兵團,俄羅斯的皇家近衛擲彈兵團等等。

第三帝國納粹政權建立後,迅速開始了重新武裝,按照“閃電戰”的理念,步兵必須與戰車部隊一起推進,才能獲得更大的威力,並擴大戰果,所以1937至1939年間,納粹德國首先建立了4個機械化步兵師,標準編制16445人,配備492輛軍用卡車和1600輛以上其他車輛,1323輛摩托車,由於在閃擊歐洲的戰鬥中卓有成效,1940年下半年又有八個機械化步兵師被建立,然後武裝黨衛軍也建立了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分別是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以及後來的“維京師”

1942年6月,面對東線逐漸不利的戰爭局勢,希特勒為了鼓舞士氣,用舊普魯士時代陸軍的榮譽感激發士兵的戰鬥精神,宣佈將裝甲師內配屬的機械化步兵以及機械化步兵改稱為“裝甲擲彈兵”,而機械化步兵師則稱為“裝甲擲彈兵師”

1943年式國防軍裝甲擲彈兵師,每個師都增配了一個自行反坦克營和一個突擊炮營,增配了40多輛坦克殲擊車和40多輛突擊炮,另外由於德軍逐漸失去了制空權,每個裝甲擲彈兵師都配備了大量的防空火力,包括42門20毫米輕型高射炮和8門88毫米重型高射炮。

而武裝黨衛軍的裝甲擲彈兵師,裝備則更為“豪華”。以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為例,它擁有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以及一個裝甲(戰車)團,和一個突擊炮大隊。以及一個炮兵團(兩個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營和一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營)和一個高射炮大隊。每個裝甲擲彈兵團包括三個擲彈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重火力連。

到了1943年,前期被改編為裝甲擲彈兵師的幾個武裝黨衛軍師很快“升格”成了裝甲師,戰鬥力更升一級,隨著在東線戰場逐漸處於守勢,德軍更傾向於將有限的機械化兵力集中使用。1945年3月,瀕臨失敗的德軍最高統帥部決定把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編制合併統一,軍事研究者稱之為1945年式裝甲師,理論編制為一個裝甲團,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以及一個裝甲炮兵團,以及一個反坦克營。兵員和裝備缺乏的師則被編制為1945年式裝甲戰鬥群,包括一個裝甲團,一個裝甲擲彈兵團,一個炮兵團。實際上,當時德國絕大多數裝甲擲彈兵師和戰鬥集群都已經變成了兵源裝備不足的空架子。

截止戰爭末期,德軍組建過的裝甲擲彈兵師和裝甲擲彈兵集群包括

國防軍:

第3,10,14,15,16,18,20,25,29,60,90,233裝甲擲彈兵師,勃蘭登堡,大德意志,統帥堂,庫馬克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

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第2“帝國”師,第3“髑髏”師,第4“警察”師,第5“維京”師,第9“霍亨斯陶芬”師,第10“福隆德斯伯格”師,第11“北地”師,第16“全國黨衛隊領袖”師,第17“古茲.馮.伯利辛根”師,第18“霍爾斯特.威賽爾”師,第23“尼德蘭”師,第28“瓦隆人”師

戰術:

裝甲擲彈兵的基本戰術是緊緊跟隨戰車突破敵人防線上的薄弱地段,然後向兩側內卷擴大突破口,分割敵人各據點之間的聯繫,及時消滅敵人的反坦克火力。裝甲擲彈兵戰鬥的基本單位即步兵班,由12到14人組成,乘坐一輛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一個班又分為兩個組,包括4到6名使用步槍基本武器的擲彈兵,以及使用MP40/44衝鋒槍的指揮官(班長以及副班長),以及一到兩個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的機槍組。當乘坐sdkfz251半履帶裝甲運兵車行進時,班長負責車頭部位的7.92毫米MG42機槍,副班長在車尾負責艙門的開閉。裝甲運兵車距離戰車一般保持150米的距離,由於自身防護性有限,在攻堅戰鬥時基本不會駛到距離敵人陣地400米的距離,車輛之間的間距必須保持在50米左右。

一旦到達400米距離,擲彈兵必須迅速下車成為步兵作戰,運兵車的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15秒,此時戰車則作為重火力支援,班長一般指揮機槍組進行近距離火力壓制,副班長指揮其他擲彈兵前進攻擊,如果戰鬥需要兩位班長同時指揮近距離肉搏,那麼機槍組則由軍銜最高的一等機槍兵指揮。

在步行行軍時,擲彈兵或排成間距5步的一路縱隊開進,如果處於隨時遇敵狀態,那麼會以散兵隊形前進,全員以機槍手為中心,前半部分由班長帶領,負責警戒隊伍的右方至前方,副班長率領後半部分,警戒隊伍的左方與後方。

在攻擊地段寬度方面,一般是班級負責100米正面,排級負責200米正面,連級200到400,營級400到1000米。在主攻點上進攻的部隊被稱為核心部隊,擁有最多的武器支援,一旦突破成功後,其他部隊的行動必須尾隨核心部隊進行,每當一個戰鬥時段結束後,向敵軍陣線內部滲透最多的部隊,自動稱為“核心部隊”,而友鄰其他部隊則必須全力對其進行支援,並由其指引行動,這就是德軍中行之有效的“自由換形戰術”


晴天有時下豬


擲彈兵一詞最早出現在18世紀中葉,是指軍隊中投擲手榴彈的步兵。當時的手榴彈不像現在,個頭大份量重,和小炮彈差不多,點燃導火索以後用力扔出去,所以要比較強壯的士兵才能使用,而且心理素質要好。

所以各國軍隊裡一般都是挑選高大強壯的老兵來當擲彈兵,久而久之,擲彈兵就類似精銳部隊的稱呼了。

後來擲彈兵這一兵種已經不在單獨存在,只是成為一種傳統和榮譽的稱呼,意思就是這部隊以前就是精銳部隊。




不沉的經遠


1942年開始 希特勒出於對腓特烈大帝的敬意

把所有的步兵和摩托化/機械化步兵

改名為擲彈兵和裝甲擲彈兵

Infanterie→Grenadier

Schützen→Panzergrenadier

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特別含義的,就是把步兵改了個名稱。

然後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Damon小珍


歷史沿襲下來的命名,就你美國騎兵師。不過都是精銳兵罷了


cb11211


稱謂而已,就是普通的步兵


ming81281042


二戰已經沒有早期作戰的專門投彈手,擲彈兵只是作為一支傳統精銳部隊的稱號。


大衛思想


人肉迫擊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