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粵港澳大灣區之東風 碧桂園蓄勢再出發

日前,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磅出爐,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有著7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到1.5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迎來了相互“拆牆”、深度融合的契機。

正如人們所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僅連接基礎設施和交通,而且還連接貿易、金融與技術。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何實現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互聯互通?兩會代表委員紛紛支招。

1、兩會熱議粵港澳

大灣區粵港澳三地之間的聯動成為兩會期間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今年兩會上,香港特區工聯會4名代表委員帶來的12項議案提案,均拿出了與大灣區建設有關的具體意見,其中包括完善港人內地就業保障,促進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更加通暢。

當前,世界上有三大國際一流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等重要特徵,灣區內以其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珠三角向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幾十年的發展,廣東形成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城市群。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參與世界貿易競爭的深入,中國需要有更大規模的城市參與形成更高能級的世界級城市群。在這一背景之下,珠三角和香港、澳門兩個實行“一國兩制”地區的聯動被納入考量,最終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手筆規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原副司長陳宣慶認為,“城市群的目的主要是解決人口大國城鎮化推進進程問題。因為城市群是城鎮化人口最大的載體,但對於香港、澳門來說,沒有農村人口,也就沒有城鎮化。”

迎粵港澳大灣區之東風 碧桂園蓄勢再出發

多位代表委員和相關人士認為,香港是目前全球經濟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珠三角可以作為香港的腹地,在高科技、先進製造業、金融、青年創業、養老醫療等諸多產業上形成支撐和聯動。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塗輝龍建議,深圳應在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區域規劃建設一個規模較大的、配套比較完善的、專門引進港澳青年創業者的創客中心。

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提議,推進三地養老服務合作。孟麗紅建議,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粵港養老服務合作試點地區。比如,佛山、肇慶等地區毗鄰港澳,高鐵可達,交通便捷,自然環境好,具有良好條件,可以試點建設區域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

在行動上,不少企業已經搶先一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碧桂園已在大灣區落地潼湖科技小鎮、新能源汽車小鎮、思科廣州智慧城、順德機器人谷等多個項目,以高科技產業為核心打造新型城鎮,發揮科技創新的示範輻射作用。並相繼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2、如何佈局大灣區?

當前全球經濟體都在爭奪高端製造業的話語權,高端製造,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人工智造、5G等都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2月18日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在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其中之義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先進製造業基地。而粵港澳三地如何聯動,又如何落地產業結合?

《綱要》指出了方向:發展特色城鎮。充分發揮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鎮數量多、體量大的優勢,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魅力城鎮,形成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建設智慧小鎮,開展智能技術應用試驗,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探索未來城市發展模式。

當前,中國城鎮化進入到以城市群為核心的城鎮化階段。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成為差異化發展的升級之路。早在2016年,碧桂園就提出產城融合戰略,大力拓展以科技小鎮為代表的產城融合項目,其構想是要建造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

這個兩年前的戰略構想,在今日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下去評估,讓人感慨碧桂園戰略眼光的前瞻性。兩年的實踐,碧桂園提前佈局,悄然打通了灣區發展產城融合特色小鎮的路徑。

迎粵港澳大灣區之東風 碧桂園蓄勢再出發

位於廣東順德的機器人谷即是碧桂園佈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產業基地的具體實踐。

碧桂園起家於順德,順德是廣東乃至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擁有美的、格蘭仕、海信家電、萬和、萬家樂、聯塑等一大批知名家電和製造業品牌。而機器人產業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被視為工業革命4.0時代的代表,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綱要中重點培育的產業項目。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擁有產城融合的建設和運營能力,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團隊能力。珠三角是製造業重鎮,發展機器人產業,既有完善的產業鏈支持,又有巨大的市場。

碧桂園自身就有大量豐富的應用場景,就是機器人的需求者,內需市場巨大。目前,碧桂園地產板塊擁有超2000個項目,每年建造幾十萬套房子,建築機器人將有巨大的潛在需求,例如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外觀質量檢查機器人等。

從蓋房子到建設產業基地,對碧桂園來說,是開闢了一個新戰場。碧桂園的目標,不只是作為一個房企建一個園區,簡單招商引資讓企業進來,而是跨界參與、下場參賽,對接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資源,連接機器人行業的核心企業,最終搭建一個“大而全”機器人產業鏈平臺。

對這個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碧桂園寄予厚望。碧桂園計劃五年內投入至少800億元,預計在2023年建成。順德機器人谷將引進上萬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形成引領世界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團隊,為推進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與技術儲備,成為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表示:“我們期望與來自全世界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研發基地,為國家智能製造做出我們的貢獻。”

碧桂園的實踐,或許將為其他企業提供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構架下三地校企聯合的樣本。

對於雙方的合作,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表示,“香港缺乏工業、也沒有應用的框架,但是在珠三角有大量需求。在地產、建築領域,像楊主席這麼有決心的人,我還沒有看到第二個,所以我們的做法也是希望有一個全盤深入、大規模的合作;我們有決心,希望能夠用碧桂園的平臺,與碧桂園有一個全方位的教學研究、實踐應用的合作。”

迎粵港澳大灣區之東風 碧桂園蓄勢再出發

在全球三大灣區的舊金山,上個世紀中後期,硅谷聚集眾多IT電子產業高端人才,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聖地。

在對標世界的粵港澳大灣區,碧桂園佈局灣區的樣本——機器人谷,整合粵港澳灣區校企人才及資源,打造珠三角乃至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高地,未來是否會成為中國灣區的一顆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