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融合新聞:廣東調整區域發展格局 跨地合作構建新發展商機

在廣東汕頭和汕尾兩市之間,一條正線全長162.8公里的鐵路正在加緊施工。該線路起自廣梅汕鐵路汕頭站,向西南經汕頭市、揭陽市、汕尾市後至廈深鐵路汕尾站,總投資264.6億元。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鄭健認為,該項目建設有利於加強珠三角與東南沿海對接聯繫,助力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把握髮展大勢,廣東正在掀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一張交通大網徐徐鋪開。去年以來,廣州至汕尾高鐵建設進展順利,汕尾至汕頭高鐵開工建設,廣州至湛江350公里時速高鐵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建成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梅汕鐵路廈深聯絡線,完成茂名至湛江鐵路電氣化改造,新增高鐵運營里程342公里、總里程達1905公里,改變了粵西長期以來沒有高鐵的局面。

產城融合新聞:廣東調整區域發展格局 跨地合作構建新發展商機

產城融合新聞

不僅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去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655公里,通車總里程超過9000公里,保持全國第一。“我們將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在促進均衡通達基礎上差異化佈局交通基礎設施,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優化發展和大灣區建設,並在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對外通達能力和聯繫水平上下功夫。”省交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曉華說。

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聯繫緊密。當前,廣東各地正在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讓“一核一帶一區”全面對接大灣區、融入大灣區。“我們必須從構建一體化的灣區軌道交通網絡體系的新視野來規劃和建設軌道交通。”廣州地鐵集團董事長丁建隆說,廣州地鐵線網將強化“內通外聯”,在廣佛線基礎上,進一步加快7號線、13號線等線路建設,與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連接。

產城融合新聞:廣東調整區域發展格局 跨地合作構建新發展商機

產城融合新聞

根據今年1月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建設推進會的部署,接下來全省將在塑造區域交通格局上下功夫,統籌陸海空建設面向未來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形成貫通全省、暢通省內外、連接世界的交通網絡。信息來自產城網http://www.chanchengchina.com

跨地合作升級打開新空間

從廣州市中心出發,驅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位於清遠市的廣清產業園。作為廣清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平臺,截至去年12月底,廣清產業園已有歐派家居、富強汽配、立邦塗料、恆帥微電機、美國美寶、花安堂等179個項目簽約入園,計劃總投資約939億元。各地之間通過區域一體化、對口合作幫扶等方式,促進產業協作經濟發展,是建設“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的重要途徑。

在清遠,“廣州總部+清遠基地”模式在當地越來越常見。今年1月,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美寶清遠國際生命科學城項目”在清遠產業園奠基動工,該項目的總部就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而生產基地設在廣清產業園。在廣東,圍繞產業項目、園區建設、協作機制,不同城市之間的跨地區合作探索不斷升級,取得新的成果:各區域產業發展與資源稟賦更加匹配,全省經濟佈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更加協調。

產城融合新聞:廣東調整區域發展格局 跨地合作構建新發展商機

http://www.chanchengchina.com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探索跨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以廣深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在粵東粵西粵北打開了跨地合作新空間。在河源,由河源市政府與深圳南山區政府共建的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項目備受關注。去年底,雙方正式簽約,將努力把產業園打造成專門承接深圳南山區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項目的產業高地。

“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鋪展開來,從粵東的汕頭到粵西的湛江,眾多大項目紛紛落子佈局沿海經濟帶:在陽江,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高端不鏽鋼等一批臨港工業項目興起;在揭陽,國家電投揭陽900MW海上風電、前詹通用碼頭一期、揭東燃機熱電項目落戶……大企業大項目紛至沓來,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