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18年,荣昌国家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23.2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67亿元,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区的74%和71%,分别增长19%、15%,实现了速度与质量双赢。

今年1月,高新区集中签约了21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224.2亿元;集中开工建设18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51.6亿元;正式投产28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63.6亿元,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荣昌高新区自去年2月成功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精准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狠抓招商引资、项目促建和服务保障,在聚焦“高新特”项目和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上初见成效,加快构建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进中的荣昌高新区 摄/刘洪

做大“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

荣昌猪、荣昌陶、荣昌夏布是荣昌传统特色产业,荣昌国家高新区更是我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并不只是盯着高精尖产业,而是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与荣昌的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将“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等区域特色经济做成了大文章。

在“一头猪”上,高新区从去年至今已引进重庆琪金食品集团、紫燕集团、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辽宁禾丰牧业公司、四川天兆畜牧科技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

其中,重庆琪金食品集团将投资8亿元,在全国开设1000个荣昌猪肉专卖门店;紫燕集团将利用现有的全国4000多家门店,销售荣昌猪肉、荣昌卤鹅等熟食产品;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将在荣昌投资10亿元,建设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去年10月,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荣昌举办,15名两院院士联名建议在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获得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农业农村部明确在荣昌建立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并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目前,由荣昌与九次方公司共同组建的荣昌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已正式挂牌运营。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荣昌猪

截至去年底,荣昌国家生猪市场的累计交易额已突破800亿元,日均生猪交易已达到10万头,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8%,交易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实现生猪“买全国、卖全国”。

另外,荣昌国家高新区还拥有美国嘉吉、铁骑力士等26家饲料工业企业和永健生物、澳龙生物等18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企业,是国内饲料、兽药企业布局最集中的园区之一。

目前,荣昌“一头猪”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相关产业达到250亿元产值规模。

在“一片陶”上,高新区至今已引进唯美集团、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日丰陶瓷、科亿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跻身全国新的高端陶瓷主产区。

在“一匹布”上,高新区去年利用闲置产房,先后引进无锡尚上、无锡洪德、无锡阿邦思、美博尔实业、重庆熙妮5个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无中生有地发展起出口服装加工基地。

其中,重庆尚上服饰有限公司C厂于今年1月投产,其生产车间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解决5000人就业,实现30亿元销售额。未来两三年,高新区出口服装加工基地预计可实现100亿元以上产值。

今年1月,高新区正式签约引进湖南华升集团。该集团是目前全国麻纺行业品质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其苎麻加工生产能力和年出口量均占全国50%以上。该公司将投资5亿元,在荣昌建设夏布小镇麻类展销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1万亩苎麻种植基地,纺纱、织布、针织生产基地,以及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专家科研中心和家纺、文创基地。这些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有力促进荣昌夏布产业高质量发展。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荣昌夏布

加快建设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荣昌高新区自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在加快建设产业高地的同时,也加快了建设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的步伐。

在建设人才高地上,荣昌强化政策吸引,先后出台《荣昌区建设新兴工业城市人才支持政策》《荣昌区招才引智暨“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新政,专门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

荣昌还积极搭建发展平台,新增国家级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10家,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先后与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校地人才战略协议,为各类人才搭建能干事的广阔舞台。

高新区还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至今已新建了135套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实现免费入住、“每人一房”和“随到随办、半小时入住”;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人才办事“只跑一次、只找一人”;对子女入学、项目申报、家属就业等18类人才事项实行“全程代办、专人专办”。

在建设创新高地上,高新区去年设立了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让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实践如鱼得水,取得高质量的创造。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安陶小镇 摄/王芸飞

去年,高新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推动规上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科技型企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优质市场主体,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一年,高新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125家,获评全市优秀创新型企业4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3家,新认定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52个、重大新产品2个,新增注册商标1093件。

去年,高新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市级研发平台5个。目前,高新区已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7个、省(市)级科研平台53个、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7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3个,与全国40多个科研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荣昌高新区至今已在“一头猪”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已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该人抗体转基因小鼠主要用在肿瘤、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全人抗体药物开发方面,将对我市乃至全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已成功建立起国内目前唯一一个无菌猪繁育平台,并实现规模化建厂。该平台单批次最高可提供80头无菌猪,年可提供300头无菌猪,为科研院所、医院和相关企业提供无菌猪和无菌饲养技术支撑。这两项成果标志着荣昌高新区已在动物实验产业上抢占了国内制高点。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33公分夏布折扇 摄/姜荣

实施“四大工程”,建成千亿级高新区

荣昌区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年将对荣昌国家高新区实施体制优化工程、区域拓展工程、产业集聚工程、创新引领工程“四大工程”,力争在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大幅提升荣昌高新区“高、新、特”全国地位。

在实施体制优化工程上,将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招商、促建、融资等力度,增强高新区发展能力。将完善政策体系,给予土地、资金、人才、创新等全方位支持。将推动科学技术部与市政府部市共建荣昌高新区,争取国家、市级层面政策项目支持。

在实施区域拓展工程上,将抓住重庆产业向西和全市总规修编机遇,争取高新区规划面积拓展至50平方公里。将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精心建设高新区拓展区。将加强高新区用地保障,今年完成征地报件1600亩、平场2200亩,建成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自动化地砖生产车间 摄/刘汪洋

在实施产业集聚工程上,将围绕智能装备、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农牧高新等“3+1”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引进智能装备、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食品、动物疫苗、基因工程等优质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眼镜产业园入驻率达90%,盈田智造标准厂房入驻率达80%。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提速建设金标实业、润远管业、琪金食品等100个项目,建成投产华森二期、路易达斯、好德五金等50个项目,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60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5%,工业税收增长13%,实现速度与质量再飞跃。

在实施创新引领工程上,将用好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成果,组建院士专家智库,争取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增市级创新平台8个以上,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0%,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级国家高新区,为荣昌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提供强力支撑。

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荣昌高新区尚上智造服饰有限公司服装生产线 摄/刘汪洋

来源 重庆日报 陈露 王琳琳 图片除署名外由荣昌区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