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方言,《詩經》語言的母體語

看了最近一則問答,說是慶陽話更像陝西話。首先覺得題主提出的題目比較籠統,所謂的陝西話是由陝北方言,關中方言,陝南方言三大片區組成。而慶陽方言南部屬關中方言片區,北部華池環縣則屬陝北方言和寧夏方言片區。

寧縣方言,《詩經》語言的母體語

寧縣遇村西周住址墓葬群

至於說慶陽話更像陝西話,還是陝西話更像慶陽話,我們應該先剔除陝南方言片區和寧夏方言片區,再去掉佔比例不大的華池屬陝北方言片區。這樣就剩關中方言片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慶陽和陝西關中道。

首先我們搞清關中方言的起源。我們知道慶陽所在的隴東地區,保存了大量的周秦漢唐時期的地方名稱和民俗與方言,是北方官話中方言和民俗的活化石,在中國語言文化史有著重要的地位。慶陽酒說君

歷史上先周部族在隴東地區的慶城、寧縣生活了五百多年,目前有觀點認為古老的寧縣方言是“周族的母體方言,是周代官話---《詩經》語言的母體語”。後周人一路南遷至寶雞,再到關中定天下,將慶陽話一路傳承發揚,直至秦漢隋唐,做為官方語言。上至《詩經》,下至唐詩,多能從今天的寧縣方言中找到原發讀音。

譬如:寧縣方言“咥”,願意“咬”,出此《易經.咥履》中的“履虎尾,不咥人”。 口渴了方言“漮得很”出此《說文.漮水部》:漮,水虛也。慶陽酒說君

寧縣方言,《詩經》語言的母體語

屹立在慶陽巨型石雕周祖不窋像

再則,我們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隴東地區,在地形圖上三面被陝西延安市咸陽市所包圍的,有人詼諧地說,慶陽是伸進陝西肚子裡的一隻羊大腿,肥美流油。(這裡指慶陽油田肥了陝西)慶陽深入陝西中部的腹地,生活習慣,傳統習俗就會必然的相互影響著,交流著,融合著。自周先祖不窋始立慶陽以來,慶陽從來沒有脫離過政權、經濟中心位置,先有古豳國,義渠國在此立國,後有春秋戰國諸侯方國此起彼伏,也曾是隋唐以來的京畿之地,遺存下來的古代官方話豐富多彩,張口就來。慶陽酒說君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就是典型的關隴地區風貌節令寫照,詩裡面的生活方式習性,植物事物名稱,至今在隴東的寧縣正寧一帶比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特別是詩中詞句的發音,尤為突出。素有“一句寧縣話,周秦官話活化石”之稱。

寧縣方言,《詩經》語言的母體語

上古時代的慶陽籍岐伯故里

因此,說慶陽話像陝西話是不成立的,至少是關隴地區方言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態勢,甚至在上古時代的商周秦時代,是慶陽話影響了整個關隴地區。只是自漢唐以後以宋朝為首的中央政權集團東南移,慶陽至此逐漸被邊沿化,沒落化,不被外界所知和認同,失去了昔日光輝和影響力。但也正是這一原因,而讓今天的寧縣地區,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官方語。

見解不同必尊歷史,討論區見,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