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铁路中段的白河、旬阳、紫阳三县,地处陕西南部的安康辖境,秦巴山脉的大山深处,是汉水流域航运通商的码头城府。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我在铁道兵第一新管处工作,在铺架运输的闲暇里,有幸拜访过它们的尊颜。岁月匆匆,往事如风,一晃四十多年过去,那巴掌般大地块的县城,那青石块铺路的老旧河街,那旬河汉水环绕的太极之地,如今会有怎样的芳容?



3月23日清晨。我刷着朋友圈和战友群里的各类信息,眼前一条“欢迎全国各地铁道兵新管处战友参加4月18日~22日的安康聚会",令我激动。仔细阅读活动内容,虽说丰富多彩,可惜没有上述三城的安排。我突然产生重返襄渝线,再游白、旬、紫的冲动,以弥补聚会安康的缺憾。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一、白河县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3月24日,我从襄阳出发,乘普速快车于中午时分到达白河东站。

襄渝铁路1973年全线铺通接轨,78年正式移交国家运营,成为进出川陕的重要通道。运量逐年猛增,列车对数和密度迅速饱和,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客货运能的需求。本世纪初,在原有铁路干线的基础上,扩建新修了襄渝复线,上下行列车各行其道,有效地增强了运输能力。

白河县是襄渝线上鄂陕两省的交界地段,也是武汉和西安铁路局的分界口。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走出白河车站,映入眼帘的是座座高楼傍山而立拔地而起。车站出口下方便是整齐、有序、美观、漂亮的白河新城,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眼前的一切,天翻地覆。

我在惊叹白河巨变的同时,急不可待地要去找寻记忆中的白河老街。四十多年前的白河只有一条临江的河街,长不过“数百米“,只能从车站走隧道过去。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乘出租车前往,在老县政府所在地下车,徒步沿石阶下行,行走20分钟左右终到老河街区。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老街居民沿河而居,屡遭水患,生存条件极差,为根治河街水患,破解县城交通瓶颈,切实改善河街片区群众生存发展条件,整体打造"秦楚边城,水色白河"的风貌,政府投资近30亿元,实施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防洪保安,G316国道县城过境路段改造的三项工程,河街正处在拆建搬迁的推进中。

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白河老街是当时汉江水运繁盛的船埠通商码头,货物重要的集散地。70年代襄渝铁路通车前,白河交通全仗汉江水运,上可达安康、汉中,下可至襄阳、汉口。陆路因大山险阻,惟一抗战时李宗仁抢修的老白公路,只到白河县便嘎然而止。上世纪50~70年代初,县长要去省城开会,只能骑毛驴提前数日启程,可见交通之落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现在的白河县,汉江水路因上游筑坝发电,航运虽已消失,但铁路有襄渝一、二线,公路有十天高速,G316国道等,天堑变通途了。我在白河老街行走的当天,恰遇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一行,正在白河考察扶贫帮建援助事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白河在已经巨变的基础上会更上一层楼。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位于白河县城北岭子至汉江古渡红星桥之间,是明清时期仅次于河街的第二商街,因沟内有长春、观澜、邀月、临江四桥而得名,古称桥儿沟。沟西为龙岗山,沟东为魁星山,两山夹一溪,明清时节,一沟两岸,花开四季,秋冬仍似阳春,故桥儿沟又名长春涧。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桥儿沟古街经重新打造,恢复旧貌。古街长658米,平均宽2·8米,道路高低参差,蜿蜒曲折,均用青石铺就,有石阶600余。桥儿沟房屋最早为明清时期湖广移民迁入白河时凿山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保存较好的有长春寺、耿家、卫家、罗家、衷家等大院和保善堂等,清嘉庆年间所建的北城门依然清晰…2013年桥儿沟被陕西省确定为全省31个文化旅游街区,白河县正全力打造使之成为AAAA级景区,以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腾飞。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二、旬阳(太极城)

游完白河,感叹之余,我于3月25日马不停蹄的来到太极城旬阳。

旬阳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开荒耕种,繁衍生息。它秦时设关,汉时置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旬阳老城,被水环扣,矗水中央,汉水和旬河在这里华丽的交汇,形成优美的s曲线,画出一幅自然山水的太极图。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让人不得不惊叹造物的鬼斧神工。有诗云“韧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江河秀"。"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灵山刻就天书字,旬水绘就太极图”。故旬阳又被称为"中华太极城",被誉为全国十大最美县城之一。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旬阳新城,就在火车站对岸,中间隔着一条汉江,有大桥横跨,廊桥生辉。记忆中火车站对岸,过去是一片不毛之地,荒山野岭。老城距火车站还有五公里以远。现今旧城、新城连成一片,市中心与车站隔江相望。高楼林立,商铺云集,滨江园林,十里美景。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上世纪70年代,铁道兵修襄渝铁路来到旬阳。我的一位战友回忆到:当时县长骑着毛驴来部队看望,在欢迎大军的致词中,饱含热泪地说道“全国有七个县市一寸公路都没有,旬阳、紫阳名列其中。现在好了,大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那时的旬阳山民,多数衣不遮体,每日两餐糊稀,有的人家唯有一套破旧仅能遮羞的衣裤,专供家人外出穿用,贫穷落后如斯,令人为之动容。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铁路的修建,给大山深处的百姓带来福祉,拉来了幸福,也改变了旬阳的土地山川,从闭塞走向开放,旧貌变新颜!如今旬阳一个县级小城,高速、国道四通八达,除襄渝铁路一、二线外,还有西~康铁路与省城直接相通,三个小时就可始达。两条铁路干线在这里汇集,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我漫步在旬阳太极老城,西门城关巍峨屹立,城内的那些老旧房屋恢复了原貌,向我讲诉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秦巴南麓凸起的岩堡上坐落着的这座太极小城,带着她儿女们的美梦,日夜俯瞰着汉水和旬河向东而去奔流不息,未来充满无限生机…

当地人告诉我,要想看清楚太极城的真容,最好是到宋家岭上的观景平台,居高临下极目晀望,此时诗地旬阳,尽收眼底。宋家岭是旬阳新城背后的一座山峰,是政府专为百姓打造的休闲公园,它将山水、园林、雕塑、人文恰到好处的融在一起,陶醉在山河追捧的太极八卦中,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旬阳还有雄奇的毛公山,秀美的乾坤湾,险俊的天门峰等令人浮想联翩的仙境胜地,它像一个潜力巨大而尚未当红的明星,等你用脚步去丈量,用眼晴去欣赏,用心灵抒写绝美的诗章。更有矿产鸡血石,引无数藏家疯狂…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三、紫阳城

紫阳真人张伯端,一代祖师,仙居洞穴,真言传道,紫气东来,县城因此而得名。

铁路未建之前,大山封闭,穷山恶水,山民愚昧,贫穷落后,除汉江水运之外,无一寸公路交通。外出长途全靠毛驴。铁二师进驻紫阳时,师部小车无路可行,只得临时开辟便道,百姓不知汽车为何神物。修路机械器材,全靠战士们人抬肩扛,步步惊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甚至牺牲,那种艰难苦绝,今人难以想象。火车铺轨初到紫阳,围观百姓,人头攒动,县城几近空巷。有山民跋山涉水背来草料喂食火车,真情感人,笑话至今。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记忆中的紫阳旧城,沿江有一老街,青石条块铺就的路面,经人长年踩踏,油光发亮,有的塌陷损伤,凸凹不平,极具沧桑感。两侧店铺,木质门窗,青砖矮墙,屋顶之瓦,全是石板。经营生活用具,土特杂货。饭店极少,但隔三岔五处,会有大锅一口,临街而立,羊杂粹煮沸翻滚,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

汉江筑坝发电,聚水形成瀛湖,那条沿江老街,现在已在湖水之下了。如今江边,一条公路环城而绕。曾经拾级而上,层层叠叠的土墙石瓦屋,大多已不见踪影,我在紫阳城里,上窜下跳,折腾反复,总算找到几处仅存的老旧瓦房,还有刻着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张际春名字的中原军区布告的东城门…可大锅羊杂汤,无影无踪了。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我走在紫阳新城的中心广场,我登上文笔山上的紫阳阁顶,凭栏眺望绿水青山,耳畔传来“郎在对岸唱山歌"的天籁之声,犹如桃花园里,恍若隔世…

三千里沔水,五百年紫阳,大江东去,见证时代兴衰,古往今来,走过沧海桑田。山城依然山城,但今非昔比,紫阳还是紫阳,已除旧布新。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平湖如镜,环映山城魅影,长桥卧波,联结三岸交通,桔乡之桔甜如蜜,茶乡之茶香悠悠,文笔山胜景,紫阳阁横空,五世纪光阴,瞬间即逝,数百年烟云,转眼成空。四十年改革,经天纬地。十三亿人民,昂首挺胸。中华复兴梦,功到必成。

无悠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紫阳焕古富硒茶,茶中珍品朝廷贡奉,治癌防癌,耶!

祝福白河、旬阳、紫阳今天的发展成就,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让我们牢记英雄铁道兵的丰功伟绩,永远缅怀筑路长眠与斯的烈士!

襄渝线上的三个县城

1971年至1977年襄渝线铁道兵第一新管处机务三队

1977年至1982年5月南疆线铁五师新管处机务一连



铁道兵公众号第2019-514-1期

推荐:白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