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市場還能發展多久?

從零到一百萬


外賣市場還能發展多久?我將從四個方面分析,看看外賣以後的發展。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用戶群體增加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用戶群體增加,特別這些人的消費意識的覺醒,在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內,大家對自己的生活品質要求會越來越高,更注重快捷和餐飲的品質,又快又好成了主要點單因素。

懶人經濟與週末消費推動外賣發展

通過數據發現,目前外賣的最大人群是上班族、白領階層,因為他們忙的時候沒時間買菜做飯,可閒的時候也懶著去買,所以許多不同的場景對外賣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年輕群體崛

相關數據顯示,外賣消費人數比例,20~35歲佔比約為74%,隨著95後、00後逐漸步入社會,這些年輕人對外賣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邊緣用戶群體的改變

以前很多人認為家裡的長輩和互聯網完全隔離,可如今家長們玩微信、抖音也不再少數,這些曾被認為互聯網邊緣的人們,悄無聲息地發生了改變,同樣,曾經覺得自己絕對不是外賣用戶的人,也默默地變成了外賣的深度用戶。

綜上所述,外賣市場不會被社會冷落,只能發展越好,隨著以後科技的發展,比如大數據、區塊鏈、AR/VR、AI技術、物聯網、無人機等技術的發展,外賣更會普遍而便捷,外賣的道路還會越來越長,值得我們探索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廣。


洪七公外賣課堂


本人就是一個從去年6月進入外賣行業,一直做到今年,月工資基本沒低過自己生活水平工資,這個行業只要自己肯努力,賺錢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也是開始進入下坡路了。

商家的配送點數一直在提,現在專送美團和餓了麼專送部分商家已經達到了20%的平臺服務費,甚至更高,也就是說客戶出100塊錢買的外賣,商家到手的費用不到80塊

反觀騎手單價則是一成不變,甚至有降價趨勢,眾包騎手單價部分地區甚至已經低破3塊,在廣州這種一線城市也是5塊。

如果說大家還年輕,真的不要再進外賣行業了,掌握一技之長,才能把路走得更遠,如果說你現在還在迷茫的時候,可以暫時做一兩個月,不要做長久,除非你是這方面的能手。

畢竟外賣行業也就是資本的產物,當資本要開始收割的時候,你會措手不及,你會發現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法對自我提升的工作上。

文筆小菜,勿噴,透露的內幕有點多,不知道會不會被打。謝謝點贊



空白11837


20元的東西,平臺逼著滿減,就算少點5元好了,再被平臺抽走20%那就是3元,不過不可能平臺要保底最少也得拿5元,所以顧客付了15元加配送費5元就是20元,但商家只能收到10元,知道顧客付的錢到哪去了吧,10元只能勉強維持,根本無法賺錢,因為房租不停在漲價,用工成本在不停漲,物料成本在不停漲,平臺還有很多坑你的方法,總的來說,外賣平臺對實體商業已經形成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吸血模式,受害者就是商家也包括顧客,因為原本應該給到顧客的質和量,已經被平臺吸血吸走了,商家沒什麼空間去做到和到店一樣的品質。

如今的外賣平臺已經表現的非常窮兇極惡了,不停逼著商家漲抽傭,屬於壟斷性單方面甲方行為,這種違法性的壟斷,正在侵蝕中國數千萬商家的生存之路。而另一方面,又用不正當競爭的方式,給大的品牌盡開便利和優惠之門,給鯊魚低的抽傭及各種便利之門,然後讓他進入水池去拼殺小魚小蝦,這是何等的無恥行為。這個外賣平臺行業,再沒有政府部門出來監管,恐怕再難良性發展了。大的品牌能開多少店能拿多少商鋪呢,主要還是靠廣大小品牌拿鋪租鋪,而現實是空鋪現象越發嚴重了,傷及到了商鋪租賃市場。

綜上,外賣是個好東西,但目前的美團和餓了麼已經是這個市場的吸血鬼,讓正常做生意的商家已經沒法好好做生意,一片哀嘆。而這應該已經涉及壟斷式違法行為,利用市場主導地位肆意漲價,侵害商家和顧客的根本利益!外賣抽傭,建議通過政府幹預的方式,強制一律降到5個點附近為妥!不然,實體商業會越來越慘,而一旦開始進入惡性循環,平臺早晚也是死!

以滿減力度來排名的伎倆,是外賣市場最大的暴行,這是一副毒藥,毒死商家,也最終顧客在參與買單,因為商業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有工廠公司物流等各行業的參與。


ElexJoe




基本上現在我們看到的店家都會設定外賣點單。一方面為了契合上班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省去了洗碗帶來的成本等。當然外賣的發展還是要得益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最為熟悉的外賣點餐平臺如美團、餓了麼、大眾點評等,當然一部分平臺隨著自身發展因素稍稍會比較少人用了。如此我們也推測一下,中國的外賣市場還能發展多久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組數據,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佔比97.5%。在這些數據中直接看到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3.43億,較2016年底增加1.35億,同比增長64.6%,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3.22億,增長率為66.2%,使用比例達到42.8%,提升14.9個百分點。



如此驚人的數據,想必大家心裡已經有個底了。就一個趨勢來看,外賣行業還會持續往上走,至於這一個蛋糕該怎麼分,就要看各大平臺是否能夠跟上互聯網趨勢發展了。

接下來會總互聯網趨勢去分析一下外賣市場的未來趨勢。由於當前我們看到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在餐飲行業佔比仍較低,餐飲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外賣入口和場景化應用的完善打通,城市運用與深挖用戶需求的拓展,預計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將維持增長的態勢,但同比增速將有所下降。



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實物流這一塊,也就是外賣送餐的及時性與準時性是影響外賣用戶體驗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能夠保證這一塊的穩定,也就能夠很好地得到口碑與資源。另外不得不提有外賣的前提是產品質量過關,當然所謂的質量就包括很多因素了。這點相信大家都能懂。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外賣依託於互聯網技術,如果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掌握用戶需求,並創新技術解決已發現的平臺漏洞,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這樣也才能夠站穩市場。


因此總結,就整個外賣市場來看雖是上漲趨勢,單也需各平臺從物流體系、用戶的精細化運營、IT技術創新上,並保證食品安全問題等問題,那麼其他問題就是很大問題了。


滕小管



氣球吹大了容易破


外賣行業與其說是互聯網衍生出來的產物,還不如說成餐飲行業的另類延伸。在這裡,互聯網也僅僅作為餐飲行業的輔助而已。所以與其問外賣市場還能發展多久?還不如問餐飲行業能發展多久?


應用場景轉變

過去的就餐習慣都是到店就餐,可是總有人沒有時間吃飯,也有人不想“出去吃”。各種原因導致了外賣的出現,那麼外賣出現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那一部分時間緊任務重以及不想動的人如何吃飯的問題。

如果說古代也有外賣你們信麼?大戶人家會讓下人去知名的酒樓訂購招牌菜,酒樓安排送餐。或許這就是外賣的前身(不皮一下我不開心)。


可持續性

這方面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誰都知道,同理對於人也至關重要。每一個人一生總會換那麼幾個工作,為什麼要換工作?無論是個人原因還是其他因素,都是持續性出了問題。

而過去那麼多的外賣騎手現在卻感覺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感覺呢?我個人認為,前幾年屬於外賣行業的高速擴張期,人們對於這新興行業有一種新奇感。其實並不是騎手少了,外賣行業一直髮展到現在,都已經見怪不怪產生了視覺疲勞而已。目前看來騎手的數量還是處於增長當中。


需求性

外賣因餐飲而出現,目前已經與餐飲無法進行獨立的區分了。僅以國內計算,全國十多億的人口沒有人不吃飯的。那麼你是希望自己只出錢不出力就能吃到飯菜,還是即出錢又出力才能吃呢?龐大的人口代表著有一群龐大的顧客在等著你。


外賣行業規範化

從萌芽狀態發展之今,這個行業無論大家關心的食品安全方面、服務人員整體素質、平臺對於商家加入門檻標準等等方面一直在進行努力。國家相關部門也因此出臺了很多相關規定進行約束。從而使得這一行業逐步進入良性發展的狀態,以便在未來可以走得更遠,發展得更好。


所以要看這個行業能發展多久,主要還是要看餐飲行業能持續多久。這一行業有著天然的發展優勢。

——我是外賣騎手——關注“小哥泰忙”——為你分享更多的外賣行業乾貨。感謝!


小哥泰忙


其實顧客和媒體一直以來對外賣的成見和規範化建議不但不能改善現狀,反而會使平臺有持無恐!一句顧客大如天就可以隨意的剝奪外賣員的酬勞。而有些顧客還樂此不彼,你的每一個差評,外賣員被扣的每一筆錢去了哪裡?大家心知肚明!給差評的人下次點餐只會支付更多的配送費,而外賣員得到的只會更少。誰在笑。你們看著外賣員的眼淚,其實你們是幫兇!最可悲的是花錢當打手!


隨遇6895


當然少了,無牌無證的又來做,一堆早餐垃圾店不具備條件的平臺使勁想辦法去幫他上,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把高價位的品牌拉下來跟他去鬥便宜,成本都不一樣質量也不一樣的東西,到最後就被一堆垃圾店給搞死了


小白白無得食物


外賣平臺在最近兩年非常火爆,但是這種情況還能不能延續呢?

第一,門檻低,健康是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開店做外賣生意,質量水平高低參差不齊,健康問題難以保證。

第二,外賣行業不會消失,市場需求仍會存在,最終只會留下服務好、水準高的餐飲店。


裡尚君


且前國內市場都是共享模式,16年為外賣的爆發年,補貼高,單價單,而且未能準時送達的處罰也不會那麼嚴苛!

且前市場已經飽和,到了開始回收的時候,所以且前外賣市場不好做了,還是考慮其它的行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