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家电产业依然有红利,源于这三个元素

4月15日,2019年度京东家电行业峰会在京召开。会上,除了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现场发布了京东家电2019年战略方向之外,现场也云集了众多财经及家电界大咖专家出席,共同探讨中国家电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知名财经学者秦朔就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家电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秦朔认为,家电产业未来发展可以从三个维度看,分别是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而这些维度都可以指向一些红利信号。

秦朔:家电产业依然有红利,源于这三个元素

空间上看,城市化进程持续带动消费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18年修订版)》,在过去的68年期间,世界城市人口从7.51亿增加到42亿,2018年城市人口已经占到了全球人口数的55%,而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68%。

全球的城市化为中国家电产业带来积极信号,因为中国不仅是家电消费的大国,同时还是一个家电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所以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趋势就意味着家电产业将依然是一个增长型的行业。

与此同时,预计2018年-2050年期间,中国将增加2.55亿城市居民。预计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70.6%,城镇人口10.2亿;2047年城市化率为79%,城镇人口10.9亿。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近出的报告显示,中国2019年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下沉式消费。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家电的产量仍然在增长,厨电、小家电四个大类也在增长,小家电会增长更快。

时间上看,代际更迭使商品市场有了结构性变化

从代际变化来讲,我们面临最重要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人比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人多了,1980年出生的,80后、90后、00后加起来原来有5.5亿,再算上10后到今年大概7亿人左右,所以他们是未来的主导。

随着中国人购买力的提升,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市场增长性也比较强。未来新的代际变化会带来很多很多新的机会。

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不炒房子的背景下,往往会选择租房,会经常面临到搬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家电选择可能会有更多的便携、折叠、嵌入式的产品,这些跟以前的购买行为也不一样。代际变化带来不同的消费习惯,也为市场赢来新的需求空间。

更具个性化的消费形式成为整个家电产业链面临的共同课题,过去的单一渠道和单一触点的形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消费者的沟通。正是基于此,京东在本次行业峰会上也提出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反馈,与家电企业开展反向定制合作,以便于精准的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地降低生产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成本。

事实上,京东家电在去年9月份已经按照C2M反向定制的理念推出了京品家电,并取成了市场上不俗的成绩。2019年京品家电的目标是实现1000个SKU的上架,实现1000万台的销售。

技术上看,供给侧改革下的家电在被重新定义

供给侧变革刚刚开始,很多家电技术都发生了变革,朝向智能化、网络化、时尚化、服务化、柔性化和便利化去发展。

现场嘉宾奥维云网董事长文建平也表示,目前中国的家电整个产业技术都在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主要家电厂商新产品的研发进度,和国际上一流品牌的节奏基本持平,甚至还要领先。而这个产业的进步最根本是来自产品技术的迭代,目前国产品牌的均价平均指数是外资品牌的0.9到0.8之间,所以这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目前整体国内家产市场环境来看,高增长的红利确实已经结束了,但新的红利就产生在城市化、代际更迭和技术升级的变化里,谁能够把变化抓住成为红利,那么谁就拥有无限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