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婴儿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你怎么去画,他就怎么去展现,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要因为你的“溺爱”和“无知”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学会买单,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导读: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重要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会间断性的产生放弃教导,让孩子自由成长的一种想法。但是教育是有教有育,教是教导,而育是育人,没有经过教导的孩子,不仅容易走弯路,甚至会产生扭曲心理,对他的人生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本文将从最基本的现象到最深刻的道理给大家阐述一个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让大家懂得如何去干预孩子的成长过程。

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让孩子去衡量大自然

父母的干预一定是对的吗?

我这个年龄,身边都是比较年轻的父母,在育儿上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当我的孩子出生时我不得不花心思的阅读大量的书籍,并思考其中的道理,最终把它用在我的育儿当中去。

我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学习一切:父母的干预一定就是对的吗?

我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而我的母亲,习惯的就是纯干预式的教育方式,她经常会给孩子说这样的话。

  • 这个东西你不能碰
  • 这个事情你不能做
  • 这样的话你不能说

以至于在他还很小的时候,我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会望向我的母亲,以寻求她的同意,当然孩子分不清对错,关键在于我的母亲也会纯在分不清楚的时候,毕竟她的很多观念还是停留在教育我的那个年代。

有一次,孩子下一个有些倾斜的坡,我的母亲上前制止了他,并把他抱了起来,告诉他:“你不能从这里下去,会摔跤”。

孩子回以微笑,表示他知道了。

其实在我学习之前,我也误以为孩子这样的表现就是一种表示“理解,知道了”,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其实在儿童的内心,他对新鲜事物是永远保持好奇的,他的笑只是表示,暂时同意你的观点。

这样的一个逻辑下,我们很清楚的能看到,假如他不知道会摔跤,或者没感受过,是不可能明白的,那么可能在一个无人的条件下,他就会独自面临这个危险,显然这不是利于他成长的。

父母的干预有时候不对,关键在于我们的干预很容易无法产生一个完整的闭环,我们只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能,并没让他真的懂得为什么。

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如何走完一个完整的闭环?

在一次午后的时刻,我和妻子照看着孩子,同样他又表现出上一次同样的举动,打算从水泥坡上下去,妻子本打算及时制止。

我打算了妻子的行为,我说,你去坡下面站着,做好接他的准备,保证他不会直接摔下去。

于是,在没任何人理会他的情况下,他一歪一歪的朝下面走去,值得高兴的是,他并没有直接摔倒,只是有点站不稳,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摔了一下,妻子借住了他,我让妻子慢慢放开他,让他趴在地上。

我上去告诉他:“摔跤了吧,他还乐呵的看着我笑”。

这是我第一次告诉他下坡,有了这次事件的发生,他下次下坡的时候总会看着我和妻子,这是在说,你可以过来接住我,同时他记住了上次的事件。

第二次的时候,孩子独自下去了,并且自己把双手打开,以保持自己的平衡,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还发出“哎呀,哎呀”的声音,意思是告诉我,他成功了。

我给他说了一句,你真棒,他同样回以我微笑。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没有去做太多的干预,起码我没有直接制止他的行为,只是完整的跑完了这个闭环:

  • 第一,我在第一次刻意让他明白自己摔跤了
  • 第二,我让他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有一定的风险,你可能需要寻求帮助
  • 第三,多次观察他的行为,知道他能完成这个动作

父母有时候确实需要干预教育,但是你的干预必须有清晰的目的,且这个目的是有利于孩子学习新的技能的,这样的干预才是对的,是正确且有利于孩子的。

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让孩子学会买单,并不是让孩子暴露在危险当中。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以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不是很危险吗?记住,在这个过程当中的重点是“不制止”,而不是“不保护”。

在不绝对错误的情况下,不制止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了要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这里的代价可以是疼、责备、批评。

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减少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恋,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

儿童容易对父母过渡的帮助产生依恋心理,记住,这里所说的是依恋而非依赖,两者是存在本质上区别的。

依赖只是一种习惯,并不会发展到“恋”的程度,但是父母对孩子如果长期性的干预教育的话,孩子很容易恋上这种教育方式,这种影响可能影响到孩子成年以后的心态,甚至接受不了他人的教育方式或相处方式。

如果是步入学习,步入社会,这样的心态是很容易被群体边缘化的,因为父母最终无法陪伴孩子一生,孩子需要思考自己适合的教育与相处方式。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还不懂得如何思考的时候,减少他产生这种心理的概率。

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对于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就要他们记忆你的味道和声音一样,是会存放很久且很容易上瘾的一种接受模式。

所以,基本所有人都会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学会买单,不是放任,也不是溺爱,而是让他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而这个行为不是直接来自于父母,或者来自于父母的命令。

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让孩子习惯主动寻求帮助。

在《童年之谜》一书中有一个观点是恰好可以和本文相结合的,在书中作者罗尼.索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从出生到成长一直在寻找“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相结合的最好方法。

这其中的外部力量就是指的父母、领导、伙伴等等外界因素的行为或教导,而内部力量即是孩子本身对一件事物的理解与看法。

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是靠外部力量的支撑成长,那么他将失去主动寻找这份帮助的欲望,久日久之就会慢慢丧失这个技能。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成年以后在学校、在社会成为一个不知道与人交际的人,更谈不上利用资源帮助自己完成某种事情了。

在让孩子买单的过程当中,自然会出现让孩子寻求帮助的机会,好比我的孩子会寻求母亲的帮助,在他不完全确定他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重复这种教育模式,久日久之,孩子会懂得去寻求帮助,但是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挑战更多的新技能。

误区与总结: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容易犯的一个误区就是,总习惯拿自己的思想去控制孩子的行为,甚至很多家长不会考虑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

就像我的母亲那样,她会以她的思想去制止孩子的行为,虽然有时候她的思想显的有些老套。

让孩子学会买单,第一是让孩子养成一定的独立性,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对家长行为的一个反思,你们在干预之前是否做足了功课,确定自己的干预是正确的吗?

让孩子学会“买单”,儿童教育上的“溺爱”会影响他的一生

写在最后的话:本文是以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描述在儿童教育上所存在的一种误区,而这种误区恰恰是很多家长朋友最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

看完之后,记得在之后的教育当中,思考自己的干预正确性,把单个的行为当做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看,不要在教育上有头无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