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我叫金城村,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辖行政村,有254户人家,户籍人口99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402人,贫困发生率为41.9%,曾获外号“深度贫困村”。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我与松桃县的石梁乡和本县的木黄镇、刀坝镇接壤,海拔高800米,鸡鸣两县三镇八村,我距印江县城42公里,距天堂镇政府驻地12公里。虽然深居闺中,但我有一身绿色的衣服,覆盖全村65%的面积,这身绿衣给人们提供无穷无尽新鲜的空气。

我体格不大,只有5.7283平方公里,自身条件不算好,耕地面积2020亩,大部分属坡耕地。

全国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村民踏着驻村干部的节拍,闻声起舞,在我的身上描绘着他们的五彩世界……

2017年9月,村里人注册成立了金城村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820亩,发展茶产业。阳春三月,汲取了一年营养的茶树抽出新芽,村民趁着有利时节忙活起来,采摘明前茶,翠绿的茶青,变成了金光灿灿的钞票。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你瞧,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桂秀一家正挥动灵巧的手指在茶尖挥舞。今年因疫情没出去打工,从3月7日开始,全家四口劳动力齐上阵,收入已超过1万元。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村民忙碌采摘的身影。

村主任李传顺统计,今年村里的翠峰茶青收入已达15万元。后面还要采摘兰香、毛峰等大宗茶,收入还会更多。

在另一座山头上,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幼年茶园内,数十名村民正在起垄、施肥、覆膜,为 60亩订单辣椒“安家”。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建档立卡户史德芬忙活而快乐,“只要村合作社里有活做,不管是管护、采摘茶叶还是栽种、采摘辣椒,每天都来。”她说,每天有75元的收入,去年一年在合作社务工,有1万多元的收入呢!

半山腰的金城村生猪代养场,刚进场的1078头仔猪在干净的圈舍里,围着浴霸灯取暖。54岁的村民张志阳正忙着给活蹦乱跳的仔猪发放午餐。“每月工资330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说起这些,张志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去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二师兄”价格飙升,但我村地处大山深处,空气新鲜,有绿色的屏障,生猪代养场并未受到影响。

“原本和五峰牧业签订的代养合同是每斤7元的劳务费,但因市场的影响,最后以每斤14元进行利润分享!”村支书张志明掰起手指算了几笔账:2019年出栏生猪1009头,实现代养收入40.2万元,加之茶叶、辣椒等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43.25万元。所有的群众都参与了分红,人均分红100元,贫困户在人均分红100元基础上,户均再分200元,贫困户分红收入最多的超过1000元。

最近两三年,我的对外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统统都是水泥硬化的。通村路宽阔,随处能会车,还有钢架路沿,全村交通“大动脉畅通,小血管循环,”四通八达。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道路两侧还安上了180盏太阳能路灯、投放了垃圾箱32个。傍晚时分,一盏盏明亮的灯,照得村庄一片通明。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诉说新生活带来的喜悦……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是饿着肚皮长大的。”椿树组69岁的史祖华,精神矍铄地坐在新房前敞亮的坝子里,给刚调来的第一书记吴松叙述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好了,水、电、路,手机样样都通了,闲时看会电视,想干活了,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工资干脆;每月还有老年补助,三个儿子的经济一年比一年宽裕,孝敬我的也越来越多,经济上不用愁。想买什么东西,每天都有车子拉进来卖,现在这个生活,比以前的地主都要过得好!”

驻村干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最高兴的,是村民素质显著提高。那些争田边土角、争低保、争当贫困户的吵吵闹闹的声音渐行渐远。低保人口从2017年83户202人,降到现在的22户59人。

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贫困率为0%。

我叫金城村!我不再接受“贫困”这个外号

现在,干净、整洁、活力是我的外表,文明、和谐、富裕是我的内涵。

如果你想一睹我的芳容,我在大山深处静静地等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