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券商投资机会

e观点 | 科创板券商投资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e代理互联网海外财富管理专家(iedaili),作者是安澜资本的顾何曦。

科创板首批登陆企业预计很快就会和广大投资者见面,市场热情目前也普遍集中在这些企业上市之后的表现及未来预期上,然而从更深的层面讲,科创板的出现除了给众多优质企业提供更快的直接融资通道外,还可能肩负着国家改变目前金融市场资本结构错配和期限错配,逐步降低国民经济高债务、高杠杆问题等任务。

通过科创板,国家可以有效地促使券商真正发展壮大,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增厚资产投资长期回报,从而根本上解决目前金融市场间接融资占比过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科创板对于券商拟采取“跟投+保荐”制度,保荐机构可以通过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对新股以发行价格进行认购,但跟投主体不参与询价与定价,只能被动接受价格,认购比例为2%-5%,且锁定期2-3年。

这就要求券商需以自由资本金方式参与上市前“基石投资”,这对于券商的定价能力及后续市值管理提出来极高的要求。目前,国内100多家券商资本金总额仅约1.5万亿元,而且还有很多券商拿资本金干的都是两融等银行类信贷业务,而没有去发挥其应该承担起的市场定价功能。为了满足科创板未来保荐要求且真正达到国家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职能,就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去形成一套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参考先进市场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商业银行成功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各大券商未来一定会谋求通过向社会大规模发行优先股或各类债券及票据等来做大及夯实自有资本,更好的服务于实体企业及实现国家战略。

从科创板的审核规则和定价规则来看:

1、审核流程上,科创板上市由上交所受理,并采用注册制。 收到注册申请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上交所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证监会于 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注册的决定,发行人在随后一年内发行股票。一方面,企业挂牌时间较原三板将大幅缩短;另一方面,同一时间段成功上市企业数量较审核制将出现极大的提升。

2、定价方面,科创板更加重视长期投资者,以技术给资本定价。征求意见稿取消直接定价而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并且将询价对象限制为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7 类机构投资者(排除个人投资者);此外在网上申购前还需披露公募基金、社保和养老金三类长期投资者的报价情况。可以预见,科创板将赋予长期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更大的定价权。

通过以上两点来看,可以预见政策层面已经确保了保荐券商可以合理价格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并给后续长期持有及市值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现行过会规则下,2018年A股新增105家上市公司,带来增量市值1.73万亿,科创板新规出台后,预计每年二级市场仅新增资本就可达到3-4万亿的规模,按照存量+增量计算,对比券商现有自有资本仅1.5万亿(且大量用于两融业务)未来10年内券商自有资本缺口至少在2-3万亿规模。

这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1、从可操作性层面来讲,券商依靠自身信用及新产品设计,将在短期内向社会发售大量科创板专项固收产品来进行资金募集,这些产品主要用于覆盖短期内大量上市企业保荐人“基石投资”的需求;长期来看,待大型金融机构及国有资本平台对于市场风险有足够的判断及把握时,券商势必会面对银行、险资、全国社保等大型机构进行产品设计和募集,适时推出永续债、可转债或优先股等,来获得长期低廉的资本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

2、从风险角度来讲,由于科创板的注册制将极大改善目前A股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整体二级市场短线炒作情绪将会受到极大抑制,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由于现行保荐制度对券商有很高要求,对于企业定价及后续市值管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未来头部券商将会成为更多优质标的唯一选择,头部券商也将凭借雄厚的资本金及保荐优势,逐步丰富自身的投资组合、扩大投资范围,当头部券商服务上市企业覆盖一定规模后,可以在内部形成自身指数型的上市公司资产组合,在此基础上投资机构参与头部券商的资金募集产品,将获得更稳定更安全的回报。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未来除了直接参与科创板上市企业投资机会之外,更可以通过与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合作,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e观点 | 科创板券商投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