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哲生:把病人的安危看的高于一切的神经外科专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发端于萃英门的兰州大学,在百余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涌现了一批批钜儒风雅、德高行远的“大先生”,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独树一帜。值此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学校特推出“萃英大先生”百十载师德典范人物,以此激励广大师生牢记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在“双一流”的伟大建设中砥砺前行,再创华章!

本期人物:神经外科专家韩哲生

萃英大先生|韩哲生:把病人的安危看的高于一切的神经外科专家

韩哲生(1914—2011),河北定县人,神经外科专家,甘肃省神经外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1940年毕业于国立贵阳医学院,作为全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的优秀学员,1954年在武汉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脑瘤开颅手术,进而开创了武汉地区的神经外科事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了《临床神经眼科学》《颅内压增高的病理和临床》《颅内压和颅内压增高》等著作。其中,《颅内压和颅内压增高》一书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神经外科专业的专著。

1956年,韩哲生被派支援大西北调到兰州医学院工作,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同年他被中央卫生部批准晋升为教授;在兰大二院开展了甘肃省的第一例开颅手术和国内第一例脊髓空洞症手术,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任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在韩哲生的心中,大爱无形于病人,大爱无形于细节,无论是查房、手术、上门诊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关爱有加。有一次,病区一位患者术后发烧,连续使用抗生素也没有效果,查房时,韩哲生让患者趴在床上,要求医生认真查体,结果发现患者一侧臀部肿大,韩哲生教授当即穿刺出脓液,患者高烧的原因查到,要求主管医生立即为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但第二天查房时发现,主管医生还没有给患者实施引流手术。韩哲生当时非常严厉的批评了主管医生,而这一次严厉的批评和教诲,让当年的后辈至今记忆犹新。

病人的安危高于一切,病人的一切是医生的责任,这是韩哲生工作的座右铭。70年代初,韩哲生为家住兰州西固区的一位年轻女患者实施了重约400克的脑瘤手术,术后患者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结婚生子重获幸福生活,一家人千恩万谢,韩哲生谦逊地回以“医生的责任”而已。这个患者此次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术,由韩哲生主张一片片、一块块地切除,这样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最大化消除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而不是为追求术式的完美。在脊髓肿瘤的手术切除方面,韩哲生也总结了一整套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理论,尽管这一理论在70年代初期曾经受到了批判,但是,韩哲生依然不为所动地坚持,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他的一生在医学之路上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将专业的精益求精作为标杆,激励着一代代医者为医疗事业奉献无悔青春。

瞄准前沿,高瞻远瞩。1984年韩哲生创建了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他常说:医院的三大宝就是医生、图书和病历。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医院建立了图书室,藏书千余册, 2012年韩哲生之子韩光裕遵父亲遗愿,将其珍藏的45本神经专业外文原版图书全部捐献给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图书室。随着医院图书室的建立,又创建了医院的动物实验室,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神经显微外科手术,进一步促进了二院神经外科的技术进步和发展。1984年创建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内设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两个临床研究基地和神经病理、神经生化、神经生理、神经影像学四个基础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大大提高了神经科学的医疗、科研水平,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先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数十年艰辛努力,换来兰大二院神经外科领域满园芬芳,今天的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已经发展为甘肃省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专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走出去,和世界握手。经韩哲生多方联系,二院的神经病学研究所与日本秋田县脑血管研究中心建立了友好学术交流关系,并派多名医师赴日本进修深造,使二院的神经外科专业更快发展。同时,在省内举办各种培训班,为甘肃省内外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方面的专业人才,基本形成了全甘肃省脑外科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体系。

甘为人梯,成就事业。韩哲生非常注重队伍的培养,为了让青年人尽快成长起来,他甘愿做人梯。在科研项目立项论证中,只要有人提出困难,他总是在深夜默默地查找大量文献,为科室科研项目立项提供详细的论证报告,而在项目署名的时候,态度非常坚决地把弟子们的名字放在第一。在取得成果的时候,无论报奖,还是发表学术论文,韩哲生总是坚持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把弟子们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韩哲生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论文的作者就是你自己,我的名字不重要,我们的研究事业更重要。”正是韩哲生无数次的谦让,才有了二院神经外科一批批年轻人的“上”。担任过兰大二院院长的康笃伦教授这样评价:韩哲生教授的治学态度和严谨作风,是我们后辈终身学习的榜样。

韩哲生以毕生的心血孜孜以求,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取得辉煌成就,为当时神经病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标杆,也为后来神经病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