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實現從“綠色貧困”到“美麗宜居”的新跨越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時期,湖北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落地見效?美麗鄉村如何打造?4月15日,全省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和推進。

新增“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種養面積100萬畝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湖北是傳統農業大省,農產品品類豐富,但多而不優;農業品牌眾多,但雜而不亮。如何唱響“湖北糧、荊楚味”?

我省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500萬畝以上、產量500億斤以上。

今年將繼續調減低質低效水稻、玉米、小麥面積50萬畝以上,休耕140萬畝,力爭水稻、專用小麥等優質率同比提高2至3個百分點,新增“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等綠色高效種養模式面積100萬畝。

全省啟動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222”行動,重點培育潛江龍蝦、蘄艾2個省級核心大品牌、20個區域公用品牌和200個企業產品品牌,通過3年培育,基本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全省推廣“生態+綠色種養業”扶貧模式,每個貧困縣形成2至3個扶貧主導產業,所有貧困村都有1至2個農業主導產業,不斷鞏固脫貧成果。

5000萬元打造龍蝦、茶葉、油橄欖等特色產業

去年11月,《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爐,這是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份規劃緊扣我省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矛盾,圍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生產環境、農村社會文明、治理方式、農村居民收入等內容設置了26項指標。

如何將《規劃》任務落地落實,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在湖北廣袤大地變為現實?

按照要求,全省每個市州縣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或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規劃要具有前瞻性、約束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因地制宜設計鄉村振興路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我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推動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範區、都市城郊鄉村振興先行區和扶貧片區鄉村振興試驗區等“三區”差異化發展。今年省預算內投資安排5000萬元重點打造龍蝦、茶葉、油橄欖等特色產業,堅持用培育“潛江小龍蝦”品牌的成功做法引領全省特色鄉村產業發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深入實施,在潛江市、宜都市等5個地方獲批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基礎上,力爭到2022年全省建成30個特色鮮明、融合模式清晰、帶動農民增收顯著的示範園區。

301億元投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頭炮”,是必須打贏的第一場硬仗。

鄉鎮汙水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省學習浙江經驗,堅持試點示範、分步實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了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時間節點和責任單位,實行清單化管理。

全省謀劃鄉鎮生活汙水治理新、改建項目907個,總投資301.35億元,採取PPP方式推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介紹,目前汙水處理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管網基本建成,基本具備通水條件,40%的汙水廠開始試運行。

為確保鄉鎮生活汙水設施長效運行,全省建立省級運營獎補、市縣財政投入、汙水處理收費等一整套運營制度。城鄉垃圾治理基本建立起了三套運管體系,即“以填埋為主向焚燒為主過渡”的技術支撐體系,“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管理體系,“地方為主、省級獎補、市場參與、農戶適當繳費”的經費分擔體系。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是主體。各地引導農民轉變生活習慣,將房前屋後“掃乾淨、碼整齊、保暢通”,發動村民參與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發揮群眾參謀作用和監督作用。各方力量的廣泛參與,農村環境得到有效治理,一些村莊實現了從“綠色貧困”到“美麗宜居”的新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