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真的是暴君嗎?

一部《封神演義》,流傳千古,其中主要講的就是武王伐紂的故事。

紂王真的是暴君嗎?

商紂王無道,禍亂朝綱,這才激起西伯侯姬昌揭竿而起。最後在一代名相姜子牙的幫助下,周武王終於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縱觀整部《封神演義》,它的故事情節大概就是這樣的。在後人看來,武王伐紂是為了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這聽著有些冠冕堂皇,其實,周文王、周武王是為了個人的政治野心。

一提起歷史,商紂王幾乎就成了殘暴君主的形象代言人。那麼,紂王到底是不是一個暴君,是不是一個無道昏君呢?現在,有很多人結合歷史真實史料,想要做點翻案文章。

比如有人說,《封神演義》是一部神魔小說,它裡邊的好多情節都是編的,紂王不見得就那麼昏庸無道。

歷史上真實的紂王

那麼,紂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君主呢?

紂王是商朝的第三十二位君主,也是末代君王。他叫什麼名字呢?他本來叫帝辛,後人恐怕沒幾個人知道這個名字。因為“紂王”這名字太深人人心了,而且“紂王”這倆字是後人給他的諡號、封號。這個諡號很有意思。凡是叫什麼文王、武王的,多數是好的;凡是叫什麼紂、靈、幽、獻之類的,就都完蛋了。比如什麼楚靈王、周幽王、漢獻帝,這全不是褒義詞。那麼“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文言文裡,“紂”有殘忍無義之意。所以,“紂王”這倆字也不是好詞。

在《康熙王朝》裡有個孝莊太后,“孝莊”二字是她死後才這樣叫的。正如“紂王”二字,也是後人加給他的。他不可能稱自己“紂王”,更不可能說自己殘忍、昏庸無道。其實,那是有影響力和沒影響力的後人,主要是有影響力的人罵紂王。其中,罵紂王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誰呢,是司馬遷。

司馬遷在《史記》裡多次提到,紂王無道、荒廢朝綱、酒池肉林、殘害忠良,製造各種各樣的刑罰,把紂王說得一無是處。他說你看紂王乾的這些事,寵幸妲己、陷害忠良,殺自己老婆姜皇后,拋棄自個兒的孩子殷洪、殷郊,還建了酒池肉林和鹿臺,生活極度奢靡。此外,他還發明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殘害忠良以及天下百姓。

壞事讓他幹盡了,難道還不是暴君嗎?

其實,如果我們用正常思維考慮,在生活中,你見到一個人壞透氣了嗎?你見過什麼壞事都幹,一件好事都不幹的人嗎?世界上所有的完美,都是等待拆穿的騙局,天下沒有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所以,好到極處和壞到極處,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紂王是被抹黑了嗎

《論語·子張》中,孔子和學生子貢討論歷史人物的時候,說過一句很發人深省的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紂王做過一些惡事,但不像大夥說得這麼嚴重。他為什麼被大夥說得這麼嚴重?“天下之惡皆歸焉”,反正他是個壞蛋,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索性壞事都是他乾的。就比如在平常生活中,要嘲笑一個人,就給這個人編段子,什麼尷尬的糗事都是他的。

那麼,咱們結合史實,具體分析一下,紂王身上那些事到底是不是他乾的。

後人說紂王昏庸,頭一樁事,就是寵幸妲己。《封神演義》裡說,妲己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當時紂王選秀女,就把這個蘇護的女兒選進來了。但是當時蘇護已經把女兒許給別人了,而且妲己是大臣的女兒,紂王說要就要,這有點兒不合常理。

所以蘇護來氣了,就在商朝都城朝歌的大門上題了四句話:“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結果,紂王派兵抓住了他。其實,蘇護是說大話使小錢,沒那個能耐,最後又無奈地投降了,還是把自己的女兒獻出去了。在去朝歌的路上住店,千年狐狸精就把蘇護的女兒蘇妲己的魂給吸走了,從而化成蘇妲己。

當然這是神話故事,沒有狐狸精,也不可能附體。那麼,真實的蘇妲己到底什麼樣呢?

歷史上真實的蘇妲己

這個蘇妲己到底何許人呢?她是東夷部落裡的一個小部落首領的女兒。

當初紂王開疆拓土,不但把山東和淮河流域一帶的疆土給佔領了,還把當地的東夷部落給打敗了。其中有個小部落,部落首領之女就是妲己,這部落打不過紂王,只好投降了,就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獻給了紂王。在古代,這是常有的事。那麼,紂王是不是從此就寵幸妲己了呢?紂王收妲己的時候,他年事已高,就把妲己當成他晚年生活的一個伴侶。

《封神演義》裡寫紂王耳根子軟,妲己說什麼是什麼,這是不真實的。為什麼呢?如果紂王真是如此寵幸妲己,那麼妲己所在的部落,也就是有蘇氏部落早就發達了。你看歷史上的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她哥哥楊國忠,她的幾個姐妹不就都飛黃騰達了嗎?

在整個商紂王年間,這個有蘇氏部落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歷史上,紂王是個剛愎自用的人,不願意受人擺佈,他不可能諸事聽妲己擺佈。作為一個皇帝,他再寵幸一個人,他也分得清裡外,也知道後宮干政不是件好事。一個獨斷專行的帝王,不可能什麼事都聽身邊一個女人的。在歷史上,這種情況是極少見的。更何況,妲己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女兒,也沒有太多的見識,不可能像神話裡的狐狸精一樣,一會兒就琢磨一個害人的主意。

很多神魔小說寫的,你就那麼一聽,好多地方都是子虛烏有的。有人說寵幸妲己這事沒有,但酒池肉林、建造鹿臺這可都有。至於酒池肉林,以酒為池,以肉為林,其實對於古代帝王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作為一國之君,把酒灌到池子裡頭,把肉掛到樹上,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說實在的,連當時的很多達官貴人都能做得到。

把豬肉掛到樹上,想吃就吃,那不就是露天燒烤嗎?一國之君想玩這個排場,何其容易?這不能成為他的罪證。

電影《笑傲江湖》不少朋友都看過。東方不敗在黑木崖上,那是老大,誰也不敢惹他。有人說東方不敗生活奢靡,一天吃三頭豬、五隻羊,令狐沖聽了就樂,為啥?人家大宴群臣,請下邊人吃飯,宰三頭豬、五隻羊算多嗎?而且他再奢靡,三頭豬、五隻羊,他一個人吃,他不得撐死,這就完全不合邏輯。

所以說,酒池肉林真的算不了什麼,關於鹿臺的傳說更是胡謅。

被流言誇大的鹿臺

原來說鹿臺,大三里、高千尺,就是方圓覆蓋三里、高千尺,這還可信。到了後來,為了糟蹋紂王,把它改成高千丈,一下由千尺到千丈,建築面積一下子憑空增長了十倍。那千丈得多高,你想想,現在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廈也高不到那個程度。你聽人誇一個人和糟蹋一個人,你別輕易相信。就像有時候打擊一個敵人,一點兒好事都沒有,根本不足以讓人相信。

所以,出於宣傳目的和個人私利的思想,把事情誇大到極致,完全不顧事實真相,自古就有了。

妲己發明炮烙之刑的傳說

有人說這不算,你否認也行,紂王創造了很多刑罰措施,包括那炮烙之刑,這總是真的吧?

這炮烙之刑是什麼呢?一根大銅柱子,中間空著,裡頭燒著火。犯人從上邊走,燙得受不了了,就掉下去了,下邊有火,就得活活燒死。還有一種炮烙之刑,就是大紅柱子中間,架上火燒,把人綁在上邊,一會兒把人就燙死了,或者燒成灰了,就這麼殘忍。有人說,這就是紂王跟妲己發明的。

有一些史學家,包括韓非子、司馬遷都找,到底是怎麼發明的呢?有一天,紂王跟妲己出去玩,到了郊區進樹林了,忽然打雷下雨,“咔嚓”一個雷,把一棵樹給劈倒了。這樹一燒樹幹就熱了,螞蟻受不了,就從這頭往那頭搬。可是這樹幹燙,螞蟻燙得受不了,就從樹幹上掉下去了,最後掉火堆裡燒死了。紂王一看覺得挺好玩,妲己琢磨著,這玩意兒行,這螞蟻一燙受不了,掉下去燒死了,這人一燙受不了,也能燒死。

後人說妲己發明了炮烙之刑,紂王聽從了她,害死了上大夫梅伯等忠臣良將。

到底有沒有這個事呢?歷史典籍有記載,紂王可能用過炮烙之刑,但不是他發明的。發明者是另一個君主,商以上是夏,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是夏桀,有氣說是夏桀發明的。桀也跟紂王一樣,相傳也是個大暴君。

後人說夏桀發明了炮烙之刑,這裡邊有個典故。

有一副對聯叫:“逢君之惡,罪不容於死;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就是從夏桀這兒來的。

夏桀要懲罰的人在上邊熬不住,掉下去就燒死了,旁邊有個大臣叫關龍逢。他問關龍逢,看到這酷刑,你高興不高興?關龍逢說我高興。夏桀一看,他嘴角冷笑,帶著反諷。關龍逢說,天底下最痛苦的事,就是這酷刑了。天下人最痛苦的事,是大王你最快樂的時候。夏桀一聽這話不像好話:你給我說清楚,你想說啥?你說不清楚,讓你受這炮烙之刑。關龍逢就實話實說了。當然,關龍逢這時候抱著必死之心,因為這大王缺德,我得罵他。

他說,大王,你知不知道你乾的是什麼事?你好比頭頂危石,腳踏春冰,就是腦袋頂上很危險的一塊石頭,搖搖欲墜,就要掉下來了。你腳底下是什麼?春天河上的冰,如履薄冰,隨時都能掉下去。你現在乾的這事兒太危險了,差一步就要亡國了,你還禍害天下百姓。你想這話夏桀能愛聽嗎,他說,你竟然說這番惡言惡語,來來來,你受受這炮烙之刑。

結果關龍逢說,不勞你動手,我自個兒下去,自個兒死。所以,這就叫“逢君之惡,罪不容於死”。就是說關龍逢幹了壞事,必須得受炮烙之刑。結果夏桀後來是什麼結局呢?夏朝的老百姓受不了他的殘暴統治,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就是有朝一日,世界滅亡了,我跟你一塊兒去死,我願意跟你同歸於盡。

所以說這個炮烙之刑,即使紂王用過,他也不是第一個使用的,也不是他發明的。所以把這個事推到他身上,就等於往他身上扣屎盆子,這是不對的。

那麼有人說,沒有炮烙之刑,他用別的不一樣嗎,殘害忠良,比方說他殺比干。比干可是他皇叔,就因為妲己恨比干,紂王就把他殺了。我們都知道妲己是狐狸精,一高興了,請這些狐狸姐妹喝酒,喝多了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比干過來視察,知道是狐狸精,他沒吱聲。然後派人偷偷跟著這些人,就跟到狐狸老窩去了。趁著狐狸睡覺,幾個地孔一堵,一把火把這狐狸都燒死了,然後把燒剩的毛弄到一塊兒,做了一件皮大衣,送給紂王。

所以你想,妲己能不恨他嗎。所以,她就裝病說難受,要吃藥,說有個藥引子,叫七竅玲瓏心,說比干就是七竅玲瓏心。紂王呢,就把皇叔比干招來,逼比干把心剜出來。

剖肚掏心,比干絕氣身亡。

紂王為何殺比干

紂王真的是暴君嗎?

歷史上,比干確實是紂王殺的。但是死在哪兒呢?死在衛輝之地,而不是死在朝歌。怎麼死的呢?這個過程有待研究。

當時,紂王打下一個地方,就留下一點兒兵力,再打下一個地方,再留下一點兒兵力,所以當時守衛皇城朝歌的兵力沒有太多,都分散到各個地方了。

當武王伐紂起兵打到朝歌附近的時候,都城裡都沒多少兵了。這時候紂王一看,你敢跟我打,你敢摸老虎屁股,這還了得!我得跟你對著幹,我不能當縮頭烏龜守著。可是守兵又不多,他想了個辦法。他就把犯人給放了,說,我饒了你們,但是你們得跟我打仗。就這樣,商紂王帶著這群人,其實是烏合之眾,就出城直接和周武王交鋒。他們長途跋涉來到衛輝這個地方,比干聽說後,心想這可不行,這幫烏合之眾,能打嗎?弄不好紂王自個兒都得死。所以他連夜從朝歌趕到衛輝,來勸阻紂王,你萬萬不能再打,趕緊撤兵回來,在朝歌這兒等援軍過來救咱們。

可是咱們也知道,如果皇帝御駕親征,他打的是一口氣,要有人洩了這氣就壞了.聽以紂王當時聽了就受不了了。我這兩軍未曾交鋒呢,你就說我幹不過他,你這是長敵人銳氣,滅自家人威風。所以紂王一來氣,就把比干殺了,就在衛輝這個地方殺的。最後,比干就葬在衛輝,沒葬在朝歌。

這種事你聽著好像挺慘,其實它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干這麼做是為紂王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軍心。

有人說,那好像紂王也沒幹什麼太昏庸的事,當然,他也沒有幹太多好事。可是為什麼所有髒的、爛的事,都扔在他身上呢?誰讓他是末世之君,誰讓他是成王敗寇裡的寇呢!你想這武王伐紂,是以下犯上,是以臣犯君,如果不找一個合理解釋的話,怎麼能讓天下人都信服他呢。

紂王為何被抹黑

咱們都知道過去皇上稱為天子,所以任何一個造反的打著的旗號都寫四個字:替天行道。我替你爸爸管你,他得找一個造反的合理理由。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下犯上,這是大逆不道。但我要犯上,我就得告訴他,你逆天行事,違背天道了,我這是替老天爺行道,不是為我自個兒。哪一個造反起義的人,都愛弄這一套把戲。所以武王伐紂,他得找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揭露紂王的罪惡。等天下平定了,他為了立西周天下,更得尋找執政的合法性。他就得把商朝說得一無是處,把所有髒水都潑在紂王身上,要不然他立不住腳,所以這是出於一種醜陋的政治宣傳。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你看中國歷史上,這種事發生得太多了。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這是有名的四大暴君。你看看歷史書上記載的,他們一件好事都沒有做,就感覺這個人生下來沒有啥優點,永遠是惡人。反正我活著就是為了幹壞事,不幹壞事我就得去死。隋場帝咱們都知道,開鑿京杭大運河,後人寫詩說他:“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也就是說,開鑿京杭大運河可以跟大禹治水相提並論,如果沒有水殿龍舟的話。隋煬帝在水上建宮殿,然後建龍舟,到揚州看春花,一路上,黎民百姓慘遭塗炭。要沒這些事,隋煬帝就不是昏君。可是你看民間傳說和野史裡頭是怎麼說隋煬帝的,那簡直太不堪了。《太平歌詞》裡唱隋煬帝的有那麼幾句,把隋煬帝唱得一無是處。

怎麼唱的呢?

隋煬帝無道行事兇,弒父奪權理不公,他鴆兄圖嫂把倫理喪,欺娘戲妹把綱常二字一旁扔,許多的老忠良啊辭了王駕,一位位退歸林下隱避了身形。

意思就是,殺兄圖嫂、欺娘戲妹,把自個兒的爹都給弄死了。為了篡位,然後把自個兒哥哥殺了,然後把嫂子給霸佔了。欺娘是指什麼呢?他爹的皇后蕭皇后讓他給霸佔了,當然那不是親媽,然後又調戲自個兒的妹妹。

這隋煬帝一輩子就幹這事兒,這還是人嗎?簡直是禽獸。你說如此禽獸之人能當皇上,那簡直就沒有天理了。

為什麼人們要唱這個呢,不外乎唐取代了隋,把隋煬帝給弄死了。那時候,李淵、李世民爺兒倆,那都是隋的臣子,所以以下犯上他們得找理由。隋煬帝你不光逆天行事,還缺了大德了。就你自身這道德水準,你看你還是人嗎?那都是禽獸。你是禽獸怎麼能當皇帝呢?還不如讓我這禽獸當,這就是奇特的歷史邏輯。

所以我們說,紂王本身固然沒有幹太多好事,但是所有醜陋的事,也不都是紂王一個人乾的,而真正醜陋的是改朝換代的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