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進入4月以後,已經接診了不少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的寶寶了。剛剛朋友小玉還和我懊惱地說:

“上個星期你還提醒我,這段時間,要多加註意給寶寶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工作。沒想到,昨天孩子就中招了!哎!”

朋友嘆了口氣,繼續說到:

“就診的時候,還遇到了鄰居帶著孩子也在看病,不過那位寶寶說是皰疹性咽峽炎。奇怪了,我看著症狀和我們家寶寶的有些像,這兩種病情是有什麼關係嗎?為什麼看起來好像有點像啊?對了,醫生說病的問題不大,可是,我還是擔心,有沒有哪些情況是需要密切關注的?”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進入春夏交替的時候,傳染性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又再次捲土重來,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兩者確實有許多相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講講這兩個經常令家長頭疼的小兒常見病。

一、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同一個“大家族”——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具體的致病病毒有不少重合之處,所以在症狀和傳播途徑上極為相似,流行時間基本重合,每年的4-6月,9-11月是高發季節。

兩者的主要不同在以下方面:

1、皰疹位置不同:

•皰疹性咽峽炎:口腔的咽部和軟顎長皰疹。

•手足口病:口腔咽部和軟顎有皰疹,口唇、手掌和腳,包括肛門周圍,也會長有透明小水泡,有時膝蓋和手肘也會有皮疹。

注意:有些孩子可能先有口腔皰疹,之後手足等部位再出現皮疹,所以擬診皰疹性咽峽炎的寶寶即使手、足、臀部暫時未出現皮疹,家長也需要觀察。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2、發病風險不同:

•皰疹性咽峽炎:雖然皰疹性咽頰炎會出現突然性的高熱不退,看起來來勢洶洶,但是極少出現嚴重併發症和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一般是中低熱, 但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可能會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嚴重可危及生命。

二、寶寶不幸中招了,怎麼辦?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之間的鑑別可能並不會影響臨床處理,通常建議一般都按手足口病處理。

二者都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用抗生素,也沒有任何抗病毒的特效藥,症狀較輕的孩子一般一週左右痊癒,主要針對發燒或者咽痛等對症用藥緩解症狀就行。

•發燒:可以採用溫水擦浴方法進行物理降溫,精神不佳或高熱時,給予退熱處理,推薦對泰諾林(乙酰氨基酚)或美林(布洛芬)。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咽痛:鼓勵孩子多喝涼水,可以鎮痛,還能沖刷創面。如果咽痛嚴重,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緩解咽痛的藥物。

選擇半流質的食物,如:粥、雞蛋羹,避免酸的、燙的食物,會加重疼痛。飯後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有助於潰瘍癒合。

三、這4種情況,要儘快就醫

前面提到,手足口還有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儘早識別可能出現的重症很重要,如果寶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一定要儘快送醫:

1、持續高熱:體溫>39℃超過24小時,且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狀態不佳:精神萎靡(即使體溫恢復正常)、嗜睡、拒食、煩躁,無力等;

3、咽痛明顯:喝不下水也吃不了東西,導致脫水嚴重(眼窩深陷,嘴唇乾裂)。

4、嘔吐、肢體抖動、站立或坐立不穩、面色蒼白等。

四、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染,預防方法類似。

1、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都要用用流動的水給孩子洗手。大人接觸孩子前、換尿布、處理糞便後也要洗手。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2、消毒

孩子的餐具、玩具要消毒;記得開窗通風;勤曬被褥。

3、注意隔離

流行期間儘量少讓寶寶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感染的機會。

4、接種疫苗

皰疹性咽頰炎沒有疫苗。

手足口可以接種二類疫苗EV71疫苗,對腸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護率達90%以上,6個月至5歲的孩子可以選擇接種。

【好物推薦】胚芽寶寶米|營養均衡,12種穀物30天不重樣!原價130,現價110!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嗎?歡迎留言評論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贊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孩子出現這4種情況要及早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