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攀登珠峰为原型的《攀登者》,真实比电影更燃!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亟须在各方面证实自己的力量。登山是众多率先发展起的运动项目之一。

1955年初,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发出了一份邀请,希望全总能派人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5月,全总派出了4个人奔赴苏联的外高加索,许竞、师秀、周正和杨德源,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

次年的3月,中国登山队开始组建,他们的最初训练基地,在北京西郊八大处。当年4月25日,这支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的队伍在队长史占春的率领下,登上了3767米的秦岭太白山主峰,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登顶。

以后的数年,他们与苏联运动员一道,陆续攀登了慕士塔格山(7546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等,在1957年独立登上了7556米的贡嘎山顶峰,这一成功,为3年后的登顶珠穆朗玛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何选择在1960年攀登珠峰?

成立仅4年的中国登山队,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而且是从人类从未上过的北坡,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由国家体委编著、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登山运动史》一书详细披露了这一过程。

在1958年,苏联登山协会致函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请求组织中苏联合探险队,争取在1959年3月至6月间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就在这一年6月,国家体委正式成立中国登山协会,将原来隶属于全总的中国登山队及全国的登山运动统一管理,下设科学研究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登山学会章程、五年规划和运动员等级标准。攀登珠穆朗玛峰第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本来按照中苏双方的协议,1958年,中国登山队派出两批运动员到苏联受训,1959年5月间中苏联合登珠峰。两批共46名中国运动员如约到了苏联,且与苏联运动员一起登上了列宁峰等。但是到了1958年12月,中国西藏地区开始爆发叛乱,预计次年5月中苏联合登珠峰不得不中止。

后来中国向苏联方面提出,将登珠峰计划改在1960年,但苏联却建议推迟到1961年。于是,国家体委决定,仍按原定规划,在1960年春单独从北坡攀登珠峰。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登山活动早已超出了单纯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了一次显示国家实力的行动。

以国家的名义登顶

为了保证这次登珠峰成功,从政府、国家体委到登山队的每一个运动员及工作人员,付出了经年的艰苦努力。从1958年10月开始,登山队各类人员160余人以国家体委参观团的名义分批进藏,训练对高山恶劣自然条件的抵抗能力和冰雪作业技术,然后又攀登了一些7000多米的山峰。

攀登珠峰所需的物资有近百吨,达200多种,政府特别为登山队准备了两架飞机,并抽调大批工人完成了定日机场的修建、从日咯则到登山大本营修筑起长达380公里的公路。气象工作者在大本营建起的气象台,相当于一个省级气象台的规模。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组成,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工人、家民、解放军、教师、学生、机关干部和科研人员,全队共有队员214人,虽然最后登顶的只有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24岁。

在主力队员登顶之前,为保证他们不致体力过早消耗,登山队先组织了先遣队,建立起大本营及位于5400米、5900米和6400米的三个高山营地,队员们把几千公斤的高山装备、食品和燃料等先行运到这些营地。这支先遣队就有192人,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后来登顶成功的新闻里。

在正式登顶之前,登山队员们先进行过三次高山行军,一方面为适应高山环境并选拔登顶队员,一方面也运送一部分物资到更高的营地。高山行军本身也非常艰苦,第二次高山行军,到达7000米处的队员汪玑因严重高山反应而牺牲。到了4月25日,登山队又组织了第三次高山行军,共55名队员参加分成四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作为支援,负责修整路段、护送病号、运送急需物资、在7007米和8500米建立四号营地和突击营地,只有第四组的10人,任务是突击主峰。而这一次,又有队员邵子庆在7300米附近因严重高山反应而牺牲,全队有25人不同程度冻伤。

5月17日,登山队开始了第四次高山行军,这一次的目标就是突击主峰。

5月24日上午9时,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名登顶队员开始向主峰进发。中午12点时,他们到达“第二台阶”,这座4米多的岩壁竟然花去他们3个小时,是刘连满用身体做“人梯”将队友屈银华托上去才最后登上去的。结果刘连满体力透支,只得留在了8700米处。

晚上7时,剩下的3名突击队员决定继续摸黑登顶。气象预报25日天气将变坏,这恐怕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后来他们在自述中这样回忆:“更主要是想到了党的指示和六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这三个人,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1960年的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才终于到达顶峰。他们带上去的除了一面国旗,还有一座毛泽东的半身塑像。

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后,又在1964年登上希夏邦马峰。此后,文革到来,中国的登山运动陷入停滞。

直到1972年,中国登山队重整旗鼓,准备再度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对于再次登珠峰,中国登山队是雄心勃勃的。1966年时,他们曾准备在1967年再攀珠峰,而且要一举上去22人。因为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印、英、瑞等国历来从南坡登顶的总人数。后来还有过其他几种设想:登顶16人,这样将超过美、印登顶人数的总和;登顶10人,这样可以超过印度。1975年,再次攀登珠峰的队伍组成,共299人(其中登山队员125人,包括女队员38人)。西藏自治区还派遣了80名解放军战士和55名农民工加入了这支队伍。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队员共9人成功再度登顶,其中包括了一名女队员:藏族运动员潘多。他们还在地球之巅上树起测量觇标,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他们登上了过去被认为是做不到的(珠峰)北坡。”“这一成就将永远作为登山探险上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当时英国登山界这样评论道。中国登山队更成为亿万中国民众的英雄,一种精神样板。


以攀登珠峰为原型的《攀登者》,真实比电影更燃!



2018年末,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宣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珠峰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继宣布关闭珠峰大本营的游览,相信这一消息对很多人造成了很多遗憾,可是暂时的关闭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以攀登珠峰为原型的《攀登者》,真实比电影更燃!


每年夏秋季节,是西藏的旅游旺季,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到西藏一趟不容易,那不去珠峰岂不遗憾?最终,合影了,炫朋友圈了,人离开后,却留下了满地的垃圾和生活废弃物。珠峰大本营条件艰难,所有住宿都是政府搭建的帐篷,所有生活物资全靠外部补给,可带上去容易,却鲜少有人能把用过的塑料袋,饮料瓶等生活垃圾带下山,再加上一些登山者为了挑战极限,而留下的大量睡袋、氧气瓶等各种非生物降解的登山设备,令珠峰好似一个垃圾场。。。

另外,这次关闭大本营也非网传的永久性关闭,也请大家不要跟风谣传。这次关闭只是自治区组织统一清理这些垃圾,还珠峰一片净土,让我们耐心等他重新开放的一天。


以攀登珠峰为原型的《攀登者》,真实比电影更燃!


阿米罗罗俱乐部组织的阿里南线和大环线活动中,珠峰行程也受其影响,将珠峰参观地由原来的大本营改为绒布寺。虽有遗憾,但也是无可奈何,让我们共同期待珠峰大本营重新开放的那一天!


以攀登珠峰为原型的《攀登者》,真实比电影更燃!


上图为从绒布寺角度望去的珠峰景观,其实景色一点都不差呢,珠峰仍然清晰可见。而且,之前住在珠峰大本营,海拔高,条件差,很多队员反应休息不好,睡不着,更改后,我们改住老定日县城,条件也会大大改善。

相关阿里线路详细说明,请戳:

2019,阿米罗罗四大经典线路排期已经全部出炉,我们期待您的光临,让我们一起去看最美的西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