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貧困”這個外號

我叫金城村,屬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所轄行政村,有254戶人家,戶籍人口990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402人,貧困發生率為41.9%,曾獲外號“深度貧困村”。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我與松桃縣的石樑鄉和本縣的木黃鎮、刀壩鎮接壤,海拔高800米,雞鳴兩縣三鎮八村,我距印江縣城42公里,距天堂鎮政府駐地12公里。雖然深居閨中,但我有一身綠色的衣服,覆蓋全村65%的面積,這身綠衣給人們提供無窮無盡新鮮的空氣。

我體格不大,只有5.7283平方公里,自身條件不算好,耕地面積2020畝,大部分屬坡耕地。

全國脫貧攻堅號角吹響,村民踏著駐村幹部的節拍,聞聲起舞,在我的身上描繪著他們的五彩世界……

2017年9月,村裡人註冊成立了金城村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共流轉土地820畝,發展茶產業。陽春三月,汲取了一年營養的茶樹抽出新芽,村民趁著有利時節忙活起來,採摘明前茶,翠綠的茶青,變成了金光燦燦的鈔票。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你瞧,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桂秀一家正揮動靈巧的手指在茶尖揮舞。今年因疫情沒出去打工,從3月7日開始,全家四口勞動力齊上陣,收入已超過1萬元。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村民忙碌採摘的身影。

村主任李傳順統計,今年村裡的翠峰茶青收入已達15萬元。後面還要採摘蘭香、毛峰等大宗茶,收入還會更多。

在另一座山頭上,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幼年茶園內,數十名村民正在起壟、施肥、覆膜,為 60畝訂單辣椒“安家”。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建檔立卡戶史德芬忙活而快樂,“只要村合作社裡有活做,不管是管護、採摘茶葉還是栽種、採摘辣椒,每天都來。”她說,每天有75元的收入,去年一年在合作社務工,有1萬多元的收入呢!

半山腰的金城村生豬代養場,剛進場的1078頭仔豬在乾淨的圈舍裡,圍著浴霸燈取暖。54歲的村民張志陽正忙著給活蹦亂跳的仔豬發放午餐。“每月工資3300元,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說起這些,張志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去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二師兄”價格飆升,但我村地處大山深處,空氣新鮮,有綠色的屏障,生豬代養場並未受到影響。

“原本和五峰牧業簽訂的代養合同是每斤7元的勞務費,但因市場的影響,最後以每斤14元進行利潤分享!”村支書張志明掰起手指算了幾筆賬:2019年出欄生豬1009頭,實現代養收入40.2萬元,加之茶葉、辣椒等收益,村集體經濟收入43.25萬元。所有的群眾都參與了分紅,人均分紅100元,貧困戶在人均分紅100元基礎上,戶均再分200元,貧困戶分紅收入最多的超過1000元。

最近兩三年,我的對外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村路、通組路、聯戶路,統統都是水泥硬化的。通村路寬闊,隨處能會車,還有鋼架路沿,全村交通“大動脈暢通,小血管循環,”四通八達。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道路兩側還安上了180盞太陽能路燈、投放了垃圾箱32個。傍晚時分,一盞盞明亮的燈,照得村莊一片通明。

村裡的文化廣場上,村民們載歌載舞訴說新生活帶來的喜悅……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是餓著肚皮長大的。”椿樹組69歲的史祖華,精神矍鑠地坐在新房前敞亮的壩子裡,給剛調來的第一書記吳松敘述現在的幸福生活:“現在好了,水、電、路,手機樣樣都通了,閒時看會電視,想幹活了,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工資乾脆;每月還有老年補助,三個兒子的經濟一年比一年寬裕,孝敬我的也越來越多,經濟上不用愁。想買什麼東西,每天都有車子拉進來賣,現在這個生活,比以前的地主都要過得好!”

駐村幹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最高興的,是村民素質顯著提高。那些爭田邊土角、爭低保、爭當貧困戶的吵吵鬧鬧的聲音漸行漸遠。低保人口從2017年83戶202人,降到現在的22戶59人。

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貧困率為0%。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現在,乾淨、整潔、活力是我的外表,文明、和諧、富裕是我的內涵。

如果你想一睹我的芳容,我在大山深處靜靜地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