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取消關稅優惠,新變局考驗紡織業抗風險能力

關總署公告

海關總署近日發佈公告表示,根據日本駐華大使館通報,日本財務省決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不再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這意味著我國每年約120億美元輸日商品平均關稅整體上浮約3%。這對於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來講,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日本取消關稅優惠,新變局考驗紡織業抗風險能力

以浙江為例,據杭州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省對日出口837億元人民幣,當年杭州海關共為浙江輸日產品簽發普惠制證書24569份、貨值61億元人民幣,可享日本關稅減免約1.8億元人民幣。主要簽證產品為紡織品、化學工業品、塑料製品、水海產品、鋼鐵製品、肉魚製品、機電產品等。

與此同時,今年前2個月數據也顯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正處於下行壓力之下。據海關統計,2019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381.55億美元,同比下降11.6%,其中紡織品出口額173.8億美元,同比下降7.8%;服裝出口額207.75億美元,同比下降14.6%。

然而出口壓力疊加只是今年行業所遇挑戰的冰山一角。據預測,由於外部環境複雜嚴峻,2019年紡織經濟運行或遇更大挑戰。

近日,英國主流媒體《衛報》發佈消息稱,歐盟各成員國日前經匿名投票已通過在紡織品中禁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的禁令。禁令設定了5年過渡期,期滿後若紡織品NPE的含量超過0.01%(即100mg/kg),則不允許進入歐盟市場。

《衛報》所指的禁令實際就是2018年4月16日歐盟以環境保護為由通過WTO網站向成員國發布的G/TBT/N/EU/280號通報中所指的REACH法規修訂草案。根據草案,除了已經經過多次水洗的二手商品或回收利用的紡織品可豁免該規定外,歐盟將對進口紡織品全面實施NPE禁令。

該消息經報道後,引起全球廣泛關注,雖然NPE危害已達成共識,但現階段禁用NPE仍將給紡織業發展帶來巨大沖擊。歐盟發佈禁令公告後,已有當地企業向歐盟當局提出抗議,表示NPE在供應鏈中用途廣泛,很難遵守。

而我國紡織產業的技術水平客觀上仍與歐盟存在一定差距,即便新規提供了5年的過渡期,我國出口企業的應對之路仍然任重道遠。而作為紡織服裝出口大國,該禁令對我國的影響也將凸顯。

日本取消關稅優惠,新變局考驗紡織業抗風險能力

新變局考驗紡織業抗風險能力

國際市場下行風險加大

據中紡聯分析,2019年國際經濟及市場需求發展態勢總體更趨複雜。

一方面,經濟增長動力仍存在。全球就業狀況現階段處於歷史高位,有利於形成企業利潤、居民收入、消費支出與生產投資相互促進、漸次增長的良性循環,紡織服裝產品作為日用必需品,基本需求增量基礎仍存在。

但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受到流動性收縮、國際貿易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發達經濟體市場復甦向好勢頭的可持續性預期下降,新興經濟體市場脆弱性凸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9年1月最新預測,全球經濟增長水平將由2018年3.7%放緩至2019年3.5%,發達經濟體放緩幅度大於新興經濟體。雖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但美、歐、日三大傳統市場佔比仍達到40%左右,再考慮行業出口到新興市場的部分化纖、面料等上游產品經加工後最終仍流入發達國家市場,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放緩,將造成紡織行業出口壓力明顯增加,預計201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速將較2018年有所降低。

內需增速或將穩中趨緩

2019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壓力也有所增加,外需放緩預期明顯,中美貿易摩擦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均將進一步加大出口壓力,進而對國內就業、投資直至最終消費產生抑制性影響。

在“變中有憂”外部環境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做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要判斷,表明我國大體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與持續升級的內需市場仍將為紡織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基本動力。

雖經濟增長趨緩將制約居民收入增長,但目前國內市場消費信心與消費意願仍穩定在較好水平,隨著新一輪個稅改革助推居民增收,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相關措施出臺並付諸實施,紡織行業面臨的國內市場環境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挖掘內需升級潛力的機遇也仍存在。預計2019年紡織品服裝內銷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速較2018年略有放緩。

多重壓力考驗行業抗風險能力

在內外需求增長趨緩、市場銷售壓力加大的同時,紡織行業還面臨一系列其他的影響因素,其中既有綜合成本提升、用工結構性短缺、環保監管嚴格等常態化的發展壓力,也有中美貿易摩擦、流動性趨緊等階段性的不確定因素。

較為突出的影響因素: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仍不容忽視。雖現階段紡織行業涉稅產品對美出口金額有限,但紡織行業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大大提升,不僅直接影響出口訂單、企業信心以及相關生產、就業,也將對國際採購格局以及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分工位置、投資佈局結構等產生潛在影響。

二是環保形勢更趨嚴峻。2019年《土壤汙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法律法規將進入實施階段,中央第二輪環保督查即將啟動,排汙許可制度將覆蓋所有重點行業。雖國家明確規定監管措施不得“一刀切”,但是在地方環保部門的工作方案中針對水域中出現汙染物濃度超標、汙泥總量超量、未入園區集中發展等問題,仍強制所在地區全部印染企業停止排汙及停產,給正常生產造成較大困擾。

日本取消關稅優惠,中國紡織業怎應對?

海關總署近日發佈公告稱,日本財務省決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不再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海關不再對輸日貨物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

根據日本最新普惠制政策,從2019年起,35-90%以上的我國原產有機化學品、塑料製品等傳統優勢商品將不再享受日本普惠制待遇。之前日本給予我國的關稅優惠平均約為3%,這就意味著我國每年約120億美元的輸日商品的平均關稅整體上浮約3%,部分商品甚至上浮高達10%。

據分析,首先這將對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中國商品的衝擊最大。據統計,中國輸日紡織品在日本進口市場的佔有率達到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取消我國普惠制待遇的同時,卻保留了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的普惠制待遇。日本普惠制新政實施後,我國紡織品及原材料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將比上述國家高1.06-14.2個百分點,我國相關商品在日本市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形勢。

同時機電、化工產品作為我國對日出口的另外兩種主要商品也將受到嚴重衝擊。目前我國輸日機電、化工產品仍由在華日資企業占主導地位,眾多日本企業從中國進口相關原材料,或將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生產產品後返銷日本,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將使這些日本企業的生產佈局和商品價格受到巨大影響。

日本此次並非突然宣佈結束中國的普惠制優惠。早在2016年11月日本財務省就正式宣佈重新調整“特惠關稅”制度的對象國。新標準將中國、墨西哥、巴西、泰國、馬來西亞5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關稅減免名單中剔除,將從2019年起全面終結對我國的普惠制政策。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紡織出口企業可採取多元策略應對負面影響。

短期內有出口貨物到日本的企業,為享受普惠制原產地證關稅優惠,務必通知出口發貨人爭取在2019年4月1日(不含當天)之前辦理好普惠制原產地證書並貨物出運。

長期的選擇,一是可加快產能走出去步伐,到仍享受普惠制待遇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投資建廠,深加工後再出口到普惠制給惠國;二是積極開拓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之外的新興市場;三是響應國家和行業引導,加快產業升級、科技開發和自主品牌建設,努力培育以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力,將低成本優勢轉變為產業鏈齊全、人才集聚、市場巨大等要素的綜合優勢,逐步擺脫對價格優勢的依賴。

此外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希望不久的將來,出口日本的產品也能享受自貿區的協定優惠關稅待遇。

*本文綜合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