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牵头的全国外科内镜多中心团队在ERCP球囊扩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年4月16日,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牵头,联合我国15家外科ERCP单位实施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Optimal dilation time for combined 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balloon dilation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 multicentre,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以fast-track论著全文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gy《柳叶刀·胃肠肝病学》。

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balloon dilatation, ESBD)是目前ERCP处理十二指肠乳头的常用术式,可增加取石成功率并最大限度的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但最佳球囊扩张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ClinicalTrials.gov ID: NCT02510495)针对ESBD球囊扩张的最佳时间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参与研究的15家单位均为我国知名的外科ERCP中心,包括: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浙江大学树兰(杭州)医院。

本研究创新性的将ESBD球囊扩张时间分为0秒、30秒、60秒、180秒和300秒共5组,前瞻性纳入了15家中心在2015年至2017年间1920例胆管结石患者。结果显示,30秒钟球囊扩张不仅具有同等的取石成功率,且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最低;而球囊直径小更容易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这为中国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最佳球囊扩张时间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同时,该研究还首次定义了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中国年轻女性年龄(≤45岁)。

【喜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牵头的全国外科内镜多中心团队在ERCP球囊扩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喜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牵头的全国外科内镜多中心团队在ERCP球囊扩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柳叶刀·胃肠肝病学》作为国际顶尖期刊The Lancet子刊,本篇文章也是我国大陆学者以通讯作者在该期刊发表的首篇论著Article。本研究经过CHESS研究组前期讨论和遴选,于2018年12月《柳叶刀·胃肠肝病学》-CHESS圆桌会时向期刊主编Rob Brierley汇报、修订并投稿,随即进入快速审稿通道,仅1个月时间被接收录用。本研究的顺利发表,不仅是我国15家外科ERCP中心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标志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普外科临床科研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文章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as/article/PIIS2468-1253(19)30075-5/fulltext#section-7c530872-6235-4433-899c-b3f276970189

相关阅读:

中国外科ERCP多中心临床研究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于2015年3月启动,由国内15家知名外科ERCP中心共同组建。目前共启动研究5项,已完成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该多中心研究平台定期举办“中国外科ERCP临床多中心研究论坛”,旨在发掘我国现阶段外科ERCP发展中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及研究,致力于中国外科ERCP的临床研究、技术培训及推广,为进一步优化胆胰疾病的诊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参与本项发表研究的15家中心成员包括:李汛教授、周文策教授、张锎教授、王震宇教授、张雷达教授、孙昊教授、薛平教授、刘威教授、王琦教授、张继军教授、王雪峰教授、王蒙教授、邵英梅教授、蔡开琳教授、侯森林教授、李启勇教授、孟文勃教授、张磊教授、朱克祥教授。同时,本研究还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Joseph W. Leung教授、WHO国际癌症研究署Elisabete Weiderpass教授、卡塔尔大学Ula Nur教授、日本京都第二红十字医院Kiyohito Tanaka教授及Azumi Suzuki教授的大力支持及帮助。

【喜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教授牵头的全国外科内镜多中心团队在ERCP球囊扩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