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兩例皰疹性咽峽炎的診療經驗

第一例:

有天,我正在診室正在看病,一抬頭,進來的竟然是我老公同事的孩子,我們住在一個小區,因為孩子有過熱性驚厥的病史,所以每次孩子生病,媽媽都非常緊張,按照往常,孩子媽媽肯定會打電話給我,今天怎麼還來醫院辛苦排隊來看,再一看,孩子手上已經扎著留置針了。

媽媽跟我昨天說昨天夜裡高熱,在家抽搐了,所以緊急趕往兒童醫院,已經輸過液了。並且遞給我孩子的化驗單,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大於15,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CRP80多,具體數值我忘記了,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兩年前。如果不看孩子,只看血常規,那麼常規思維,肯定認為孩子這次是細菌感染,應該要給抗生素了,而此時孩子已經輸過抗生素了。

臨床醫療,主要就是要看病人,以人為本,我仔細檢查心肺,未發現異常。接下來就是看口腔了,兒童發熱一定要看口腔,這個地方常常會帶給我們很直觀的線索。孩子張開嘴巴,我發現孩子軟顎上兩三個灰白色丘皰疹,加上孩子高熱急性起病,手腳屁股上都沒有疹子。我問媽媽,打針前醫生檢查嘴巴時有沒有說有發現什麼,媽媽說“醫生說嗓子紅,其餘沒發現啥”。

我說孩子是個皰疹性咽峽炎,這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這個病靠眼睛看就能臨床診斷,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也會升高,而且升高的樣子會長的和細菌感染血象一般。當然,這個孩子的血象和C反應蛋白確實有些高,在發熱24小時內,在沒有看到皰疹的情況下(因為可能第一個醫生看的時候,發病早期,皰疹還看不出來),又伴發驚厥,輸液抗感染的處置是合理的。沒有看見皰疹是不能診斷皰疹性咽峽炎的,尤其在發熱24內,確診有困難。所以,有皰疹性咽峽炎接觸史的孩子,一旦發熱,要多看幾次嘴巴。

發燒高,家長都很慌,很心疼孩子,皰疹性咽峽炎,雖然是一種良性臨床綜合徵,但發病突然,伴有高熱(39-40℃),平均發熱2-4天。也就是說,可能不到兩天,也可能超過4天,我經歷過發燒時間最長的兩例,竟然燒了七天,可見個體差異的巨大,可見這中間家長承受的煎熬。

雖然這個血象,符合皰疹性咽峽炎的改變,但是朋友的孩子,我更需要謹慎,我複查了血象,不到一天時間,已經接近正常了,這裡重點要說的是這種由高到低,不是輸液的功勞,因為血象這種急性應激性的升高,在這種情況下,本來短時間內就會很快正常。

小朋友精神狀態還行,因為發燒的原因,不如平常活潑,因為打針疼了吧,有些許不開心。我跟媽媽交待,把針取了,不打了,小朋友當然很開心啊。媽媽還是有些不放心,疑惑而又溫柔的問我:“不打針了嗎?為什麼呀?”我說不打了,這個病就是燒的厲害,能自己好,中間不管你幹什麼,結局都是一樣的,有很多靠譜的資料記載的,高燒難受時用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選一種就行了,不要交替用。即能緩解高熱帶來的不適,也能止疼,因為已經長皰了,孩子可能嘴疼的厲害,吃東西有困難,這兩天吃的食物不要太熱,甚至可以凍塊冰含一下。但是,回去可能會反覆高熱,大約需要2到4天。這個病有併發症,很少,不要擔心。如果孩子回去睡著不醒,叫了才醒,醒了又睡,精神很差,或者頻繁嘔吐,或者高熱39℃24小時以上,需要及時上醫院。

沒用抗生素,沒有繼續輸液,孩子兩天後好了。其實,我想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孩子至少還得打上幾天針。我因為這個可愛的孩子沒有再被過度醫療,而感到很開心,沒有其他。我不會因為當時這個醫生沒有看見皰疹,而說他不是個好醫生,他醫術不高,醫生也是個人,不是神。我深知他也希望孩子好,在儘自己所能做事,除了家長,就是醫生希望孩子快點好了,醫生和家長是戰友,需要互相配合和理解,因為他當時就是沒看見,沒看見就是診斷不了皰疹性咽峽炎。這個病不是疑難雜症,很直觀的病,相信平時愛學習的很多家長都已經知道了。

第二例:

高熱來我門診的小姑娘,查了半天,最後看嗓子,皰疹性咽峽炎,再問又有接觸史,診斷明確。我剛說到病原是腸道病毒感染,不用吃抗病毒的藥。媽媽說:我知道。我說:“你怎麼知道的?”。媽媽說:我是學生物的,我知道目前這方面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接下來的溝通是花時間最短的一次,後來沒過三天也好了。

每年夏天都會遇見很多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強,平均潛伏期3到5天,變化範圍1到10天,如果有接觸史,沒有症狀,不要慌,平時注意勤洗手,如果突發高熱+痛性丘疹-囊泡-潰瘍性口腔粘膜疹,那麼,拿到這個證據,就可以診斷了。因為是良性自愈性疾病,所以不要擔心,如果出現精神很差,頻繁嘔吐,煩躁不安,嘴疼吃不下導致脫水,請及時就診。

總結去年,大部分經過我診治的,都是隻吃了退熱藥自愈的,當然,有可能有家長架不住發燒去打針了。孩子的診療方式,一方面需要醫生,一方面最終決定於家長。應該說醫生只能建議,決定權在家長,畢竟人的思維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故事是真實的。參考資料來自UP TO D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