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当下有很多父母的相处模式是一种“讨好”型的。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内心的感受是“我很无助,我很渺小,我也没有办法”。

他们经常会说“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样,我就怎样,没事没事”等等,他们经常是过分的和善,经常性的道歉,请求宽恕与谅解,总是让步。

这样的父母相处模式会让儿童感到父母的卑微,无助,可怜甚至是无能。而讨好型的父母更会把这种相处模式同样用在与儿童的亲子互动中。

便会用 “讨好”与“溺爱”的态度与儿童相处。对于儿童成长中的所有需求都会顺从,替代,包办,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的珍惜,只是在不断的索取父母的所谓的“爱”。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魏永康这个孩子。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原因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魏永康在生活方面什么都不会,甚至吃饭也需要母亲喂饭,更不懂社会交往问题。

他的母亲就是溺爱,包办替代孩子做了所有事情,他只需要学习就好。就是这样的讨好型的妈妈培养出了一个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极差的孩子。

虽然具有了高学历,但是却依然无法适应社会。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长期处于讨好型父母关系中的孩子内心感受是父母是卑微的,没有能力的,而自己是上帝,可以什么都不做,就会得到一切。就会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理。

记得之前还有一则标题为“90后学霸找不到工作踹母亲 大吼妈妈:都是你的错 ”引起了很多热议。

90后男孩小力(化名)从小班里排名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学轻松考上了一本,读的是当热门的金融专业,找工作时漂亮的简历为他争取到不少面试的机会,但每到这一关他就被无情地刷了下来。

于是整日沉迷网络,在家一待就是两年。着急的母亲天天在他耳边念叨着快去找工作,终于有一天,小力爆发了,一脚踹开了他的母亲,“我现在所有的结果都是你造成的!你只让我学习……”

这并不是个例,在日常的咨询当中,我也曾遇到很多这样的孩子,漂亮的学习成绩下,是生活的“不漂亮”。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后,儿童不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入睡。

父母不是去训练儿童的自立能力,而是觉得孩子太小不会做,于是开始替代,包办所有本该儿童自己完成的事情。

儿童进入学校后,有的父母会替代儿童写作业,做值日,处理纠纷等等

如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关于“儿童自杀”的新闻,分析原因,往往是因家长或者老师的一次批评,或是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一次吵架拌嘴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为什么孩子们的内心竟是如此的脆弱呢?那是因为,长期在”讨好与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仅仅是会生活自理差,更多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差。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孩子们也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长期如此,未来儿童进入社会后,挫败感会非常强,自信心极差,没有能力去独立生活,所有的经济来源只有依赖于父母,形成了如今社会中的啃老族现象。

也会出现“巨婴男”“巨婴女”,高学历,低智能的现象。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家庭教育。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受到来自遗传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整良好的家庭关系,调整好夫妻关系,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好孩子的榜样,运用适合的家庭教育策略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当下父母最应重视与学习的。

父母的“讨好”与“溺爱”终将孩子推向了“绝境”

为你推荐

有人说,被溺爱的孩子会比缺少爱的孩子好一些,至少他们得到了爱,其实两者对于孩子产生的影响都是负向的。

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见得比缺爱的孩子幸福得多,快乐得多,溺爱中的孩子其实也是惶恐不安和迷茫的。

溺爱的家长其实追其根源是不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一味地给出“最好”的,以为这就水到渠成了,就像明明你爱吃梨,对方却给了你一车的苹果,怎么开心呢?

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孩子出发,不仅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更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成长。

MARIA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聚焦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发育,综合解决孩子将在成长过程中将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以及各项能力培养。

拥有20年早幼教从业经验的马秀老师将面对面、手把手教你育儿的真正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